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界人物 >> 正文  


非洲客之归 ——记马达加斯加归侨岑思亮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03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1948年10月,10岁的岑思亮与哥哥、姐姐三人一起从非州的马达加斯加回祖国。那时,他们已经知道祖国迫近解放了。

远离祖国的印度洋岛国马达加斯加,是世界的第四大岛。18世纪末,梅里纳的统治者建立了马达加斯加王国。1895年至1896年,法国人用武力建立了对马达加斯加的完全控制并废除了梅里纳君主制。1942年,英国军队曾占领过这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但第二年法国人很快就从英国人手中接管回马达加斯加。1956年法国人在马岛建立革新制度,马达加斯加开始逐步走向和平独立。1958年10月14日,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成立,是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从1895年至1960年,马达加斯加是法国的殖民地。1960年6月26日,马达加斯加完全独立,成为马尔加什共和国。

19世纪20年代,开始有中国人到马岛做生意。19世纪末法国殖民者从中国沿海地区招募劳工到马岛修公路和铁路,到20世纪30年代,马岛华侨人数已相当可观。大多数的老华侨是在抗日战争和二次大战时从顺德、南海前往谋生的,他们坐船经毛里求斯、留尼旺,一路迁徙到马达加斯加,而前往马达加斯加岛的香山(中山)人却少之又少。

岑思亮的父亲16岁就从顺德来到马达加斯加经过一番艰苦奋斗,有了积蓄便开了一家不大的铺子,但里面吃的、用的、穿的应有尽有,他的生意不错。马达加斯加一年四季气候温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土地肥沃,很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各类野生水果繁多。春天,大量的鲨鱼浮游海上,蔚蓝色的海面变成黑压压一大片,盛产的鱼翅,价格不贵。岑思亮的父亲便做起了出口生意。鱼翅、酒、香料(丁香)是他最大宗的出口商品。

马岛的富足,使得这里成了饿不死人的天堂,马达加斯加原住民容易满足现状、懒惰、讲究享受的习性给华人一个极大的发展机会。他们从一无所有,一条扁担就能挑走了全部家当的低层,靠着自己的努力,靠着中国人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也靠着马达加斯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迅速站稳脚跟,赢得当地人的信赖和尊重,有的还与当地的土著女子结合,产生了第一代的混血华裔。

和其他华侨一样,岑父每隔一段时间就回国,把亲友乡人援引到马岛。父亲家中的七个兄弟全部都到了“马岛”,数十年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岑氏家族,现今的岑家后人大多散居在南美、毛里求斯、加拿大,留在马岛的至亲已经很少了,遗留在马岛华人墓地上还有36座岑氏先人墓。

马达加斯加人文化非常落后,许多人连数目的多少也分不清。岑思亮给我讲了一个令人感到可笑的故事。话说有华人雇佣一马达加斯加黑人工作,讲好工钱是每日100元,但到发工资时,这位马达加斯加黑人硬是要80元。他对主人说,8比1多。

岛上没有学校,当地人也不知道要读书识字学文化。在马岛生活的华人在外讲的是法文,但在家里就一定要讲中国话,顺德话在此大行其道,俨然在马岛的另一个顺德县,家长们都希望子弟们不忘中文。

1921年,中国国民党驻马达加斯加支部岑父和几位华侨商人成立以“拥有股票,可变资本和办事人员的公司”,“公司建了办事处── 一座木结构房屋作为本公司成员及子女的学校。

学校初创时,华人本身的生活还非常艰辛,许多还是靠给法国人做苦力或者经营小农产品谋生。但他们有的捐粮,有的捐衣,有的捐大米……,硬是办起一所叫“兴文”的学校。当年的岑父捐款捐物,是这所学校四位创始人之一。岑思亮的七个兄弟姐妹都在“兴文学校”学习过中文,父亲教育儿女们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母国。

昔日校歌写道:“中华国民,责任日重,无论海内海外,也是相同,我们要做时代的先锋!兴文习武,加紧用功,大家努力,不要放松!同心同德,齐向前冲,把时代的轮子,向前推动!”可见办校的宗旨,也传达出当时艰难,更突显出华侨及后代对教育的期冀。

