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要闻 >> 正文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千百年来各派宗教共聚一城,和谐相处
古寺教堂相辉映中外交流显魅力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7日 作者:文/图 特派记者谭华健 来源:中山日报

六榕塔


  越秀区作为广州市的老城区,还是个宗教文化相对集中的地方。
  距光孝寺不远的六榕寺是另一处佛教圣地。
  4月21日,临近中午,记者从光孝寺出来,穿越一条狭长的小巷子,几分钟时间便来到了位于越秀区六榕路 87 号的六榕寺。六榕寺山门上有一副对联。“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据说,这里面讲述了王勃、苏东坡与六榕寺的故事。寺内高高耸立的六榕花塔,十分壮观。寺内还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慕名前来参观。
  ■多元宗教信仰和谐共处
  六榕寺是广州市的一座历史悠久、佛教文物荟萃、中外闻名的名胜古刹。六榕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 (537年),原名宝庄严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北宋初毁于火灾,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净慧寺。元符三年(1100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曾来寺游览,见寺内有老榕六株,欣然题书“六榕”二字,后人遂称为六榕寺。
  史料记载:六榕寺与光孝寺齐名,寺中的六榕塔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因此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以塔显”之称。六榕寺的建筑布局比较特别,塔位于寺院中央,且在大雄宝殿的正前方。这保留了古印度早期佛寺以塔为中心的建筑风格。
  位于越秀区光塔路56号的怀圣光塔也很有名气。怀圣光塔为唐宋时期城区西蕃坊内重要建筑,寺塔合一,是唐宋以来到广州贸易以及定居的阿拉伯商人的宗教活动场所及见证。
  “大概从2000年起,就一直没有回来过,我从小就在光塔附近长大,对这一带记忆很深,不过十多年没回,现在变化也挺大。”土生土长的张鸿文,自从中山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再加上原有的老房子被征用,就很少回来这里。张鸿文说,小时候也听外婆讲过阿拉伯商人在这一带的经商故事。
  因怀圣寺光塔不对外开放,记者只是在门口看到一段相关的文字介绍: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最早的清真寺之一,相传创建于唐。寺内光塔屹立于珠江之滨,呈现圆柱形,是研究我国海外交流史、建筑史、伊斯兰教史的重要遗迹。早在2012年,国家文物局就将其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颁发了“海上丝绸之路”匾牌。
  据越秀区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千百年来各派宗教共聚一城,和谐相处,相继传播的宗教林林总总,各具特色,散落城中的各处古刹、教堂,为羊城增添异彩。现存众多著名宗教建筑,包括:佛教的光孝寺、华林寺、六榕寺、大佛寺、海幢寺;道教的城隍庙、三元宫、纯阳观;基督教的东山堂、救主堂、光孝堂;天主教的圣心堂、露德圣母堂等;伊斯兰教的怀圣寺、清真先贤古墓等。古寺教堂相辉映,显示出广州城市多元化的特殊魅力。
  ■中外交流带旺“海上丝路”
  公元7-8世纪,世界并存三个富强的大国:西方的拜占庭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东方的唐帝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说,唐朝作为当时最大的帝国受到许多邻近民族的极力仿效。
  广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世界三大宗教相继传入广州。海上丝路就成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桥梁。中国文化技术受到世界关注和赞赏,许多中国器物已为阿拉伯人所使用,其制作技术艺也已经西传。造纸术是在8世纪中叶传入撒马尔罕的。12-13世纪的时候,造纸术通过当时信仰伊斯兰教的西班牙、意大利传入信仰基督教的欧洲,对中世纪晚期的西方走向近代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记者在越秀区博物馆里的清代广州城沙盘上看到,在城墙内还标有怀圣寺的白塔。据史载,早在公元300年,阿拉伯人已经在广州建立起居留地,而到了8世纪,包括阿拉伯人和穆罕默德教化的波斯人和犹太人的团体是庞大而重要的。据了解,取材于阿拉伯《一千零一夜》神话故事而拍成的《辛巴达历险记》就有一部分关于阿拉伯人航海到广州的故事。
  华林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西来正街的一条清幽的巷子内。据史载: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年),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隋、唐、宋、元、明诸代,传灯不绝。现每年吸引大量的爱国华侨和香客游人来此观光朝拜。
  华林寺前身是“西来庵”,据说达摩遵从师父训谕,西来弘化禅宗妙旨,并于梁武帝普通年间从海上到达广州城外的珠江北岸(今下九路),“结草为庵”,潜心苦修。不久梁武帝邀请其前往建康(今南京),后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传心法要,大阐宗风,被世人尊为中国禅宗初祖。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祖师,在他最初讲法之处建起西来庵,并把这一带称为 “西来初地”。
  如今,在华林寺周边一带,已是繁华的玉器一条街。
    

 

上一条记录:光孝寺:“岭南第一古刹”香火延绵下一条记录: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国务院发文力推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