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侨路看中山】第22期 三尺讲坛,播洒革命火种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30日 来源:《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中山市》、中山档案方志等
潘兆銮
潘兆銮(1902—1932),出生于广东华侨家庭。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中山三乡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32年3月在广州红花岗英勇就义,时年30岁。
新中国成立后,潘兆銮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56年11月1日迁葬于广州银河公墓烈士山。
潘兆銮,又名少庭,号侠夫,1902年出生在广东省顺德县一个侨工家庭。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潘兆銮开始接触马列主义著作,并受到在日本留学的杨匏安、杨章甫等人的影响,思想进步。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举行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直系军阀吴佩孚派重兵包围会场,强令解散大会,并占领会所。总工会号召全体工人总罢工,潘兆銮参加了这场伟大斗争。
2月底,潘兆銮历尽艰难险阻,从武汉辗转回到广州。当晚,潘兆銮在杨家祠向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和工委会,简明扼要地汇报了“二七罢工”被军阀镇压的经过。次日午,在广州咨议局祠堂召开大会,由潘兆銮传达“二七罢工”概况。
潘兆銮向大会报告了吴佩孚血腥镇压工人运动的经过,特别是介绍了林祥谦、施洋、曾良玉等人英勇斗争、坚贞不屈、慷慨就义的英雄事迹,会场听众鸦雀无声,不少工人泪如雨下。潘兆銮因势利导,号召工人以实际行动支援京汉铁路工人。
接着,潘兆銮又提出了组织“粤汉铁路总工会”的建议,为京汉铁总的呼应,获得到会成员的赞许,即席推选潘兆銮等为粤铁总筹备处负责人。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潘兆銮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杨殷等组织第十分部,任执委,负责发动工人参加国民革命。同时,粤汉铁路总工会成立。潘兆銮被选为执委兼总秘书,成为产业大军的带头人之一。
1925年,潘兆銮先后调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和广东省党部组织干事。在此期间,他被任命为国民党南路特别委员会主席,在湛江南路下四府一带开展工农运动,并以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的身份,积极筹备各县中共党组织建立的工作。
1926年初,潘兆銮回广州任国民党广州市特别党部秘书,掌管印信和负责处理日常党务。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发生后,潘兆銮为保护左派不遗余力。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广东国民党当局在4月15日也发动政变,残酷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由于情况危急,潘兆銮当机立断,急忙转移澳门,把妻儿接去建立地下机关,掩护撤出的同志。党的八七会议后,南方局下设军事和“肃反”两个委员会,由杨殷任主席,潘兆銮任秘书。广州起义失败后,潘兆銮在澳门接待安置起义后撤到澳门的同志。
1929年底,潘兆銮秘密回香港,与杨章甫、杨广等以到中山三乡教书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次年夏,潘兆銮往香港向省委汇报工作,被叛徒跟踪告密,在平岗小学被捕,押往广州囚禁。在狱中,潘兆銮饱受酷刑折磨,却仍坚持狱中斗争。1932年3月,潘兆銮在红花岗英勇就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潘兆銮为革命烈士,把他的遗骸迁葬于广州银河革命公墓,以褒扬先烈,激励后人。
三乡革命历史展览馆于1999年设于三乡镇桂山中学校友楼二楼。
中山市桂山中学是中国共产党中山地方组织在中山创办的第一所中学。桂山学校于清同治年间为二等小学,民国初年改为高级小学。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力量在中山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中山抗日民主政权谷镇区政务委员会成立后,为改善山区孩子的受教育条件,于1944年8月把桂山小学改为桂山中学。
桂山中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广东省委负责人之一的潘兆銮在该校以教师职业掩护革命活动,并建立了党支部。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地方组织在该校的活动从未停止过。
该展馆展出了三乡镇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民主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事迹。展览室面积100平方米,展线30米。
三乡革命历史展览馆于2003年6月被中山市委公布为中山市党史教育基地。
上一条记录:【百年同心侨】第九集:虎啸中山,一路春风下一条记录:【红色侨路看中山】第21期 因“侨”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