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横栏镇乐丰二路19号。十年前,时年27岁的澳门青年蔡瑞鸿在这里租下了四楼的其中二分之一。十年后的今天,他创建的荣新照明成为整栋楼的主人,他说:“今年我想再换一下,现在制约我们发展的,是工厂占地有点小。”
从生产加办公面积不足500平方米的灯珠封装加工小厂,到今时今日企业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年业务营收达规上企业指标的行业中坚力量,蔡瑞鸿完成了在LED行业里的“十年磨一剑”。
他内心把自己定义为照明的革命者,“我一直追求把小小的LED发光灯珠在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最高的性价比,最大的灯光亮度”。他期望把产品供给“一带一路”上的国家,特别是“底子穷”的地方,用路灯的光明,驱走夜的黑暗。
十年前的人生“大转弯”
“早在2012年我已经有创业的想法,当时想过好多行业。最后国家的发展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毅然决定回到我的家乡中山,投身于光明的事业LED光源与灯具的制造。”因为父母亲工作的关系,蔡瑞鸿与弟弟的小学是在中山、澳门两地交错完成的。“中山读3年,澳门读2年,再到中山读1年。”这6年的“走读”时光,让蔡瑞鸿对中山有了特别深厚的感情。
蔡瑞鸿与中山市侨界青年一同参加2024年中山慈善万人行巡游活动。(摄影丨缪晓剑)
“其实,读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运动,还组建了篮球队。当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后来发现我弟弟的梦想和我也一样,结果我们都报考了澳门理工大学的体育教育与运动,而且两兄弟都考进了。”从澳门中学、大学一路顺风顺水地读完书后,蔡瑞鸿又认认真真在澳门的中学做了段时间的实习体育老师,算是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找不到心中的那股热爱和燃烧的火焰。我发现,最渴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创业者,这是我第一次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内心对于创业的那股强烈的内驱力。”点燃蔡瑞鸿心中创业火焰的,是他当时在横栏的企业内,看到了一条当时颇为先进的LED生产线。
2010年,是LED刚出现的时候,蔡瑞鸿也经常在各类媒体上看到或听到LED,通过详细了解后,他认为LED会是照明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且市场潜力巨大。当时正值中山灯都古镇和灯饰照明基地横栏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地区,蔡瑞鸿开始趁假期回中山了解LED生产的各种信息,并在亲戚朋友的介绍下很快找到设备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我依然记得第一次看到灯珠封装生产线时的震撼感。我被那种科技感、生产的标准化、高效化、精益化、自动化、高精密化完全吸引住了,那一刻我心中有个声音告诉自己,就干这个了。”一直到现在,蔡瑞鸿从那一刻的“怦然心动”,已在LED行业里沉浮十载。
找到自己的“芯”动力
“公司发展到今天也不是一帆风顺,我记得在公司低谷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到我的员工。他们跟着我在公司打拼了那么多年,有的把家人都接过来一起工作,有的看着他们在公司恋爱成家,他们都把我当亲人一样,我觉得应该要对他们负责。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也成为了我当时的一股精神力量,让我度过了创业的低谷期。”2013年,蔡瑞鸿带着弟弟正式在中山横栏镇乐丰二路19号开始创业,租下了第一间不到500平方米的厂房。
创业后,蔡瑞鸿下到生产一线亲自操作,只为让自己尽快熟悉LED生产的每个环节、每项技术数据。(摄影丨缪晓剑)
蔡瑞鸿展示LED产品技术革新变化。(摄影丨缪晓剑)
这栋楼见证了蔡瑞鸿创业十年的每一次成长。技术没接触过怎么办,那就把每一个生产环节统统学一遍。从熟悉原材料,到灯珠封装,再到灯具组装与老化测试,蔡瑞鸿从头学起,从一个“门外汉”“技术小白”,到可以和技术员一起改良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研发新专利的“技术工程师”,他把自己完全沉浸在这份新的事业里。
