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要闻 >> 正文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依然“星星多月亮少”
新起点新视野构筑“星月同辉”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4日 作者:记者谭华健 来源:中山日报

  先来看两组数据。据市工商局统计,目前我市市场主体约34.6 万户,其中各类企业超13 万户。各类企业中,私营企业达11.8 万户,占比达90.3%。近三年,私营企业户数显著增长,由2015年6 月的8.7 万户,增至2017年6 月的11.8 万户;今年上半年新登记的市场主体中,私营企业达1.1万户。从总数和新增户数看,民营企业既是经济发展主力,又是绝对的生力军。
  另一组数据是在今年首个“中国品牌日”之前,据中山市质监局统计:到今年5月份为止,中山的名牌产品数占全省总数的10.2%,名牌总数排全省第四。其中,我市主导产业中,家具行业有20个省名牌产品;灯具行业有15个省名牌产品;锁具行业有10个省名牌产品。
  单从上述两组数据上来看,中山民营经济“堆头”不小。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中山民营企业群中,品牌实力强劲的企业并不多,还是“星星多月亮少”。未来中山民营企业发展中,需呼唤更多的“月亮型”企业出现,在新起点上用新视野,构筑中山非公经济“星月同辉”的璀璨画卷。
  ■“自然生长”带来的集群效应
  中山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之初,随着“三来一补”企业的增多以及国家对个体私营企业政策的逐渐放宽,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中山,得风气之先,非公有制经济得以蓬勃发展。这个时期,中山民营企业以港澳台为窗口,向“三来一补”企业学习。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山地方国营经济强劲,这不仅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也为后来民营企业发展作了人才储备。三是2000年以来,中山专业镇经济兴起,在产业集群中,民营企业表现十分活跃,在这“自然生长”阶段,民营企业做强了特色产业集群的上下游产业链,但集群中龙头企业仍然不足。
  ■创新驱动战略下的全新视野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中山民营企业和其他地区一样,经历了从小到大,从轻向重,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
  如果说,中山民营经济过去更多的是“引进来”,那么今天中山的民营企业已是 “引进来”与“走出去”两者兼顾。早期,中山民营企业更多的是充当 OEM配角,赚点加工费,挣点“汗水钱”。而如今,民营企业除了市场上“走出去”之外,还在技术方面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明阳、通宇通讯、大洋机电等一批名优民营不但把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还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大学等开展技术合作,有些甚至在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机构,通过这些 “科技前哨”,捕捉前沿技术、市场信息。
  在产业形态上,过去民营企业主要以轻工业类为主,企业使用的高精类加工设备主要从德国、日本引进。如今,我市民营企业除了生产服装、灯饰、五金制锁等传统产业外,还可以生产高精尖的“工作母机”等先进装备。奥美森、迈雷特智能装备、八达等一大批工作母机生产企业在装备制造市场上表现活跃。
  2016年,广东“十三五”规划纲要赋予中山“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2017年3月,国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这些都给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前不久,汉伟智能公司负责人介绍,随着深中合作的加速,他们已在深圳南山高新区设立了科研中心,经过两年来的研发,他们的“医养康机器人+养老人工智能平台”已有不少成果,有些已开始产业化。同时,深圳也有不少科技型企业开始在中山设立工厂,带动中山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国际化融合加速的背景下,中山民营企业在未来走向中,需有全新的视野。

上一条记录:每季度至少全面巡查一次下一条记录:多地“小候鸟”齐聚中山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