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情动态 >> 正文  


南方重磅深读 | 中山侨村行:在乡愁最深处讲好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7日  来源:南方日报

“我虽然是广东人,也长期从事侨乡研究,但我从来没有走过这么多座村庄,这么深入地走到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12月6日,在“实践服务‘根魂梦’话语  侨力助推‘百千万工程’”侨村行主题交流会上,广东省侨史学会会长、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回忆起三年侨村走访之路,如是感慨。


12.jpeg

12月6日,在“实践服务‘根魂梦’话语 侨力助推‘百千万工程’”侨村行主题交流会。南方+ 叶志文 拍摄


“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大型人文采访活动(下称“侨村行”)自2022年启动,通过调研走访中山市50个重点侨村,面向海内外宣传中山侨村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真实记录了乡村振兴带来的传承与弘扬、守正与创新,讲好了新时代中国故事、广东故事、中山故事。


一篇篇直击人心的侨村行报道,一封封书写最美乡愁的集体家书,备受海内外华侨华人追读,率先在侨助“百千万工程”上作出广东侨界的创新实践,打造了发掘和弘扬新时代侨乡文化的广东样本。


用脚丈量大地,以情勾勒故土,在中山侨村读懂中国乡土气、讲述历史展望未来。这场座谈会既是对中山侨村行的总结与回顾,更是一场如何传唱、激活侨文化的思想碰撞。


用文化同世界对话,服务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做优“机遇广东”“魅力广东”等品牌,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中山侨村行既是一次对侨乡故土乡情的永恒守望,也是一次助力老侨村走向乡村振兴、展现“百千万工程”新风貌的关键赋能,是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创新之举,更是一次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对谈。


故土乡情,永恒守望


这一趟旅程贯通中山侨村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50个重点侨村、1172公里走访足迹、300多处侨捐侨迹、500多位侨村乡亲和基层干部的声音,最终凝聚成一本超30万字的侨村著作。我们在一个个故事中看到侨村的“世界观”,看到海内外华侨对故土乡情的“精神守望”,看到侨魂侨心在侨乡大地上延绵不绝。


在中山石岐张溪村,有一个“敬老节”的传统。


张溪村的老人福利基金会,是港澳乡亲和华侨带头捐资成立起来的,一直坚持到现在,已有40多年。在张溪第39周年敬老大会上,年近九旬的旅港乡亲苏计成心潮澎湃,唱起了《故乡情》这首歌。“故乡水,故乡情,肩并肩手携手……”从兴医助学到修桥建路,这些海外乡亲以自己的方式回馈家乡,塑造了张溪村的过去;从早期出海的华侨祖辈到陆续回归的家族后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建设着张溪村、中山市和大湾区的未来。


13.jpeg

在张溪第39周年敬老大会上,年近九旬的旅港乡亲苏计成再次唱起《故乡情》这首歌。南方+ 李姗恒 拍摄


在中山南头北帝社区,有一盏照亮故乡方向的灯。


走在游廊画壁的北帝庙中,澳门乡亲黄连广在灿若星河的花灯中,仿佛穿越百年看见海外和港澳乡亲齐聚庙宇、荣归故里的热闹景象——在祖辈的讲述中,这些源于祈福的花灯,已经成为出海谋生的海外及港澳乡亲做善事、行义举的载体,成为游子归家的航灯。凝望着灿若星火的光晕,好似凝望着最初的凝望,看到了香山华侨如何背起行囊远离家乡闯天下。


在起凤环社区,有一个近250多座建筑连起来的侨屋群落。


伫立在其中的“金箔大屋”门前,那副“金山顺利,大有回唐”对联,历经百年风雨依然诉说着那时的期盼与骄傲。当加拿大温哥华中山隆镇同乡会会长李福荣一行回到故乡时,真切地体会到——无论在外漂泊多久,祖屋俱在、乡音未改,就是起凤环人最亲切的回忆。行走在更多的侨村侨房的印记里,这些来自百年前的建筑,也具有非常现代的表达。


14.jpeg

起凤环社区。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刘志巍表示,“风韵南粤 文化兴城侨村行”大型人文采访活动坚定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展现“百千万工程”侨乡新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三年来,侨村行进行了新时代的乡土回望、唱响了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描绘了新时代的最美乡愁。


