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从未忘记!海内外华侨华人共寄哀思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3日 来源:Radio江苏、中国侨联
一二一三,山河同悲
八十四载,青史昭彰
五湖四海的华侨华人缅怀历史,共寄哀思。
日月逾迈,历史永存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天南海北的中华儿女汇和平之声,聚和平之力。
南京市侨联、江苏新闻广播、金陵之声广播电台、印尼《国际日报》、淮安市侨联联合出品 “南京记忆·世界记忆”海外侨团同步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系列专题。
南京记忆,为了和平永驻人间!
罪证不容否认,历史不容篡改
1937年冬天,侵华日军入侵南京城。古城的大门被轰然打开,如潮水般的军队闯入城内。烧杀抢掠,罄竹难书,30万同胞在苦难中死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那些艰难求生存活下来的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就是那段历史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铁证如山,不容置疑。
泰国《泰国风》杂志融媒体社长兼总编辑吴小菡从2006年开始,陆续在泰国北部美斯乐山上采访过许多南京大屠杀惨案亲历者,其中有一位叫雷雨田的老人,向吴小菡描述了南京保卫战的残酷战争场面。
吴小菡
泰国《泰国风》杂志融媒体社长兼总编辑,泰中经济协会常务副主席,泰中文化人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东盟媒体人协会创会会长
“ 雷雨田说,他们在南京城抵御到最后,已是弹尽粮绝,他当时是连长,他们几个幸存的官兵逃到江边,跳进江水游泳逃生,他幸运遇到自发救助的民船,被船民拉救上船,给他换上老百姓的衣服,躲过一劫。我们在海外呼应:为了更好唤醒和平的向往与坚守,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维护和平。”
亲历者雷雨田老人亲眼看见战友就在江水里被机枪扫射,一个个中弹身亡,血染江水。那种悲痛与屈辱,终生难忘。后来,吴小菡采写了《壮哉美斯乐》系列报道,刊登在2006年、2007年的《泰国风》杂志上,引起泰国华侨、东南亚华侨,以及泰国朋友等多人探访历史。吴小菡说,身在海外,更应担起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责任,罪证不得否认,历史不容篡改。
雷雨田老人正在讲述
而在美国西岸圣地亚哥,美中国际商会执行会长、北美新侨网副社长兼总编寒梅在美国一家老人院里做义工的时候,偶遇了一位卧病在床、年事已高的华人老修女,修女名为玛丽。
玛丽总是喜欢安静靠坐在院子里的廊下,手中拿着一张泛黄照片,时常注视,不断摩挲。照片上是一个长得像洋娃娃一样,笑颜如花的外国小女孩。小女孩是谁?所有人都很疑惑,寒梅也忍不住问了玛丽修女。
寒梅
美中国际商会执行会长、北美新侨网副社长兼总编
“ 玛丽说照片里的外国小女孩才是真正的玛丽,也是她的恩人,而她自己,来自中国南京,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修女和家人走散了,无奈之下逃进了一个教堂,那里的牧师好心收留了她。在一次和同伴玛丽外出取粮食回来的路上,遭遇正在街头巡逻的日本兵,无处可逃,她们就没命地跑,最后躲进了一个农家的草垛里。可是日本兵为了确认草垛里无人,不断刺穿草垛,不幸的是玛丽被刺中,为了保护她,玛丽拖着流血的身体拼命冲出草垛跑向远方,引开了日本兵。于是,修女活了下来,为了纪念恩人,她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玛丽。”
寒梅说,我们没有亲身遭遇那场南京大屠杀惨案,但是我们的同胞遭遇了。那场屠戮,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外国人也饱受欺凌和践踏,不止是中国人民不该忘记,世界人民也不该忘记。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砥砺前行,只有和平才是全人类共同的期待和愿景。
中华大地之外,有多少人了解南京大屠杀?