以后无论马达加斯加政局如何变幻,无论华人的生活如何艰难,这所学校从末关闭过。兴文学校后来改名为“中山学校”,那是思亮离开马达加斯加回中国以后的事情了。那时中国已经解放,新中国政府特别关心在马岛的华校,从初办时只有19名学生,到1954年增加到629人, 1962年还增加了中学部。从初办时只请华人私塾老师教三字经,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综合型私立学校,这里的学生人数已经超过800名。虽然华人子弟只占10%,但随着中国的强大,以汉语为必修课,三字经为教学内容之一的中山学校仍然吸引着许多生源。从1987年起,广东省侨办开始给学校派来汉语教师。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也给学校派来了志愿者汉语教师。中国大使馆还帮助解决了资金,建成了新校。

岑思亮还记得,1945年抗战胜利马岛华侨狂欢的情景。人们把她放入到一个用竹和布扎的“蚌”里,让她一张一合地舞着在街上游行。人们把准备过年用的鞭炮全都拿了出来燃烧,兴高采烈的庆祝活动持续了一个星期。小小年纪的她从那时起就把“祖国”两字深深地烙在脑海里了。岑思亮和兄姐全都出生在马达加斯加,父亲都希望子女长大后回国读书。父亲去世后,思亮和哥姐按照父亲的意愿回到了祖国。当时回国是有五年期限,即五年期满还可以回马达加斯加的。回国时,三名兄妹都买了回程票。五年期到,家里的大人都问他们回不回去,思亮下定决心留在祖国努力读书。

1953年,思亮考上了华南师范学院附中,由初一读到高三。1959年考入中山大学生物系,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清远教学。1980年调入中山纪念中学,1986年调入市华侨中学直至退休。在教育战线上,善良的思亮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她很“疼锡”学生。她工作勤勤恳恳,竞竞业业,忠于职守,成绩突出。1987年她当选为广东省生物学会理事,1989年6月15日获得省纪功奖,还有其他多个奖项。

思亮的丈夫林华简是中山市人民医院急诊室的大夫,他们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婚后更是恩爱有加。夫妻俩都是中山市的政协委员。思亮曾在中山纪念中学当教师,林医生也是纪中毕业生,两个儿子,还有孙女都是纪中的学生,一家三代“纪中人”,很传奇哩!

思亮留在马达加斯加数十年的三哥思敏,法文翻译为岑三妹,他加入了法国籍。会法文,又会中文,先是在法国人处打工,后自己做红木生意,他很热心侨社的工作,在华侨中很有威信,是当地的侨领。1986年3月,国家主席李先念访问马达加斯加时,三哥作为华侨代表,受到李先念的接见。三哥关心祖国建设,曾应中国国务院邀请两次回国观光,一次是到北京后游览各地,另一次是参加上海世博会。顺德侨办每隔三年就请他回祖国观光一次,使他对祖国很眷恋,前几年,他决定回到中山养老,思亮请了个保姆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保姆细心周到,三哥很满意,今年年初九,三哥以90多岁高龄去世。

思亮一家现同住一小区,两个儿子和两个媳妇都是公务员,长媳还曾公派到美国留学。思亮夫妇过着悠闲宁静的退休生活,每天全家人都是齐聚一起,一桌围座十人进餐,一大家子乐也融融的,真令人羡慕。


1、岑思亮老师接受采访.jpg

岑思亮老师接受采访


2、岑思良在国光中学读书时的奖章.jpg

岑思良在国光中学读书时的奖章


IMG_3124.jpg

荣誉证书


岑思亮回纪中留影.jpg

岑思亮回纪中留影

前排左岑思亮.jpg

前排左岑思亮


小时候岑思亮(左二)与家人合影.jpg

小时候岑思亮(左二)与家人合影


右岑思亮.jpg

右岑思亮

上一条记录:坚强走过风雨 认真对待人生 ——麦惠兰的下一条记录:坚定实干的摩羯男 ——访马来西亚归国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