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中华

端午安康 | 古韵传千年 诗词话端午

作为国内四大传统节日和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承载着华夏文化的记忆,承载着神州大地代代相传的习俗。端午节内涵丰富,从众多别名中可见一斑,天中节、龙舟节、重午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寄情端午,留下佳作。今天,我们就从古籍经典、诗词佳作中寻觅端午的民俗趣味。


微信图片_20220608163701.jpg



据说,“端午食粽”是为纪念屈原形成的。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据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其中的“角黍”便是粽子的古称。可见到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包粽子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梁实秋散文集《雅舍谈吃》中,更是直接将端午节称为“粽子节”。


微信图片_20220608163659.jpg


龙舟竞渡,传说是楚国人借龙舟纪念屈原。《隋书·地理志》记载在屈原投江后,“士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舟小,莫得渡者,鼓棹争归……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其实,“龙舟竞渡”早已出现。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中提到,划龙舟之习俗早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龙图腾以祈求避免水旱之灾。随着时代的发展,赛龙舟这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也逐步流传至海外,并被世界各地人民接受和喜爱。


微信图片_20220608163656.jpg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民间习俗认为,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因此我国不少地方有端午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


微信图片_20220608163653.jpg


“端午插艾”是我国一项民间习俗,以艾草悬插于门户、堂屋、床头等处,起到辟邪祈福的作用。丰子恺的《端阳忆旧》中便提到,端午的早晨要制造蒲剑,选取最像宝剑的叶,加以剑柄,预备正午时和桃叶一并挂在每个人的床上。


微信图片_20220608163650.jpg


端午节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


微信图片_20220608163645.png


微信图片_2022060816364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