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是人类历史上黑暗的一页。南京大屠杀,不仅给中华民族划下疼痛的疮疤,也给世界留下伤痕,这痕迹不可消除,不能遮盖,唯有正视。
2013年,加拿大魁北克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蒙特利尔道森学院国际部中国项目主任荣萌和魁北克孔子学院所在的加拿大道森学院几位同事一起来到了南京。除了游览参观古都众多的名胜古迹以外,一行人专门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入纪念馆,入眼的众多雕塑,震撼了在场所有人。
过了两年,荣萌和外国同事再次来到南京,同行的还有加拿大道森学院的校长RichardFilon (中文名字李飞龙)和他13岁的儿子。通常在中国的旅行,大家都听荣萌的,可这次李飞龙却坚持要先去参观纪念馆。
荣萌
魁北克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蒙特利尔道森学院国际部中国项目主任,魁北克象棋协会主席
“ 李飞龙先生对于第一天的安排进行了修改,把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提到日程,并严肃地对他儿子说,你必须去看这个纪念馆。刚落地中国,来到南京,作为父亲的这个校长说,必须先去纪念馆,这是了解南京的一个好机会,更是了解中国的好机会。”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加拿大鲜有人知,因为没有人会主动提及,而这样惨无人道的事件也因此湮没在时间长河中。李飞龙校长的坚持,让荣萌猛地意识到了一些过去未曾考虑的事情,中华大地之外,有多少人了解南京大屠杀,了解中国?
的确,因为语言与地域的隔阂因素,让南京大屠杀史实的传播受到局限。如果说一部《辛德勒的名单》让更多人知道了辛德勒,那么《拉贝日记》则让德国人拉贝进入民众的视野。1997年,《拉贝日记》出版,这部被长期尘封且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资料的首次出版面世,后被译为中、英、日、德四种语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约翰·拉贝是一位德国商人,在中国工作了30年。在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前后的日子里,出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他以其独特的身份、西方人的视角,在呼啸的枪炮声中、在尸骨遍地的金陵古城,用充满激情而又冷峻的笔触逐日记载了这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
作为一名海外文化传媒交流的工作者,德中旅游文化传媒交流协会的名誉会长吴志芬常常会谈起这本书,日记里那些凄惨的民众,绝望的经历,让她难以释怀。
吴志芬
德中旅游文化传媒交流协会的名誉会长
“ 《拉贝日记》里所记录的数据和城市状态,每每读来,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同胞们的凄惨、绝望、孤寂、无助,仿如电影画面一样,浮现在我的眼前,心都会隐隐作痛。古人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南京大屠杀惨案,我们不能够忘记。”
南京拉贝故居
距离那个至暗时刻的发生,已经过去了84年,但历史真相不会被时间掩盖,而人们对和平的信念与坚守,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不论年龄高低,不管身处世界何处,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去憎恨,去抱怨,更不是报复,而是为了呼吁和平。
2018年9月7号,加中非物质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麻维健作为加拿大爱城南京联谊会的常务副会长,邀请了近80位南京老乡来到埃德蒙顿古堡公园,叙乡情听乡音。时任埃德蒙顿常务副市长的尼科尔代表曼戴尔市长和12位市议员专程出席了活动。在与尼科尔市长的交流中,麻维健得知他在担任市长前掌管家族企业时,曾多次到访中国,但还未到过南京。
麻维健
加拿大枫雨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加中非物质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 他是从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历史事件中,知道中国有个古城叫南京,南京人真的不容易!2001年9月7号,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02年起,国际和平日为9月21号。我说这个纪念日是我们中国一个叫钟文芳的先生在1997年向联大提议设立,主张“息战周内一切战乱国家和地区都应无条件息战”,“以给战乱地区以停战思考,提供缓和矛盾的契机,有效地推动世界和平”。尼科尔市长说,谢谢你给我补上了一堂历史课。南京是古都,埃德蒙顿有古堡,两地有很多的文化可以交流。希望你们的南京朋友在加拿大能多做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加中友谊。”
这是麻维健旅居海外十多年,第一次由海外友人主动说到,南京这段令人“心酸难咽的历史”。因为尼科尔市长的提议,麻维健将社团改名为加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协会。麻维健说,愿终身做一个和平使者,向更多的加国友人介绍南京的历史和现在,介绍和谐发展的中国,介绍更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负众望,负史前行,一个又一个海外华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虽处五湖四海,却都在各自努力着揭露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担负起炎黄子孙的责任与道义,推动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传播,让这血色记忆成为世界记忆,呼吁人们正视历史,珍爱和平,不曾停歇。
南京记忆,为了和平永驻人间!
