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濛濛溪水头,长洲莫即是瀛洲。凭君为拨群峰看,似有玲珑十二楼。”这首出自明代诗人、书画家伍瑞隆所作“香山八景”之一的诗作,描写便是“长洲烟雨”。如此奇观,源自中山市西区街道长洲社区。
长洲多秀色,自古出风流。史料记载,长洲已建村700多年,历史上名人辈出,涌现“菊花状元”黄绍昌、著名报人黄冷观、航天专家黄焕章等仁人志士;文脉深厚,这个面积仅5平方公里的小村落,存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黄氏大宗祠和烟洲书院,诞生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醉龙)。
鸟瞰长洲社区。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形醉意不醉,龙舞故乡情。每逢四月初八浴佛节,村中男女老幼聚在一起,港澳和海外乡亲如约而至,感受儿时的故乡印记、体验祖辈口耳相传的民俗活动——醉龙舞。同一时间,在澳门议事亭前地,与长洲醉龙“同根同源”的巡游活动,同时起步。
三星鼓点响起,一条有关长洲记忆、家国情怀的木雕龙穿越时空,舞向世界。
香山八景忆长洲
长洲,古称烟洲。南宋时期,这里是香山县(今中山市)仁厚乡下辖的海岛,每逢烟雨天气,人们从远处遥望烟洲,只见一片朦胧,犹如仙境。后人称此景为“长洲烟雨”,为“香山八景”之一。
长洲烟雨,奇观胜邑,向来为文人墨客所好。明代诗人黄仲翁曾如是描述:“柳暗溪桥路,云封古洞门。牧童村外笛,驱犊下黄昏。”时隔百年,溪过石桥、牧童驱犊的田野风光不再,但在车水马龙的富华大道旁,“长洲烟雨”牌坊依旧苍劲古朴。
长洲烟雨牌坊。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自牌坊入,来到长洲西上街8号,一座龙船脊、硬山顶,有着典型蚝壳外墙灰塑博古脊的宏伟古建筑豁然耸立,这就是长洲(包括后山)黄氏子孙纪念开村始祖黄敬斋及早期祖先的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黄氏大宗祠。
黄敬斋,新会县杜阮村进士,为史料记载中山“出国第一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黄敬斋奉命到安南(今越南),归国途中遇飓风漂泊至香山,后辞官迁居于长洲,成为该村黄姓后人的始祖。自此,黄氏在长洲开枝散叶,繁衍生息。
长洲黄氏大宗祠建于明万历年间。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得开风气之先。清末民初,大批长洲人到海外谋生,主要前往秘鲁、澳洲、北美地区和南洋群岛发展。目前,海外华侨和港澳乡亲逾千人。
游子在外,黄氏大宗祠成为海外乡亲心中的故土坐标。近期,中山西区长洲社区黄氏大宗祠管理员黄灼文,就一直在等待一个归乡游子——哥斯达黎加(现名为卡尼亚市)的开埠人之一、长洲籍华人黄渭潮的侄孙加布里埃尔·拉米雷斯(音译)。
1902年,15岁的黄渭潮离开长洲,到哥斯达黎加谋生,开过药材店、杂货店,办过运输业等,建树颇丰。人在海外,情系故乡,黄渭潮一直未能回到故土,但却将对祖国、对故土对思念寄托在后辈身上——他将其中2个儿子取名为念中、念华,2个女儿取名为念长、念洲。
这样的思念,在黄渭潮离乡105年后终得圆满:2007年,黄渭潮的孙女马格达·阿奇奥漂洋过海到长洲寻亲。当她把祖父的自画像摆放在黄氏大宗祠内、深情地鞠躬致意时,一个跨越百年的寻根心愿终得实现。
圆梦故乡,未有终止。2024年4月,黄灼文接到一个委托——哥斯达黎加侨领、长洲籍华人黄耀佳提出,希望其帮助加布里埃尔·拉米雷斯找到祖屋、祭奠祖先。按照计划,今年8月,加布里埃尔·拉米雷斯将和女儿一同踏上长洲社区的寻根之旅。
侨乡长洲,不仅有着海外和港澳乡亲血浓于水的牵挂,也镌刻着华侨华人的奋斗印记。
百年书院文脉兴
风起长洲文脉盛,弦歌不辍群英荟。如果说黄氏大宗祠是长洲人的根,那么创办于清朝同治十二年的烟洲书院,就是长洲人乃至中山人的精神家园。
青砖灰瓦、飞檐流拱,位于西区长洲狮山东麓的烟洲书院,迄今有150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山市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书院。钟灵毓秀出贤俊,烟洲书院走出了一批批经邦济世之才、卓然超拔之士,如“菊花状元”黄绍昌、著名报人黄冷观、航天专家黄焕章、数学家黄垣章、当代著名美术家和书法家黄苗子等。烟洲学子,遍布世界各地。
