首页 >> 侨界人物 >> 正文  


著名社会学家周敏成为美国两院院士:“中山是我求学的起点”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9日  来源:中山+

当地时间2023年5月2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新晋院士名单,其中有8位华人科学家当选,来自中山、现任教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社会学系的周敏教授赫然在列。她向本报记者表示,身为中山人,侨乡的语言优势和文化背景为她开展海外华侨华人及社区变迁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640 (7).jpg

朋友们得悉周敏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新晋院士,为她送来鲜花和祝福卡片。图为周敏在家中留影。


屈指可数的华裔女性社会学家


据悉,美国国家科学院(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是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机构之一,成立于1863年,是由时任美国总统林肯授权创建的。当选国家科学院院士被公认是美国学术界的最高荣誉。迄今为止,美国国家科学院共有院士2565名、外籍院士526名。今年共有120名院士和23名外籍院士当选,周敏是唯一一名社会学家,也是当选的8位美籍华人学者中唯一的文科学者。


早在去年4月,周敏便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成为其中唯一的华裔女性社会学家。此前她还曾荣获2017年美国社会学学会国际移民分会杰出职业成就奖,以及2020年美国社会学学会亚洲与亚美研究分会杰出学术贡献奖。


640 (6).jpg

2021年,周敏的中文版著作《长为异乡客?当代华人新移民》出版。


周敏于1982年获中山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1985年和1989年在纽约州立大学奥尔本尼分校分别获得社会学硕士与博士学位,现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和亚美研究学系的终身讲座教授、亚太中心主任。她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移民社会学,种族与族裔关系,新移民及其后裔,海外华侨华人,亚洲研究与美国亚裔研究以及城市社会学等。其主要学术著作包括:《美国社会学与亚美研究学的跨学科构建:一个华裔学者的机缘、挑战和经验》《美国华人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唐人街:深具社会经济潜质的华人社区》等。她与另一位著名社会学家波特斯一起创立了分层同化理论,并将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于移民研究,提出了族裔资本理论。这些理论至今仍是解释移民职业教育、社会流动等问题的重要理论。2015年,她与李智英合著的《美国亚裔成就悖论》,获得了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最佳学术著作奖、皮埃尔·布尔迪厄最佳学术著作奖、最佳亚美研究学术著作奖等四项大奖。不久前,她又与学生哈桑·马哈茂德(Hasan Mahmud)共同编著出版了新书《超越经济移民》。


640 (5).jpg

2023年3月19日,周敏参与编著的著作《超越经济移民》在卡塔尔举办新书发布会。



中山是她求学之路的起点


身为中山人,周敏一直与家乡保持密切联系。在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消息公布后,她立即向本报记者转来相关新闻报道。


“当消息证实时,我百感交集,震撼、惊喜、兴奋、激动、不知所措。” 时隔多日,周敏依旧感慨。自1984年她来美留学已将近四十年了,为了追求梦想,她努力克服了语言和文化障碍,勤工俭学,服务生、清洁工、车衣工以及保姆,她都做过,历经艰辛。“很庆幸有我的父母和亲人鼎力支持。” 如今获得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双院士,欣喜之余,她又一次深深地怀念起自己的父母。“他们的在天之灵一定会为我感到骄傲和欣慰。”


640 (4).jpg

1989年5月,周敏与导师罗根教授在毕业典礼上合影。


周敏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在海外华人社会研究领域中有所建树,与其本身的语言优势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她的出生地广东中山,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她在此度过了童年与青年,从而精通普通话与粤语,并略懂一些四邑(台山等地)方言, 而粤语和四邑方言是唐人街的通行语,中山乡亲在美国华人中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再加上父母辈的一些亲友关系,“这对于我进行实地考察,开展访谈和研究无疑是两大便利。”


640 (3).jpg

周敏在办公室收到朋友们的祝贺鲜花。


在周敏的办公室内,挂着一幅“天道酬勤”的中国书法。这是她的座右铭,也是其学术人生的写照。而中山,则是其“求学”之路的起点。


周敏的父亲周磊明是土生土长的中山人,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的宣传机构“天文台”的一名游击队员,参与制作了中山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记者注:见方晓《关于中山最早制作的五星红旗之考》)。中山解放那天,19岁的他与战友们一同扛着五星红旗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但在周敏的印象中,父亲更像是一名书生,书不离手。“我爸以前是念师范的,想当教书先生,后来才参加革命。”


640 (2).jpg

周敏的父母手捧她2017年出版的《当代海外华人新移民社会》。


耳熏目染下,周敏从小也喜欢读书。七岁时,出生于石岐的她考上了中山当时唯一一所五年一贯制的小学,16岁从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便被分配到中山糖厂的子弟中学当老师。这在当时是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中山糖厂是中国轻工部的直属厂,厂内文化气氛浓厚,工人待遇优厚。“我们那时住的宿舍是两人一间房,带有洗手间。”


在糖厂入职两三个月后,周敏被派去佛山参加为其三个月的英语速成培训班,她的语言天分得到老师的肯定,“到大学念英文”成为她的执念。功夫不负有心人,1977年末,中国恢复高考,周敏如愿考入中山大学英文系。大学毕业后,她留校在社会学系担当助教。恰逢中国重建社会学之际,她有幸为许多来中山大学讲学的英美社会学家担当翻译,由此叩开社会学研究的大门。



640 (1).jpg

周敏(前排左一)与学生们合影。


“因为亲友在中山的关系,我经常会在回国探亲期间,顺便在中山做一些关于移民与侨乡发展的田野调查。” 现为社会学专家的周敏也与中山学界多有往来,她指出,研究海外华人及其后裔对目前的国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社交媒体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学的前景更加开阔。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也在努力与国际接轨。她期待中外学者的交流更加紧密,更多华人学者的优秀成果被世界关注。


上一条记录:一个168人山村的华商传奇:出了三任秘鲁下一条记录:【中山侨·世界桥】⑯杨立基:用“智慧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