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要闻 >> 正文  


2015:狠抓落实优化发展保障民生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4日 作者:文/曾淑花 图/解元杰 来源:中山日报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正确研判形势,提振信心,因势利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研判和部署上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把今年定为“狠抓落实年”,聚精会神、脚踏实地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要把握机遇、保持定力,做到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更加注重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均衡发展,更加注重改善营商环境,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提高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集中力量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整治48条内河涌新建60健身驿站
  经过广泛征集民意,今年继续集中力量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工程
  完成新建、改建村级公路项目830个,里程约324.9 公里,解决167个行政村群众出行难问题。
  ●放心食品工程
  全市快检农产品、水产品、餐饮食品50 万份。完善镇区水产品快速检测点24个。建成动物卫生远程视频,对全市畜禽定点屠宰企业和批发市场进行实时监控。建成市总控中心1个、镇分控中心24个、重点企业监控点203个。实现200亩以上蔬菜基地产品安全检测全覆盖,新增放心菜生产基地1000亩。
  ●放心饮水工程
  对城区3万户用水户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将易锈蚀的灰口铸铁管和镀锌钢管更换为耐腐蚀的聚乙烯管等管材,增加管网末梢定期排水,管网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以上。
  ●便民就医工程
  在市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和实名制基础上,实现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博爱医院、小榄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检验检查结果和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三甲医院微信、网站、电话等多渠道预约。
  ●城市“绿肺”工程
  紫马岭公园增加夜间开放时段,田心公园、金钟山、北台等3 个森林公园对外开放,丫髻山、铁炉山、银坑等3 个森林公园及树木园三期完成规划设计并启动建设。建成西区彩虹绿洲公园、港口湿地公园,推进翠亨新区国家湿地公园和五马峰公园建设。绿化美化村庄40个,森林景观改造2500亩。
  ●内河清流和城区治涝工程
    在完成中心城区核心区主干道雨污分流主体工程基础上,开展首批内河涌整治,年内治理主城区发疯涌、白石涌、西河涌、崩山涌、羊角涌5 条内河涌和镇区茅湾涌等48条内河涌约300公里,年底前基本消除这些河涌劣五类水体、“黑臭”现象和垃圾漂浮问题。此外,对旧有排水系统启动升级改造工程,对兴中道、华柏路、博爱七路、悦盈新城、起湾道(起湾道与中山四路交叉口)及兴华大街(兴华大街与建设街交叉口)等6个内涝易发点进行排水改造。编制完成《中山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白石涌排涝泵站投入使用,建成发疯涌排涝泵站。
    ●创业带动就业工程
    新增创业园区 (孵化基地)6个,组建50人创业导师团指导创业,扶持500名有创业愿望人员入园孵化,1.5 万人接受创业教育。新增市场主体8000家,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工程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全市所有镇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文体娱乐、康复保健、辅导培训、助餐等居家养老服务。
    ●全民健身工程
    新建全民健身驿站60个,形成城乡居民15 分钟步行健身圈。100所公办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每个镇区举办12场次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
    ●出租屋平安工程
    落实出租屋备案登记,实行分层分类服务管理。实施出租屋网格化管理,推行网格内“联合巡查、综合执法”。推进出租屋信息化管理,在全市出租屋推广应用门禁视频系统,年内覆盖50% 规模以上出租屋。
    ●稳增长强后劲
    支持欠发达镇区提速发展
    托住大盘稳增长,为转方式调结构创造空间和条件。统筹用好内外两个市场,坚持高水平引进来与大步子走出去相结合,坚持扩内需与稳外需相结合,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和出口的支撑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参与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科技成果转化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千方百计减轻企业负担;深化市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推广 “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运作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生鲜电商。
  ◆发挥投资带动作用。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113项,年度计划投资376.9亿元;建立市镇两级客商服务队伍;实施靶向招商、专业招商;推广定期会办、联合审批经验,研究实施项目投资“直接落地制”;重点投向交通、市政、能源、水利等领域;建立投资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制度;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推进省级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建设;鼓励连锁企业进社区,统筹城市综合体、大型商业广场和镇区商贸中心建设;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争取中山港、神湾港口岸扩大对外开放年内通过验收,开通黄圃港口岸;实现中山-澳门游艇自由行;推进电子口岸系统建设与省内区域通关一体化;积极申报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发展旅游购物、市场采购等外贸新模式,设立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监管区;支持中山产品进入国际组织采购名录;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华南进口乳品交易中心建设,研究创建综合保税港区;大力拓展东盟、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
  ◆支持欠发达镇区提速发展。新增4.9亿元用于镇区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安排4.2亿元用于欠发达镇区均衡性转移支付;统筹安排1亿元用于镇区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安排4.5亿元支持欠发达镇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转型升级
