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界人物 >> 正文  


世界冠军的启蒙教练——记马来西亚归侨黄汉东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8日 作者:陈迪秋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黄汉东1.jpg

  人物简介:黄汉东,男,马来西亚归侨,1951年1月出生于马来西亚。1953年随父母回国,落户海南岛的兴隆华侨农场。1966年考入广东省体育学校。1967年11月应征入伍,1974年12月提拔为排长。1979年1月,调入广州解放军体育学院担任教练。1988年10月转业到中山体委为国家一级教练。从1989年到2003年,为中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蹼泳人才,其中有蹼泳世界冠军陈连娇。

 

  黄汉东,1951年1月12日出生在马来西亚。黄汉东的父亲20岁就跟随他人从广西容县到南洋,在橡胶园当割胶工人,后来还娶了来自广东鹤山的女子为妻。1953年马来亚排华,父母带着他们兄弟姐妹6人一起回中国,黄汉东是当时家中最小的一位。

  回到广东后,一家人在广东省政府安排下到了海南岛的兴隆华侨农场。初时父亲认为在农场可以领地租种,于是就搞了两三年个体耕种。兴隆农场离县城30公里,交通不便,物资缺乏,供销社的供应也有限度,黄父还搞起了贸易,到县城拉货回农场销售,生活还可以过得去。

  兴隆位于海南岛的万宁县,自古以来就是蛮荒之地。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冯姓官员辞官后在此垦荒种植椰子、槟榔等。后来附近的黎族人家也相继迁移来此居住。才渐渐热闹起来,吸引不少外地人来到这里集市贸易,交流农副产品。这位官员便给起了一个响亮的名称——兴隆。


黄汉东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jpg

黄汉东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


  兴隆华侨农场创建于1951年9月。1951年10月11日,广东省委派三名干部带领700多名受英帝国主义迫害的马来亚归侨,分三批抵达兴隆安置,组织难侨生产自救。1952年9月1日,兴隆华侨集体农庄成立。1955年9月,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兴隆华侨集体农庄的性质是国营农场性质”的决定。经筹备,1956年2月1日,正式宣布改制为国营农场。1956年黄汉东一家正式加入农场,成为农场职工,到生产队劳动,靠工资收入生活。1969年前老职工的工资可达到四五十元,还有粮食分配,职工生活是过得较好的。

  1958年9月,农场改制为“兴隆人民公社”,1959年6月兴隆人民公社解体,恢复“国营华侨农场”。1960年6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1974年9月,兵团解散,兴隆华侨农场划归广东农垦系统管理,1978年9月,兴隆从农垦划出,归广东省侨办、广东省华侨农场管理局管理。海南建省后,归属海南省侨务办公室管理(现为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农场建立后,安置了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国华侨10,000多人。

  几十年来,农场时刻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经到农场视察。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香凝亲自为兴隆题写了场名。1962年2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诗人郭沫若视察农场,面对兴隆的秀丽山水,面对广大归侨不畏困难,创建家园的精神,感慨万千,并赋诗一首:

  去国迢迢作客佣,归来重作主人翁。卧薪尝胆同舟乐,自力更生创业雄。

  多种经营多并举,一年垦辟一兴隆。太阳河畔歌声发,物内桃园在此中。

  1990年和1993年,江泽民主席两次来到兴隆,到归侨家中作客,同归侨座谈。江主席大赞“兴隆这个地方好。水好,自然环境好,人情风土好”。


黄汉东.jpg

黄汉东在泳池


  农场重视华侨政策,归难侨回到农场,有屋住,有工做,生活安定。黄汉东在入伍前,每月也可领到了21元工资。如今,汉东的父亲、大姐已去世,汉东的母亲、三哥、大哥、弟妹仍在农场生活,安居乐业,她们都舍不得离开这个好地方。

  黄汉东长大后,一直在农场读书。课余喜欢游泳的他练出了一身好本领。1964年就代表海南行政区参加广东全省儿童游泳比赛。1966年汉东考入在广州沙河的广东省体育学校。很可惜,1968年遇到了文化大革命,学校解散,黄汉东回原籍农场。此时农场已改成“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黄汉东安排在农场武装连当民兵,任民兵排长。次年11月,黄汉东光荣应征入伍,编入1324炮兵团服役,当时部队驻地在海南的五指山通则自治区。入伍第三年,全国恢复体育比赛,汉东参加了全军的游泳比赛夺得了好成织。1974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12月还被提拔当了排长。1979年1月,37岁的汉东被调入广州解放军体育学院担任教练讲。1980年调整升了连长级。1986年升为副营级,1988年10月转业时为正营级,讲师,到中山体委为国家一级教练。当时中山市正式升格为地级市,新任的体委主任陈根楷,副主任李深源雄心勃勃,有心在中山的体育事业上大干一场。其时,全国的体育工作也正逢大发展,运动比赛增加了许多新的项目,蹼泳为其中之—。蹼泳是潜水运动中的一个项目。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是在现代潜水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初在欧洲国家盛行,70年代后期,开展这个项目的国家越来越多,到1982年,已发展到34个国家。1986年底,国家体委决定,将游泳池竞速潜水比赛名称统一改为“蹼泳竞赛”。


