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根魂梦”,中山侨村行助推“百千万工程”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6日 来源:南方+
12月6日下午,在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指导下,由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广东华侨历史学会、暨南大学侨联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山分社承办的“实践服务‘根魂梦’话语 侨力助推‘百千万工程’”侨村行主题交流会在暨南大学举行。广东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戴文威,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莹出席活动,来自高校、侨史学会、侨联、媒体等社会各界的代表围绕主题展开探讨。
“实践服务‘根魂梦’话语 侨力助推‘百千万工程’”侨村行主题交流会在暨南大学举行。南方+ 叶志文 摄
用脚丈量大地,以情勾勒故土,在中山侨村读懂中国乡土气、讲述历史展望未来。这场座谈会既是对中山侨村行的总结与回顾,更是一场如何传唱、激活侨文化的思想碰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动“侨助‘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广东省侨联、中山市侨联上下联动,自2022年起推出“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三年大型人文采访活动(以下简称“侨村行”),用三年时间走访50个侨村,以超30万字及近40篇影像作品记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侨村的一线报告,面向海内外侨界唱响“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主旋律,展现“百千万工程”新风貌,在海内外引发强烈反响,进一步为“百千万工程”凝聚侨心、汇聚力量,在省市联动推进侨助“百千万工程”上作出侨联创新实践。
服务“文化出海”
讲好中国故事
侨村行活动是广东省侨联“风韵南粤”工作品牌中的重要项目,汇聚“侨学媒”三大力量为整合侨村资源,用三年时间挖掘整理50个中山侨村故事,深入挖掘侨村的历史文化脉络,传承华侨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使侨村成为传承华侨精神、凝聚侨胞情感、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充分体现了省、市、镇街、村居四级侨联组织上下联动的工作优势。
侨村行活动被列入中山市“文化兴城”三年行动方案,系列报道成为书写最美乡愁的集体家书,备受海内外华侨华人追读,率先在侨助“百千万工程”上作出广东侨界的创新实践,打造了发掘和弘扬新时代侨乡文化的广东样本。
三年间,参与侨村行活动的各级侨联干部超500人次,参访记者超300人次,足迹累计1172公里,采访侨胞乡亲、乡村群众、基层干部532人次,踏访侨房侨居、侨捐物业367处,形成50期综合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侨村报道,先后刊发专版54个、视频39条,字数超30万字,真实记录了乡村振兴带来的传承与弘扬、守正与创新,讲好了新时代中国故事、广东故事、中山故事。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服务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做优‘机遇广东’‘魅力广东’等品牌,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侨村行系列作品呈现出由主稿综述、侨村特写配稿、侨村故事视频、专家点评配稿、海外英文版的综合报道,全方位展现广东侨乡、中山侨村在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背景下的与时俱进、时代风貌,提升宣传精确度和读者群体关注度,生动讲好了中国故事、广东故事。
祖籍中山石岐的西澳大利亚粤商会会长蔡嘉毅表示,通过侨村行系列报道,他看到了中山侨村的历史与现在,这让身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感受到家乡的未来充满希望,自己也将积极为中山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侨村行系列宣传以合作媒体、中山侨联“一网一号”、海外平台为宣传主力,充分发动媒体、镇街、村(社区)、侨界社团力量,形成海内外宣传网络,同步宣发、辐射推广,让侨村行系列报道宣传延伸至各大网络媒体平台、社群,“向外”实现宣传延展,并组织侨史专家深度参与侨村行活动的前期筹备、中期研讨、后期审核等环节,将侨乡文化理论研究贯穿侨村行始终,形成《关于将“侨力兴市”上升为市级战略的调研报告》等研究成果,发布《最美乡愁——新时代中山侨村读本》(下称《最美乡愁》),将侨村行成果进一步落地。
专家学者支招
推动侨村行成果落地
一项意义深远的活动,最终一定是推动理论与实践共同向前迈进的。交流会现场,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探讨。
中国侨联第十届常委、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张国雄表示:“我参与了中山侨村行,感觉这是一场思考如何利用侨乡资源推进‘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活动,现实性非常强。从侨村行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海外乡亲是如何参与家乡建设的,为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提供了基础性实践,把国家话语用地方实践表达出来。”
中国侨联第十届常委、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张国雄。南方+ 叶志文 摄