  用好100亿元市建设发展股权基金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更大地释放改革的活力,更多地依靠创新的力量,来激发内生动力,更加突出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生态质量,让发展的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后劲更足。
  ◆大力推进战略平台建设。加快翠亨新区建设,推进中山港东移、翠亨新区路网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翠亨快线年内通车;启动翠亨新区科技金融新城建设;高水平建设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推进四大市级产业平台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动“机器换人”和“智能化车间”建设;探索发行科技创新券;设立市重大科技专项投资基金;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层次创新平台;加快组建“大仪网”。
  ◆增强金融的供血能力。做好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推广建设专业镇金融服务中心,完善专业镇金融超市与服务平台;发挥好100亿元市建设发展股权基金作用,探索设立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发展社区金融、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等新型金融模式。
  ◆培育发展新型商业模式。支持电子商务园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台、社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移动互联等业务;支持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开发研究和整合运用;创建“中山美居”网络品牌;打造泛装饰交易平台。
  ◆集聚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落实高层次人才入户、子女入学等政策;实施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创新高层次人才评定;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办好“中山人才节”和高层次人才联谊会。
  ●优化发展空间
  推动深中通道年内动工建设
  把扩容提质作为城市升级的战略方向,放大格局谋划城市发展,按照产城融合、智慧人本的理念,提升城市承载力,按照精心规划、精品建设、精细管理的要求,打造经济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突出、文化浓郁的现代精品城市。
  ◆加快推进“三规合一”。年内完成“三规合一”规划编制;全面科学谋划和编制好“十三五”规划。
  ◆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建立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收储力度;加快“三旧”改造,推进闲置用地处置;推动低开发强度厂房改造,鼓励“企业上楼”;通过扩、消、并、转,整合和提升工业园区。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中心城区集聚能力,强化小榄、三乡副中心公共设施建设。围绕综合交通枢纽站场,推行公交导向型开发模式;加快电子政务、北斗等云平台建设;推进岭南文化特色街区复兴。
  ◆大力推进交通路网建设。推动深中通道按照A3方案年内动工建设。争取广中珠澳城际纳入珠三角城际轨道网规划,推动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尽早建设。构建中山捷运系统。加快中开高速及小榄支线、广中江高速建设。建成阳光大道接福源路、十水线小榄水道特大桥,开工建设岭栏路、二环快速路港口至横栏段、番中公路改建工程,续建纵四线、大南路、古神公路二期、广珠中线二期,改造岐江公路沙溪段、长江路、省道S268线古镇至横栏段。
  ◆增强城市保障能力。推进热电联产、天然气管网等项目建设。推进“宽带中国”试点城市建设。
  ●加强生态建设
  逐条消除中心城区内河涌劣五类水体
  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守住生态底线,加强污染治理、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创造更多绿色财富,守护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
  ◆扩大绿色空间。加快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推行低冲击开发模式;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支持岐江河沿线镇区打造滨水走廊。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逐条消除中心城区内河涌劣五类水体。继续推进城乡雨污分流。加快整治西江中山河段、小榄水道、鸡鸦水道等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推进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建立最严格的用水用地管理制度。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广LED 绿色照明和新能源汽车;推进集中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建立节能量、排污权和水权交易制度。
  ●改善保障民生
  安排9.4亿元用于社会保障
  牢牢树立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的需要,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努力让百姓生活更加体面和幸福。
  ◆构建普惠托底的社会保障。市财政统筹安排9.4亿元,用于生活、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扩大特定病种医保支付范围;实施困难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公租房1557套,基本建成1800套。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制定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规范化幼儿园学位2000个;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比例;探索社会资本办学与职教联盟新机制;改造提升特殊教育学校。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
  ◆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扩大家庭医生式服务和“医联体”试点范围;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鼓励医生多点执业;鼓励社会办医。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启动综合网格化管理改革试点;实现社区建设“2+8+N”模式高标准广覆盖;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力度;建立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制;扩宽异地务工人员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
  ◆维护和保障社会安全。巩固提升医院“无医闹”、场所“无三害”、社区“无毒害”、城市“无三非”工作;推进“平安出租屋”建设;创建无假药城市。推进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开展全民修身行动。推进中山纪念图书馆、139文化街区等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加强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上一条记录:市人社局首次公布社保基金各险种基金收支结下一条记录:中山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