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要闻 >> 正文  


大澳渔村:昔日海上丝路必经港

目前致力发展渔家文化滨海旅游业,让千年渔火长明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0日 作者:图/文本报记者赖有生林志强 来源:中山日报

阳江东平镇大澳渔村、渔港一瞥。


  古村悠悠,船影绰绰,渔风郁郁。
  走进阳江市东平镇大澳渔村,感受到这里特有的静谧古朴、自然雅致。
  它是省内至今还唯一保持着原始渔家风貌的渔村,是个有故事的千年古渔村。
  作为古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这里曾人来船往,商业发达,繁盛时期,一度与广州的“十三行”相列,被称为“十三行尾”。现存的大澳商会会馆、门楼、银库和街道、万人坟墓等古迹,印证了当年的辉煌。
  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再,但这里依旧渔火长明。当地政府还做出规划,拟依托浓郁的文化底蕴,打造以“古渔村、古渔港、古商埠”为主题的滨海旅游小区,争取打造成为粤西旅游的“新龙头”。这个古渔村的自然美、人文美,特别是它与“海上丝绸之路”故事,将会继续口碑相传,历久弥新。
  ■千年渔村今犹在
  大澳渔村为一古渔港,位于阳东县东平镇国家中心渔港附近。
  走进渔村,一片开阔的海湾映入眼帘,水面宽阔而平静。洁白的沙滩、蓝色的海水,倚在门前修补渔网的渔民,还有在水中晃动的渔船,构成一幅特别的渔家景象。港湾旁边,是保留着明清时期渔村古貌的大澳主街,宽约4米,长380米,街上有保存完好的80多户古渔家小屋,相连伫立在街道两旁。行走其间,让人感觉古韵盎然。“很少人住老街了,大多在村外建新居或搬到镇里住,平时有点冷清。”老村长李宗成对记者说,“不过,节假日很热闹,游人很多。”
  大澳渔村至今仍然保持古渔村风貌,遗迹众多,古色古香,为渔家民俗文化之珍品。记者见到,除了清末延续至今的古民居和古街外,这里还现存有大澳商会会馆、门楼、银库和街道、古炮楼、万人坟墓等古迹,后期陆续修建的全国首家渔家风情博物馆、观音庙等等,同时还有碧海银滩、渔歌唱晚、海角琼楼、葛洲帆影等自然景观旅游景点,集旅游观光、博览渔家文化等功能于一体。
    “我们村自然资源好,人文历史更厚重。”李宗成说,政府对大澳村发展非常重视,在发展渔业生产的同时,也做好规划,大力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
    ■“十三行尾”忆繁华
    大澳村的厚重人文历史,缘于曾经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
    据历史记载,大澳渔村秦时属于南海郡,汉时属合浦郡,史称“六澳之首”,是当年广东十大港口之一。大澳古港水位深、港池较大,水上交通便利,自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大澳是个必经的避风港和补给港。当年商船从广州出发,航行三到五天便能到达大澳。于是船家便在这里停靠、补给,同时也做一些交易,之后便继续西行,驶出中国海域。宋代沉船“南海Ⅰ号”就发现于大澳港附近海域,证实当时大澳港的重要地位。
    到明清时期,广州成为清廷唯一允许的对外通商口岸,大澳作为商船进出广州的补给港,其繁盛也走向了顶峰。港内帆船云集,岸上车水马龙,商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商业市场异常繁荣,大澳也一度与广州“十三行”齐名,被中外客商称为“十三行尾”。
    沧海桑田,尽管大澳古渔港在海上丝路上的中转、停靠、补给作用已经不复存在,繁华不再,但这里依旧渔火长明。作为直通外海的深水良港,如今,大澳渔港经常会出现大量渔船停泊的景象。
    ■渔火文明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对这里的旅游资源进行了重新开发。早在本世纪初,大澳渔村便以其独具魅力的渔家风貌而跻身“阳江十景”,后又陆续获评为广东人文历史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点)、广东十大最美的乡村、国家3A 景区等,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此观光游览。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大澳和东平镇的旅游业,东平镇早前拟定了一个庞大旅游开发计划,大澳将依托东平旅游强镇发展的契机,立足大澳区域的古渔村、古渔港、古商埠等资源,彰显浓郁的文化底蕴,重点发展体验式渔家生活,突出乡村休闲特色,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并重发展。争取打造成为粤西旅游的“新龙头”。目前,相关规划正在实施中。
    记者见到,大澳村的进村大道正在扩建。“这是最先一步,其他项目也都在抓紧推进。”东平镇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东平镇以大澳村旅游开发为契机,依托阳江,辐射粤西城镇密集区及珠三角周边地市,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建设集休闲、度假、健身、娱乐、生态农业等于一体的海滨小镇旅游休闲度假区。“相信大澳的未来会更加繁荣,千年的渔火文明终将继续传承。”
    

 

上一条记录:现在阳江市海陵岛“水晶宫”内开展保护和发下一条记录:全国推出“中国旅游日”惠民措施315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