“我每天8点半到厂里,一直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工作时长超过12个小时。”这样的工作强度,成为蔡瑞鸿坚持了10年的习惯。“10年当中经历了很多艰辛,也收获过很多快乐,曾经我都萌生过放弃的念头,但很快被梦想淹没,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况且,我一直相信自己,也相信我的团队,更相信我们的国家。”10年时间里,蔡瑞鸿从最开始将产品出口至欧美,到跟随国家政策,将产品卖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事业版图得以迅速增长,“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分量不断增加,外部环境不断改善,政策的持续推进,企业依靠产品自身的硬实力,能在这一波国家发展红利的助推下,能在‘一带一路’发展中,获得更多机会,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创新背后是对自我的不断挑战
“我会定义自己为照明的革命者。从业那么多年,我一直在思考,灯具只是承载光的载体,客户想购买的其实是光,更高质量的光。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客户要的不是过程,不是材质,不是结构,客户只要结果,那就是如何用最低的成本让客户购买到最高亮度的光源,大道至简,这也成了我一直研究的方向。”在蔡瑞鸿占地5000平方米的车间里,我们浏览了一盏LED灯从灯珠生产、光源贴片、外壳组装、老化测试到打包装箱的整个过程,也看到了十年间LED户外灯具产品的变化,同样功率下,户外灯具十年前成品厚度近10厘米,现在厚度仅1.5厘米且可利用太阳能发电。十年,这个行业在加速度飞驰的同时,也在筛选着一个又一个的同行者。
“我从发光体灯珠的复杂制造工艺开始研究,到光源基板、五金结构件,结构件表面处理,成品装配,老化测试、实验室各种数据测试等,自己全部都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打磨,建立了自己整条的产业链,这是一条很长的路,说出来是一句话,其实完成这一句话我用了10年。”10年时间里,蔡瑞鸿带着他的团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赛道上留了下来,但也看过太多被迫离开赛道的同行,“我们能留下来,其实是在不断地颠覆。要适应产业的飞速发展,就要有不断颠覆旧产品旧技术,不断创新的勇气。”
为了把性价比提高,他会带着工程师测试每一个原材料、尝试新材料,不断改变工艺,让灯珠亮度更高、耐力更持久,价格更具竞争力。他带着团队改革新工艺,申请了20余项技术专利,这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燃机”,也成为继续发力的“动力源”。
“未来我依然会深耕这条路,在这条产业链上继续精雕细琢地打磨自己的竞争力。”蔡瑞鸿说,“我清晰地知道,只有掌握了竞争对手不可复制的核心技术,才能让自己的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主张,我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日拱一卒”想做“百年老店”
一路走来,蔡瑞鸿深刻诠释了“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道理,依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与坚持不懈,以每天都要前进一步的坚持,终于做出一番自己的成就。
曾经不足500平方米的小工厂,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先进研发实验室、SMD灯珠封装车间、COB光源封装车间、SMT贴片加工车间、DOB电源生产车间、五金冲压车间及套件喷涂车间、成品装配车间及老化测试车间等,真正实现从光源、电源、装配到老化测试的一体化生产模式的现代化LED照明灯具生产企业,年销售额达数千万元,产品出口至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我相信时间在哪里,机会就在哪里,精力在哪里,机会就在哪里,投入在哪里,机会就在哪里。”创业10年,依然年轻的蔡瑞鸿对未来踌躇满志,“我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只有持续深化核心技术,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自己的护城河,才能让自己的企业成为市场的头部。”
2023年,蔡瑞鸿加入中山市侨界青年联合会,被推选为副会长,他开始在更大的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与成长经历。以前他“埋头”在自己的生产线上攻克技术,现在他融入人群,在新一代的创业者身上找共鸣,“我发现自己的内心更安定了,不仅是因为了解到更多产业政策带来的心安,也因为找到了一群和我一样的人,有理想、有想法,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更多自我价值。”他通过10年的时间,磨了一把梦想之“剑”,现在他想让这把“剑”,有一个更广阔的展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