具有150年历史的烟洲书院。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春风化雨满桃李。20世纪三十年代,烟洲书名为烟洲小学,办学传统一脉相承。烟洲小学校长苏建强介绍,该校开辟了中国义务教育先河——在建校之初就实行“黄氏子弟免费读书”约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烟洲小学校友会成立,新教学楼筹建计划很快提上日程。当时,新教学楼大部分资金均由校友会捐助,其中黄祖芬、黄泽兴等港澳乡亲仅建校基金一项就捐赠20多万元,黄永亨、黄国伟等乡亲则捐赠了录放机、摄影机、空调等一批教学设备。“这在当时是很紧缺的物资。”苏建强说。
今年近80岁高龄的澳门籍乡亲黄德九,是澳门西区联谊会副理事长,是烟洲小学新校区捐建的重要参与者,一直为家乡建设奔走出力。2023年,在烟洲小学150周年庆典上,黄德九和海内外校友们回到烟洲小学,第一件事就是看望栽种在学校两侧的大榕树和木棉树——这是游子对母校最深刻的眷恋,这两棵古树,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烟洲学子的成长和发展,历经百年风雨而繁茂依旧。
不仅捐资助学,在长洲社区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华侨华人和港澳乡亲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仅1979年到1987年期间,侨胞和港澳乡亲对家乡的捐赠项目不下60项:旅居加拿大的老华侨黄官社参观长洲制衣厂时,当即提出捐一台电动衣车;港澳乡亲黄昌、黄流、黄祖英、黄润海、黄汉均等人,捐赠了长洲、后山两地街道的水银灯,点亮了长洲的夜晚……娱乐凉亭、宗祠庙宇、颐老康乐苑等基础设施的翻修和建设,皆离不开长洲华侨和港澳乡亲的鼎力资助,公益事迹不胜枚举。
位于西区长洲社区居民委员会对面的长洲颐老院,前身是长洲颐老康乐苑,由长洲籍旅美华侨易象球、黄少仪夫妇于1987年捐款6万美元建成。在长达30多年时间里,颐老院陪伴了一代又一代长洲人。如今,历经整修的颐老院将成为社区的长者饭堂,兼备其他服务功能,配套全面升级。
侨乡长洲,不仅延续着尊师重教、遍布桃李的弦歌之声,也孕育了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更吹烟雨物阜康
烟雨看不厌,岐水趣何长。改革开放以后,长洲人敢为人先,在侨胞和港澳乡亲的助力下,很快从一个农业村落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洲从办石场开始,集体企业大放异彩。1982年,长洲引进首家“三来一补”企业——长洲手套厂。随后,工业园区崛起,服装厂、机械厂、包装印刷厂等如雨后春笋涌现。到20世纪90年代,第三产业开始崭露头角,农民办宾馆、酒店成为佳话。期间,长洲创下多个“全市第一”:率先建立中山市农民退休社会保障体系、首次在中山农村推行股份制、第一个兴建全市农民新村……长洲,一度成为全市集体经济和现代化农村建设的标杆。
长洲风云道不尽,更吹烟雨物阜康。历经700多年发展,长洲社区迎来新发展阶段,深厚的侨迹遗存,也将迎来新生。
当前,长洲片区启动旧改项目,涉及西村、北村、中心村三个自然村以及安居小区,改造范围总占地面积约74万平方米——这也是西区街道首次实施公开招投标选取前期咨询服务企业的四个项目之一,入选中山市城市更新实施计划。摒弃“大拆大建”理念,长洲社区的改造项目聚焦修旧如旧,根据长洲片区旧改项目规划,未来将打造为岭南建筑群落博物馆、中山都市中央文化区、西区文旅服务新名片。
“我们希望通过旧改,进一步改善长洲社区人居环境,做好历史文化古村保护,提升集体物业价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长洲社区党委书记黄洪锐说,长洲将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延续文化根脉,把长洲旧改项目打造成新标杆。
与此同时,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也在同步推进。按照长洲社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黄氏大宗祠、烟洲书院、黄健故居等各级文物保护建筑及290多栋有价值传统建筑,以及醉龙舞、扒仙艇、左手棍等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纳入保护范围,长洲社区朝着村落环境质量再提升、建筑功能再活化、文化遗产再挖掘的方向发展,通过活化侨迹侨史,打造长洲链接世界的新纽带。
长洲扒仙艇来源于我国传统龙舟文化。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侨乡长洲不仅有着积厚流光、历久弥新的历史也拥有烟雨长续、链接世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