“每到一条村,都要仔细了解侨情动态和特点,精心选择典型人物来表达侨情的新变化,使侨情调研有厚度有温度。”张应龙指出,中山侨村行是有厚度有温度的侨情大调研。历时三年的50条侨村调研,涵盖了中山所有镇区,是真真正正的大范围深度调研。


中山市侨联名誉主席、国际菁英会主席、广东凯信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智荣认为,侨村作为海外侨胞的故乡,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浓浓的乡愁记忆。在“百千万工程”的宏伟蓝图中,侨村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应积极推动侨村的建设与发展。


老侨村,焕新生


这一趟旅程刻印广东侨村奋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发展、振兴与思考——


“我非常关注中国侨乡的调研,我参与了中山的侨村行,感觉这是一场希望与‘百千万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思考如何利用侨乡资源推进‘百千万工程’下乡村文化振兴的活动,现实性非常强。”张国雄表示,自己参与历时三年的侨村行后发现,侨村行为侨乡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课题。


“中山侨村行以根为基础、以魂为重点、以梦为目标、以文化平台凝聚侨界、聚集侨力,不断增强侨胞的自豪感、归属感,厚植‘根魂梦’,助推‘百千万工程’。”张应龙表示,“这里面有敏锐的观察,也有理性的思考。有历史的对话,也有时代的拷问。例如,岐澳古道在移民史上有何地位?如何将长洲醉龙推向世界?如何让孙文西路再放异彩?”


从侨村遗珍中讲述侨乡故事,从侨村风貌中描绘乡村振兴,中山侨村行展现了侨助“百千万工程”的地方创新实践。


10.jpeg

长洲醉龙。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在中山华侨的精神原点——石岐街道香山古城片区,承载百年侨史的孙文西路步行街正焕发新生。


今年七夕之夜,烟墩山下的孙文西路步行街人潮涌动,香山剧场正式亮灯启用,以“月上烟墩”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同期上演。香山剧场是孙文西路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公共空间,将打造为街区最具活力、最有文化氛围的文化广场。未来,孙文西路历史文化街区还将引入特色餐饮、文化创意、非遗及老字号、精品民宿、潮品零售等业态,打造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大湾区人文地标。


16.jpeg

孙文西路步行街。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在南区街道曹边村,这座近千年的古村落,正闯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富民兴村的新路子。


作为2022年侨村行首批报道的村落,曹边村在2023年获得百万元投入,对曹边学校进行了修缮加固。以强村公司为抓手,曹边村打造了一个“乡创+”开放式平台,引入文旅、餐饮、民宿、研学等经营业态,村中遍布春红蝴蝶展览馆、曹边乡村驿站、曹边学堂、望风台餐厅、窑烤面包店、左琴右茶、不舍园等文旅新业态,人气逐渐兴旺。


在港口镇新港社区,一批港澳创新创业青年在此入驻、生根、发展,在湾区融合浪潮中追寻自己的梦想。


从一个沙田水乡成长为繁华商圈,新港社区城市化浪潮的背后,也是无数华侨华人、港澳乡亲返乡寻找机遇、支持家乡发展的缩影。“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中山也可以为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提供另一种选择。”香港青年黄嘉豪说,“对于这个选择,我们愿意用时间去验证。”


17.jpeg

港口镇新港社区。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给我留下了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它既是传统侨乡,又有现代侨乡的特点,存在新移民。”张国雄认为,中山传统侨村的演变,为学术界提出了一系列学术问题:


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大潮当中,侨乡依何而存在?张国雄认为,中山的侨村是观察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演变的侨乡样本。


在中山,张应龙看到了侨乡的另一种样本——都市侨乡。改革开放后,中国侨乡发生重大变化,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涌现了更多的都市侨乡。“新港社区是中山典型的新兴都市侨乡。受发展机遇吸引,各地侨胞来到新港创业,推动本土侨乡发展。中山新港社区的这种模式,可视作如今大湾区的融合样本。”


在侨村行的走访过程中,省、市两级华侨历史专家、民间学者、大学生调研队伍共同深入现场参与调研,研究中山华侨文化的起源,解读侨乡文化与城市发展的脉络,凝练华侨与香山文化根脉,形成了《讲好中国故事:基于华裔新生代与留学生的文化传播策略研究》等课题研究。


