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界人物 >> 正文  


峥嵘岁月铸军魂

——记马来西亚归侨池伙荣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7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杨 彪


副本4.jpg 

池伙荣的戎装

 

  人物简介:池伙荣,马来西亚归侨,1926年生于马来西亚, 1943年参加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一独立大队, 1944年加入马来亚共产党, 1948年回国, 1950年到拱北海上查私队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十师第三水上侦察巡逻大队,任“鲁迅”号炮艇艇长, 1956年到中山县石岐港务局,1987年2月在中山海事局退休。

 

  88岁的池伙荣耳虽有些背,但记忆力强,他腰板挺直,生活自理。虽脱下戎装数十年,但他仍保持参军时的生活习惯,每天坚持一早起床锻炼身体。“父亲平日要求我们很严格,他做事严谨认真,过去的事他很少跟我们说,有关他的事许多是通过妈妈那里了解到的。”女儿池丽红说。

谈起往日坎坷经历,池伙荣谦虚地说他只个普通的公民,但谈到军旅生涯时,他却显得那样的激动和骄傲。当年战场上很多细节,他记忆犹新,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收获是良多的、经历是丰富的。“我在烽火纷飞的年代参军,在马来亚打过日本鬼。回国后,在解放军公安第十师第三水上侦察巡逻大队任“鲁迅”号炮艇艇长。”

为生活辍学

  森美兰州位于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岸,州内矿产及自然资源丰富,原始森林和橡胶林密布。1926年11月,池伙荣出生在马来亚森美兰州十八条石吁噜峇玲珑村一个华侨家庭。其时,马来亚正值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统治,由于统治者贪婪的压榨及华人族群的弱势,已是第三代移居马来亚的父亲也只能到离村较远的一个集市做裁缝谋生。为增加收入,又便于照顾伙荣四兄妹,母亲也只能选择到离家较近的橡胶园工作。

  7岁时,伙荣入读当地华侨开设的育才学校,而老师多是由国内逃难来的知识分子。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伙荣不仅学会了写字念书,还在他幼小的内心深处留下了许多关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烙印和奥秘。与村内众多华侨子弟一样,课余,伙荣把大量的时间来帮忙家务和看管弟妹,可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向邻居或学校借小人书来阅读。《赵子龙血战长坂坡救阿斗》、《七侠五义》中的赵子龙、包公与展超等人除暴安良,舍生取义、义薄云天,为国为民的故事,不仅让小伙荣直看得热血沸腾、手舞足蹈,更多的是在内心深处牢牢地植下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和信念。这就是池伙荣为何在16岁时以“展超”这个名字参加马来亚抗日后备军的最好回答。

  吁噜峇玲珑村育才学校只是个小学,中学在离村子还要半天路程的城镇上,由于路途远,加上父母每天忙于生计无暇照顾,读完小学的伙荣只好放弃继续读书念头,决定要以自己的一份力量撑起家的一片天地。可一个只有13岁,满脸童真的小孩,哪个顾主愿意请呢!因此,池伙荣只好到父亲那里当学徒,帮忙做些简单的工作。


副本1.jpg

池伙荣的持枪证

 

副本2.jpg

池伙荣的奖章

 

为理想参军

  从30年代初开始,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的同时,侵略的野心不断向东南亚扩张。为了保障其交通线和夺取重要战争资源,分别出兵侵占了亚洲大陆沿海岸线由英国人控制的香港,新加坡等优良港口。由于马来亚盛产橡胶、锡、木材等战略物资,因此自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缔结后,日本向南侵略的步伐日益加速。先后入侵法属印度支那(现越南)、泰国、缅甸等国。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联合舰队对美国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军突然强行登陆马来亚北部的哥打基纳巴鲁,马来亚英军总司令部决定进行抵抗。当天,英日双方激战到夜晚,英军大败。随后,日军沿马来半岛东西海岸分两路迅速向南推进。1942年1月11日攻占马来亚首府吉隆坡。日军占领马来亚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和消除华人对当地的影响力,对当地华人进行了残酷的种族清洗。

  与此同时,马来亚共产党建立了自己的抗日军队“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并开始进行长期的抗日游击战,而这支队伍的成员大多是华侨。他们依靠群众支援,活跃在矿场、胶林、平原村庄,截断日本侵略军的铁路,袭击敌人的据点,实行灵活的游击战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从1942年到1945年间,“马来亚人民抗日军”迅速发展到数千人。