12月1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布了2021年新增文物史料,其中有19件套重要文物的征集,出自日本友人大东仁之手。
大东仁是日本的一个僧人,一位和平反战人士,多年来一直帮助纪念馆征集在日本的南京大屠杀相关史料。他征集到的这些档案原件,实为少见,从日本运送而来更是不易。而像大东仁一样坚持为南京大屠杀惨案寻证、发声的,不乏其人,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就是其中一位。
出生在美国新泽西的张纯如,怀着寻求真相的愿景,成为了一名新闻记者,她搜集大量中文、英文、日文、德文资料,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解封”了被尘封的历史,“撕开”了血淋淋的现实。
字字皆泣血,张纯如写下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本揭露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暴行的书籍,一经问世,便轰动世界。
《关西华文时报》副总编蒙令华,曾在2019、2020年两次到访江苏淮安市,参观张纯如纪念馆。文字、照片、实物,每一样,蒙令华都不愿错失,久久驻足。
张纯如纪念馆
“ 可能有的日本人会说,你们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是在搞反日、仇日教育。我要说,不。我们为什么要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什么要在今天纪念那些死难者,我想从张纯如说的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她说的是:“历史是确保权力制衡的一种方式……忘记历史只会增加人权被侵害和种族屠杀的可能性。因为这种遗忘让有些人以为,他们可以在谋杀之后逍遥法外,不会因自己的行为而被后世人审判。”
蒙令华
《关西华文时报》副总编
身为马来西亚华人,马来西亚古晋新邦迪卡区民众联谊会会长、甲必丹拿督刘思乐是从祖辈那里听说南京大屠杀的,而张纯如的著作更加深了他对这人间悲剧的了解。刘思乐说,每当看到南京大屠杀惨案文物史料,不禁悲从中来。
刘思乐
马来西亚甲必丹拿督、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副会长、古晋新邦迪卡区民众联谊会会长、东马古晋象棋公会会长
“ 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出版的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改变了所有英语国家都没有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详细记载的状况, 这也唤醒了华人世界对这段历史的记忆。我们不能忘却历史,维护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任务。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历史真相、拒绝战争、珍爱和平。”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历史不仅是南京记忆、国家记忆,更是世界记忆。数年来,中国以国家之名举办公祭仪式,悼念遇难者同胞,警醒世人不忘历史昭昭,而在加拿大、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也有人们通过举办“海外和平集会”、“南京大屠杀证言集会”等形式,铭记历史,祈愿和平。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多年来便一直投身于在海外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
张盈盈
作家张纯如之母,江苏淮安人
“ 今年12月11日有一个云端“南京祭”,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者。每年12月我们都有“南京祭”,这是美国湾区史实维护会,一个华人的组织,在1996年发起,至今已经25个年头了。我和我先生一直在海外致力于继续张纯如未完的事业,我们举办这些活动是因为我们要珍惜和平,一定不要忘记历史,达到世界和平的愿望。”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84年后的今天以及更遥远的未来,国际社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正视南京大屠杀历史,而海外华侨华人也将始终不渝,在传播历史真相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正如《和平宣言》中所说: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
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上一条记录:侨胞迎冬奥,寄语送祝福!下一条记录:中国人不仅搞得成,而且搞得好!纪念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