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号”承载海上丝路历史
现在阳江市海陵岛“水晶宫”内开展保护和发掘,当地人视为“镇岛之宝”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9日 作者:文图/本报记者赖有生 林志强 来源:中山日报
"南海1号"保护与发掘现场。
800多年前,一艘宋代古船,满载货物沿着海上丝路劈风斩浪下南洋,不幸遭遇意外沉没南海。
800多年后,这艘古沉船被发现并整体打捞,入驻阳江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水晶宫”,成为当地的“镇岛之宝”。
这艘古船就是“南海Ⅰ号”。
千百年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辉煌历史被不少文字、实物等明确记录。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就是其中最有力的物证之一。
从1987年被发现,到2007年被整体打捞进“水晶宫”进行保护和发掘,“南海Ⅰ号”一直备受外界关注。保护和发掘工作至今仍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宋代瓷器等源源不断出土。同时,由于“南海Ⅰ号”的存在,也使海陵岛实现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有机结合,直接带动了地方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保护发掘正在进行中
到海陵岛时,虽然不是假期,但依然游人如鲫,热闹非凡。
在海边,一座特别的建筑物引人注目:由五个大小不一的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鸥。这就是世界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海陵岛的地标性建筑。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海Ⅰ号”正是入驻这里。
“海陵岛游人很多,部分是冲着古沉船而来,看现场考古发掘,看出土文物。”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政宣部副主任郭亨文告诉记者,仅今年“五一”3天假期,就有数万人涌入博物馆参观。
发掘考古现场在“水晶宫”进行,由于不能随便进入“水晶宫”,游客只得在高台上远远观看,古船表层淤泥即将清理完毕,木质的左右船舷和隔舱已显露出来,考古人员用白色塑料薄膜覆盖着,古船址上,与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在一起的南宋瓷器层层叠叠、密密麻麻。
一位陈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海Ⅰ号”之前进行了试发掘,从2013年12月底起开始正式发掘,平时有30多人在此进行考古发掘、保护、数据采集等工作。整个发掘估计还要持续三四年。“由于年代久远,船内文物都与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在一起,异常坚硬,清理过程需小心翼翼,很考眼力,也很辛苦。”
■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物证
“南海Ⅰ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古沉船,是迄今中国境内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的沉船。
当年满载瓷器的这艘宋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南海Ⅰ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存在的重要物证。
随着“南海Ⅰ号”的发掘,越来越多文物一显真容,其承载的丰富文化信息也逐渐浮出水面。据郭亨文介绍,经前期发掘考古发现,出土大批瓷器以及金、银、钢、铁等器皿,多为价值连城的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以瓷器居多,来自当时全国几个主要瓷窑,品种达30多个,集中展示了宋代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最为特别的是,还有近2 米长的鎏金腰带、纹路瑰丽的云气纹漆盒、仿银器的瓷碗等 “境外品”。“凭借着这些文物,考古人员推测出船上或曾住有阿拉伯、印度商人。”
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学者认为,“南海Ⅰ号”为深入揭示我国海洋文化史、交通史和海上丝路史提供了活生生的史实,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从文物可发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民族自信。”
■“镇岛之宝”助力当地旅游业
海陵岛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享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同时由于拥有“南海1号”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成为景区旅游的新亮点。实现了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旅游品位,直接带动了地方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据海陵岛试验区委宣传统战部副部长余振东介绍,在“南海1号”的带动下,每年游客都在递增,去年进岛游客数超过20万人次,保利、恒大、敏捷等房地产商近年也纷纷进驻,打造旅游地产。整个旅游配套、服务水平得到空前提高。早几年海陵岛大角湾景区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两个核心景区都被评定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
为丰富海陵岛旅游产品、增强旅游竞争力,当地正在进一步挖掘“南海1号”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打响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海陵岛创建国家5A 级景区,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岛。
上一条记录:使用新能源车船将免征车船税下一条记录:大澳渔村:昔日海上丝路必经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