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

讲家国故事、扬时代侨音,中山侨联用30万字“侨村行”向75周年献礼!

9月29日,南方日报·中山观察以《故土未曾远去 家国始终在心》为题重磅推出两个跨版报道,宣告“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三年大型人文采访活动圆满结束。中山市侨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前夕,用饱含“家国情怀、时代侨音”的“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3年30万字生动篇章,向伟大祖国生日献礼!


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展现“百千万工程”侨乡新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主旨的“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大型人文采访活动,由广东省侨联为指导单位,中山市侨联、中山市政府新闻办主办,中山日报社、南方日报中山分社先后承办。活动起步于2022年8月5日,由华侨文化专家学者、新闻媒体采访记者、市镇村三级侨联干部共同组成的“侨学媒”三位一体采访组,走村入户,寻根塑魂。


1.jpeg

2024“侨村行”合辑


2.jpeg

2023“侨村行”合辑


3.jpeg

2022“侨村行”合辑


三年来,“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进行了新时代的乡土回望。侨村行深入到中山市23个镇街的50个侨村,足迹累计1172公里,采访侨胞乡亲、乡村群众、基层干部532人次,踏访侨房侨居、侨捐物业367处。参加侨村行的市镇村各级侨联干部人次,南方日报、中山日报参访记者超300人次;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张应龙,广东省文史馆馆员、中山市文联原主席胡波,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五邑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张国雄组成专家组,全程参与现场调研采访。南方日报·中山观察、中山日报以每期一个专版的篇幅,先后刊发54个专版、39条视频,三年累计报道量超30万字。其报道时间之长、采访内容之深、展现范围之广,尚属首次。


三年来,“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唱响了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侨村行通过深入调研侨村的特色华侨文化,借助学术研究的力量,发掘“百千万工程”给侨村带来的新机遇,探索“侨力兴村”——发挥侨乡文化效能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思路;发掘来自珠三角改革一线城市的新侨乡形态——都市侨乡。譬如,2022年首批报道的侨村南区街道曹边村,2023年获数百万元投入对中山市侨联星级侨胞之家曹边学校进行修缮加固,让这栋将近百年的建筑以崭新的面貌步入新时代。2023 年首版报道的石岐街道香山古城片区,打造孙文西路步行街“百年侨街”IP,成功创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百年侨街正华丽蝶变,续写新时代侨乡故事。侨村行,为“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发挥着独特作用。


三年来,“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描绘了新时代的最美乡愁。侨村行这封来自家乡、通过云端送达海内外的“家书”,既在南方日报、中山日报等传统媒体上刊发,体现权威力度和鲜明主题,又在推特、“南方+”“中山+”、中山侨联海外信息矩阵线上平台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同步发布,提高宣传发布的时效性和广泛度,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收获了超1300万宣传总量,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录得超 800万阅读量和超30万次转发评论,侨村行掀起了一股让海内外了解新时代中国侨村、侨胞乡亲“精神回乡”的文化现象。这种“侨媒”合作、精准有效向海内外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中山故事的创新形式,以地方实践服务了国家宏大话语。


据了解,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作出关于文化兴城的工作安排,在《中山市文化兴城五年计划(2021—2025年)》的基础上,2022年,中山市印发《中山市文化兴城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文化兴城侨村行”纳入中山市文化兴城三年行动方案,中山市侨联深耕3年,交上了文化兴城的侨界答卷。


写留言
发 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