黄汉东参加1988年全国游泳教练员培训班.jpg

黄汉东参加1988年全国游泳教练员培训时的留影


  体委把教练任务交给了汉东,从1989年到2003年,他坚持在这岗位上任专业教练14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蹼泳人才,其中最引为骄傲的是,培养出一位蹼泳世界冠军陈连娇。

  陈连娇的成功浸透了汉东的心血。陈莲娇,来自中山横栏镇三沙村的一位农村姑娘,在游泳班三年了,没坚持好训练,时练时停,总出不了成绩。体校里成绩好的,年龄小的都抽调到省里继续培养,其他的去读中专。莲娇自己也作了打算,反正年龄已在十五六岁了,读了中专就回家。陈莲娇是个“顽皮”女,有点叫人拿她没办法。可黄汉东觉得,顽皮之人肯定有他顽强之处,只要培养得法,是根好苗,黄汉东很相信自己的眼光,把莲娇收编了。

  1989年4月,中山蹼泳班正式成立。蹼泳是一个独特的运动项目,不仅泳姿新颖,速度快,而且在运动形式、技术特点、生理负荷和能量消耗等方面都有别于游泳运动。新鲜的项目,新的游泳器械,新的技巧,新的动作令莲娇充满好奇,也极大地吸引了她,使她的“顽皮”性格得到了满足,黄汉东鼓励莲娇,要练就要练好,要认真投入。在黄教练的严格要求和科学的训练下,莲娇从掌握技巧开始,慢慢地也摸索出一套增快速度方法,莲娇的进步与日俱增。同年7月,中山派出6名运动员,由汉东带队参加广东省青少年蹼泳锦标赛。陈连娇获得第二名,黄敏婵获得第六名,这一成绩显示出中山开展蹼泳运动的潜力。

File0001.jpg


File0002.jpg

黄汉东的证书


  黄汉东决定将连娇送到省参加集训。可还是有教练有异议,校长也说,这样的学生你也敢上送培训?如果省里不要,要把她送回来,我们学校一定不会接收的。黄汉顶着压力,在体委主任陈根楷和副主任李深源的支持下,黄汉东坚持自己的看法,把莲娇送到省里集训,准备参加比赛。岂料,莲娇在省里两个月,得到教练赞口不绝,连夸黄汉东送来了好苗子。

  经过一年的训练,1990年第八届省运会,陈连娇以17″90打破18″24女子50米屏气潜泳广东省最高纪录,获得第二名,100米跳泳第三名。1991年4月,莲娇参加了全国赛,获得冠军,只差0.2秒就破世界纪录。1991年10月,南宁举办的全国蹼泳锦标赛,当时省体委要求黄汉东陪同莲娇参加,但当黄汉东在省体校看了莲娇训练情况后,就十分有把握。黄汉东说,连娇肯定能完成任务,保证可以出好成绩,自己不用随团出发,这样连娇会更有信心。果然,连娇不负众望,以17〃17打破17〃19女子50米屏气潜泳的世界纪录,成为中山市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93年8月,陈连娇代表广东省参加第七届全运会,一共打破了4项7次世界纪录。同年陈连娇还获个世界冠军和1个世界亚军,为国家,为中山争得了光荣。陈连娇很感恩黄教练,常说,没有黄老师的教导就没有她陈连娇的成功,陈连娇退役后,被选送到中山市妇联工作。经常找黄教练叙旧,连娇的父母每年都会找黄教练会会,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图右2黄汉东,右4陈连娇.jpg


图左:黄汉东,中为陈连娇.jpg

黄汉东与陈连娇的合影


  黄汉东现在也退休多年了,但仍坚持游泳锻练,身体很好。黄教练有一个幸福家庭,儿子是警察,妻子是1970年到海南的中山知识青年,1979年回城,是水产公司正式工人。黄汉东后来随妻回中山落户。汉东的母亲91岁,很健康,现仍住海南,黄汉东也常回海南探望她。

 

黄汉东一家.jpg

黄汉东一家


(作者是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常务理事)


上一条记录:食品专才 硕果累累——记马来西亚归侨李耀下一条记录:医者仁心——记马来西亚归侨归姚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