侨村行激发了“侨乡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侨乡文化与人文湾区发展”“侨乡文化与当代乡村振兴”等理论研究的全新思考,探索一条发挥侨乡文化效能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道路,这是“最美乡愁”读本最深远的意义。


对话世界,交流互鉴


这一趟旅程搭建了中国侨乡与世界文明对话的桥梁——


在一次次侨村行中,调研团队寻访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共同的魂、共同的梦,拾获一个个故事,寄出一封封“家书”,聆听来自海内外的回音,吸引无数来自海内外的关注和点赞。


借由侨村行的海外传播,中国侨乡的文化故事,在世界文明长河中激荡,传来一次次回响。


“对于我们这些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海外中山人来讲,这些报道唤起了美好的回忆。”来自美国加州中山同乡会的侨胞余志毅说,“海外的中山华侨华人,素有‘胸怀天下,心系故里’的爱国爱乡情怀,热情参与家乡建设,是中山发展过程中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


“连续看了几期‘侨村行’报道,‘乡愁’两字直上心头,不停回忆起儿时在家乡的生活片段。”中山市侨联顾问、荷兰中山同乡会会长梁国姿说,“希望通过‘侨村行’大型人文采访活动,挖掘出中山更多不为人知、又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让这些故事一代代传承下去。”


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嘹亮号角。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港澳台和侨务工作机制”,对进一步深化港澳台和侨务工作机制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走访中,张应龙始终难以忘怀20年前惊鸿一瞥的古鹤村口石碑。1920年,近200位古鹤华侨华人为修建古鹤村石板街慷慨解囊,檀香山埠、美国京文埠、神户埠、横滨埠、大吕宋华摩埠、金边埠、蚬港埠、雪梨埠,国内的汉口埠、青岛埠、上海埠、山海关埠……他们的姓名和旅居之地被刻印碑上,留存至今。一个个地名,在眼前勾勒出一张“地图”——近代以来横跨亚洲、美洲、大洋洲的亚太经济商贸圈,折射出近代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文明史。


18.jpeg

在古鹤村口石碑上,张应龙发现,古鹤近200位华侨足迹遍布国内外21个港口城市。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走过了历史长河的侨乡,现在依然生机勃勃,期待未来我们能够在挖掘新的故事基础上,以‘侨的力量’讲好新的‘中国故事’。”暨南大学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刘义强认为,侨乡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寻过程中,具有风向标的意义,引领着中国文明向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


“中山侨村行”这一深入调研活动,走访了诸多侨村,不仅细致入微地挖掘了侨乡深厚的“地方性”文化底蕴,还深刻揭示了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启示与借鉴意义。这一调研不仅是对侨乡独特价值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文明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与前瞻。

“中山侨村行”等项目,通过深入挖掘侨乡和现实发展的故事,展示了中国人在文明相互交流过程中找到和谐共生的基础的能力。刘义强认为,这不仅是中山等华侨人数较多地区的责任,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使命。


侨村行宣传总量中,超半数来自Facebook、Twitter、“云上家书”信息矩阵平台等海外宣传阵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GDToday副总编辑谢苗枫介绍,侨村行系列产品被23家境外主流华文媒体转发,连同其他海外社交平台账号的传播,海外总传播量超过1000万。这本“最美乡愁”不仅仅成为了一封云端家书,更成为了侨乡文化走出海外、讲述中国故事的扩音器。


另一方面,市侨联将侨村行中形成的侨乡文化元素融入到侨界学子夏令营、征文比赛、文明小导游、线上游学栏目等文化活动中,向世界讲述侨乡故事,探索培育侨乡文化助力中外文化交流强大势能的新思考。


侨村行报道过程中,中新社、中央广播电台等11家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相关稿件被学习强国、中国侨网、中国侨联等23个平台广泛转载发布。侨村行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强,实现以小窗口讲大故事、借小侨村看大中国。


“通过文明交融和互鉴,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新的体系,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中山侨村行在这方面表现突出,期待未来能够在挖掘新的故事基础上,以‘侨的力量’讲好新的‘中国故事’。”刘义强说。



上一条记录:刘义强:以“侨的力量”讲好新的“中国故事下一条记录:南方日报速读 | 厚植“根魂梦” 侨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