  战争打破了吁噜峇玲珑村宁静有序的生活,给刚涉世不久的伙荣带来更大的迷茫和不安,日本法西斯的野蛮暴行和贪婪的掠夺,激起了许许多多像池伙荣这样的热血青年反抗的决心。《马来亚颂》是当时华侨青年非常喜爱的一首革命歌曲。“南风吹遍了,丰盛的锡矿和胶园,夕阳照耀着,碧绿的波涛和岛影,你啊!马来亚。从前的马来亚,昼夜在忙碌不息,稠密交通来来往往,多么热闹,人民的歌声,震撼了全马,每一个同胞,为自由而歌唱。日本法西斯,是东方的疯狂侵略者,残酷的战争,闯进了马来亚领土啊!马来亚。如今的马来亚,在敌人的铁蹄下,失业流离奸淫掳掠,屠杀磨难,谁愿意马来亚,失去了自由,谁甘愿忍受,敌人的残暴......”激昂的旋律,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歌词像磁铁般吸引着青年人的心。

  村内许多青年自发地走入山区寻找抗日游击队要求参军。其中郑志敏兄弟由于其五弟郑观生在日军入侵时遭到无辜杀害,与敌人有着深仇血痕。他们最早参加抗日军,并时常到村里向村民宣传抗日救国,向老百姓募集抗日物资。天生一副侠肝义胆,一心想救贫贱于水火的池伙荣不愿意把自己的青春颓废在孤噪乏味的裁缝工作,实现他心中远大理想的机会到了。1942年中旬,经游击队员郑志敏的介绍,池伙荣毅然以“展超”这个名字报名参加马来亚抗日后备军。部队的生活是艰苦和危险的,初入伍的展超每日除学习政治、军事、步操、装卸枪支等常识外,还要和战友们跑到深林里进行野外生存技能训练、在夜间站岗巡逻。“山上原始森林密布,常有老虎和野猪等出没,雨季更是痛苦难忍,蚊子、蚂蝗、毒蛇随时叮咬”池伙荣回忆说。而少年时村里老人茶余饭后常讲的灵火和鬼怪故事时常伴着漆黑的夜色不时出现在这年仅十七八岁小伙的脑海中。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伙荣总是在漆黑的恐惧中等待黎明的到来。

副本3.jpg 

与“鲁迅”号炮艇战友合影

 

为革命奔波

  在开展游击战争的第一年,形势险恶,困难重重。抗日军队员大部分是刚拿起武器的矿工、教师、学生,普遍缺乏军事训练,加上枪支弹药严重缺乏,未能形成较强的战斗力,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更为严重的是抗日军还面临粮食、医药、物资匮乏的种种困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小养成勤奋好学、做事严谨的伙荣很快就在这批新兵中暂露头角。英姿飒爽、娇健到位的步操姿势,常是士兵学习的模范。而对各类枪支的性能、结构,伙荣似乎就有天生的才能,他了解透彻,讲得头头是道,常被军官表扬。池伙荣的出色表现,很快就被任命为后备队副区队长,负责协助队长培训新队员。

  已占领马来亚近一年的日军,一方面在各地建立法西斯统治,实行血腥的高压统治政策,到处屠杀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却采取收买拉拢手段,在政治上用攻心战术,打出招安的旗号,培植汉奸傀儡浸入抗日军队伍中,企图扰乱军情,动摇军心。因此清除内部叛徒也是游击队一项主要工作。1943年,池伙荣正式参加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一独立大队第八中队,先后担任战士、小队长。池伙荣说,“在第八中队期间,我主要的任务是向群众宣传抗日、募集抗日物资、带队到山里挖野菜、木薯为部队提供粮食,还有就是执行清除叛徒、汉奸行动”。 

  其时,境内抗日救国的热情空前高涨、风起云涌,大批华侨青年加入抗日游击队伍,因此急需一批既有组织能力又懂得使用武器的指导员来培训新兵。1944年因开发新抗日根据地,池伙荣调任独立九十五分队第一小队,任小队长,主要任务是培训新队员。期间,由于表现突出被介绍参加马来亚共产党,预备期三个月。同年,被选派参加第一独立大队司令部举办的第四期军政干部训练班,并转正为马共党员。训练班结业后调升为第12中队33分队任副队长,并兼任抗日军后备队南区区队部副队长。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果的不断扩大以及日本侵略军在马来亚战场上的节节溃败,活跃在沙栏州的私会党却借势想发国难财,他们打着游击队的旗号,向华侨商人敲诈勒索,强行霸占农民的房屋和土地,给当地抗日军的声誉造成极坏的影响。为杜绝和消除隐患,1945年初,池伙荣在调任马来亚抗日军第一独立大队第三中队第五分队任分队长,不久即带领部队袭击了该私会党①,平定了匪徒,挽回了民心。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之时,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上万人的队伍,在马来亚四分之三的地区建立了人民政权。

  1945年6月8日,美国空军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日本法西斯大势已去,迫于形势,1945年8月15日正式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正当马来亚各族人民为争取自治与独立准备迎来的第一道曙光时,马共中央总书记莱特(即张红)不但不去建立全国政权,反而以共产国际的命令为由,将已经到手的革命果实拱手相让,宣布解散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并将已经建立的各级人民政权全部移交给重新登陆的英军。这突如其来的命令,完全放弃原马共中央1943年颁布的《抗日九大纲领》中关于建立马来西亚民主共和国和将人民抗日军改编为国防军两项基本原则,在英国和平烟幕下轻易交出地方人民政权。

