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市旅美阳和总会馆
YEONG WO BENEVOLENT ASS’N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9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早期旅美的中山人、三灶田心乡英表村袁生,于清嘉庆末年(1818年)从澳门乘船游历欧美,抵纽约住了下来。1849年中国国内灾难频发,生计艰难,前往被称为“金山”的三藩市者日众。1851年,居留三藩市的华人,其中香山各都及东莞、增城已有万多人,由于人地生疏,言语不通,不懂当地法规,易惹祸端,食宿困难,谋工不易,甚是狼狈,当时清朝又无领事护侨,华人成为海外孤儿。犹幸中国人凝聚力强,素知团结的重要,认识到只有组织起来,团结自保,才有活路。
袁生闻讯,也由纽约来到三藩市,他见识广博,才华出众。因见同乡人多,组织起来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与同邑人蔡丽碧、刘祖满等筹建同乡会组织于三藩市--旧金山夭寅街。因会址向着太阳,故命名为“阳和会馆”。时为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初时入会的是中山、东莞、增城三县的华侨,后来博罗人也加入,四县之中以中山人较多。自此,阳和总会馆便负起了保护同乡、互爱互济的责任。1917年该会向州政府注册成为非牟利慈善团体。
阳和会馆当时亦称为阳和办公馆。1868年迁往沙加缅度街746号。会馆所属,分喜善堂(中山黄梁都斗门)、积善堂(中山四大两都)、同善堂(中山隆都)、德善堂(中山德都)、归善堂(中山谷都三乡)、敦善堂(中山仁良都)、集善堂(中山上恭都今珠海)、良善堂(中山仁良都十八乡)、宝安堂(东莞市)、义安堂(增城市)、乐善堂(中山下恭都今珠海)、博善堂(博罗市)等十二个善堂,会员众多。此外,尚有三个传统连系机构:俊英工商总会、协善工商总会及仪英工商总会。
阳和总会馆于1868年自夭寅街迁到沙加缅度街新址,之后会务正常发展,转眼半个世纪过去。直至1920年代,阳和会馆由于产业无多,该段日子又接二连三有多起意外用钱之事,以致入不敷出。在此情势底下,会馆决定向梓里筹款,增建会馆的楼宇,冀望年中多收租息,除清还债项外,尚可望有余款办理有益侨众的事务。
增建工程于1927年开始,于1929年5月竣工。是年11月3日,举行重建开幕典礼。
阳和先贤,深知教育的重要,为求华人子弟毋忘祖国文化与传统道德观念,早就有意创办中文学校,灌输华人子弟我华夏传统美德,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经多方努力,于1924年创办阳和学校。限于财力,校内设备,尚觉简陋。又困于环境与教学范围,仅设小学班级。但盛之时,亦有学生百余人,并有鼓乐队设置。
基于行政、经济等原因,该校无法再继续为侨梓文教服务,最后忍痛于1946年宣布将学校停办。
阳和总会馆虽然停办学校,但对培育华人莘莘学生之心并未稍减。特别是近年经济转好之后,更大笔赞助社区华文学校,包括每年捐助6间中文学校及赞助阳和所属善堂子弟奖学金;1990年特别赞助3千元与金巴仑中学,为该校出版《华校文采》作印刷经费;又捐款2万与中华中学校作防震加固工程等。
阳和学校停办后,楼业租赁与人。为求发展会务,1964年该会馆对该楼业进行了改建。凭该次改建楼业的收益,除支清积欠款项外,基金转趋稳定。经济为办事之母,从此会馆应办之慈善工作,均能次第顺利进行,为服务社会增大贡献。
阳和总会馆既以增进旅美同乡福利、从事慈善、裨益侨群为创会宗旨,故创立以来,同人莫不为实现此目标而全力以赴,于侨社文教、医疗及梓里福利等方面,贡献良多。计有东华医院、台北中山同乡会修建之中山纪念堂、中山孙文学院的筹建以及祖国大陆、台湾发生的特大自然灾害,阳和会馆所属的众乡梓纷纷解襄捐款慰问。
上一条记录:三藩市乐善堂下一条记录:三藩市湾区中山市龙山中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