广东省侨史学会会长张应龙认为,中山在侨文化方面推出了两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著作,侨村行是其中一个,必将成为广东侨文化的重要印记。他表示,侨村行是侨联服务国家侨务中心工作的重要文化活动、是经典的侨务文宣的一次尝试、是有厚度有温度的侨情大调研、是侨乡研究新拓展。“这三年参与侨村行,收获满满。侨村行以根为基础、以魂为重点、以梦为目标,通过文化的平台,凝聚侨心,聚集侨力,助推‘百千万工程’。通过侨村行,中山侨村文化得到空前传播,激发了更多侨胞以更大热情加入到当中,是卓有成效的以地方实践服务国家侨务工作的行动。此外,侨村行在不同层面都获得了很好的成果,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方式,后面也要用好侨村行素材,这对于后续制定更加准确的侨村政策有着重要作用。”张应龙说。
广东省侨史学会会长张应龙。南方+ 叶志文 摄
暨南大学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刘义强认为,侨乡不仅是历史的存在,更在不断地升值和发展,是文明交融的典范。在侨乡区域,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相互交融,为时代转型和变迁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使其能够突破既有框架的束缚。他特别提到,中山侨村行在挖掘“侨文化”方面表现突出,期待未来能够在挖掘新的故事基础上,以“侨的力量”讲好新的“中国故事”。
中山市侨联名誉主席、国际菁英会主席、广东凯信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智荣认为,侨村行活动非常有意义,也有幸捐款支持了此次活动。侨村作为海外侨胞的故乡,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浓浓的乡愁记忆。在“百千万工程”的宏伟蓝图中,侨村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应积极推动侨村的建设与发展,让侨村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亮丽窗口,成为连接海内外亲情的坚固桥梁,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篇章。
中山市侨联名誉主席、国际菁英会主席、广东凯信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智荣。南方+ 叶志文 摄
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曾欢玲表示,自己家在中山,很多地方都走过,但是很深入地走访侨村很少。通过参与侨村行,深入挖掘侨村文化,让自己有“五感张开”的感受,也激发了未来对中山侨乡的研究乐趣。
侨助“百千万工程”
凝聚侨界磅礴力量
2024年是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加速推进和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
广东作为侨务大省,侨资源十分雄厚,侨乡侨村作为华侨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和海外侨胞的精神家园,在“百千万工程”中占据着特殊而关键的地位。
中山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刘志巍表示,“风韵南粤 文化兴城侨村行”大型人文采访活动坚定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展现“百千万工程”侨乡新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主旨。三年来,侨村行进行了新时代的乡土回望、唱响了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描绘了新时代的最美乡愁。侨村行这封来自家乡、通过云端送达海内外的“家书”,既在传统媒体上刊发,又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同步发布,这种“侨媒”合作、精准有效向海内外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中山故事的创新形式,以中山侨联的地方实践,服务了“文化出海”“海外传播”的国家话语、广东叙事。
中山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刘志巍。南方+ 叶志文 拍摄
陈莹表示,暨南大学因侨而生,“侨”是暨南大学最重要的基因。暨南大学充分利用学科和专业优势,不断加强文化学科建设。暨南大学做好华侨华人、华商经济、华文媒体、华文教育、华文文学“五华学科”建设,重点建设三个国家级平台,借助这些国家级平台团队引进创新团队,积极推进海外华侨华人对外宣传的研究,做强侨的研究、做优侨文化,为华侨华人事业作出极大的贡献。
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莹。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戴文威指出,侨村行活动在“百千万工程”攻坚的关键阶段,牢牢把握侨村这个重要阵地,交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良好答卷,率先在侨助“百千万工程”上作出广东侨界的创新实践,打造了发掘和弘扬新时代侨乡文化的广东样本,也打造了文化传承的鲜活样本与助力乡村振兴的前沿典范,真实记录了乡村振兴带来的传承与弘扬、守正与创新,讲好了新时代中国故事、广东故事、中山故事,真正实现了用地方实践服务中国话语。
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把侨文化、侨村特色,从侨村里挖掘出来的精神展现出来。未来省侨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托侨乡资源,深入挖掘侨文化内涵,凝聚强大侨界发展合力,继续擦亮“风韵南粤”工作品牌,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侨村故事,为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凝聚侨界磅礴力量。
广东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戴文威。南方+ 叶志文 摄
上一条记录:共话乡谊,共谋发展!美国加州中山同乡会到下一条记录:张应龙:中山侨村行将成为广东侨文化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