  1946年,复员后池伙荣回到了雪兰莪州并参加了该州退伍同志会,先后任抗日军退伍同志会先足南区(加影)、北区(煤炭山)分会任财政职务。煤炭山是马来亚的煤都、工运强区,煤炭山工人和居民的政治意识一向较高,是工人运动的急先锋。在煤炭山期间,池伙荣与复员军一起除继续积极参与各类反剥削的工人运动外,还积极参与反殖民统治的宣传和运动。常受到殖民当局的打压和监控。无奈下,池伙荣只好于1947年回到森美兰州十八条石当制胶工人。但耿直正义的伙荣一直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常帮有困难的工人与资方争取权益,因此被推选当地树胶工会主席。

  已经控制住了局势的英殖当局,为了打击马共,英殖当局于1948年6月20日颁布了“特别紧急条例”,疯狂镇压马共前抗日人员及其他左派进步人士。政治局势陡然逆转,白色恐怖席卷全马,通缉令贴到大街小巷,农村和学校,英军不时抓捕马共成员和进步人士,稍有不慎就可能惨遭黑手。由于之前马共还处于合法状态,因此大批公开身份的马共成员来不及转移而被逮捕。这是池伙荣一生中最危险也是最难过的一次,他无法理解,自己为正义、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竟然是英殖民政府的打压和通缉。在这种白色恐怖环境下,其时在城内做裁缝的父亲也受到一名叛徒上门威胁,声称要举报池伙荣曾参加抗日军。面对战场上枪林弹雨,池伙荣从未害怕和畏缩过,可家人无辜受害却让池伙荣感到无比难过。无奈之下,已到马来亚柔佛州新山市新源汽车厂当工人的池伙荣只好决定回中国避难。在父亲及哥哥的帮助下,池伙荣连夜只身乘船回国。

副本5.jpg 

池伙荣与战友合影

 

革命火种重燃

  初到香港的池伙荣举目无亲一筹莫展,由于回国时走得急,在香港没法与以前战友和组织联系上,身上的盘缠已剩不多。无奈,只好到香港九龙红墈石屎厂当工人。其时,国内的解放军已准备渡江南下,新中国就要成立。1949年1月1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向华南各地党委发出电报指示,各地委要开办干部学校为培养城市干部及研究城市政策作准备。同年,惠州东江公学②在香港招考第四期学员。得知这一消息,池伙荣毫不犹豫就报考了,“考试内容多是共产国际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重大事件。我在马来亚参加抗日军时曾受过共产主义教育,对‘五·四’运动、‘十月革命’等事件都了解,难不倒我”池伙荣如是说。

  1949年11月,池伙荣按学校录取通知书③的要求,经深圳回到中国,并到广东省惠州市“东江公学”受训,参加军政培训课程,任学习小组长。结业后被分配到广州市粤海关参加武装缉私训练营受训。池伙荣讲原则,守纪律,精业务,很快受到组织的信任,被派任营部负责武器仓库保管员。

  新中国百废待兴,新旧问题不断涌现,政府机关急需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1950年池伙荣欣然接受组织的安排,到拱北海上查私队工作。意想不到的是,池伙荣在马来亚学的英语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还真的派上用场。“船上许多设备是英文,同事看不懂”伙荣说。这期间他主要的工作是执行海上缉私、巡逻和带民兵到海上演练。他先后任见习马达匠、查私队队部管理员、查私员、缉私艇艇长。池伙荣在拱北海上查私队工作了四年,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1951年农历二月初一,经过近一个月的海上颠簸,池伙荣的“妻子”曾苏英在婆婆的陪同下回中国寻找“丈夫”。曾苏英是池家的童养媳,一直住在池家,尚未办婚礼。当年池伙荣为逃避追捕,匆忙离家更是没带上“妻子”。在工作安稳后,池伙荣才与家人通信,告知家人自己近况。“我到拱北海上查私队的当日,正值我先生出海巡逻,我们没碰面,直到三天后他才回来的。”曾苏英说。由于组织纪律的要求,直至1953年池伙荣才能与曾苏英结婚。婚礼非常简单,只是向单位的同事派些喜糖。

  因海关查私队缩编,要将大批炮艇移交当地驻军,池伙荣奉令将一批炮艇移交边防军29团。世事巧合,也正因为这样人生才会有更多的精彩故事。“根本没想到,当时接收人——团参谋长正是我在海关武装缉私训练时的营长”池伙荣兴奋地说,“团参谋长对我情况非常熟悉,他要我留下协助管理炮艇,就这样我加入了中国人解放军,随后调任解放军公安第十师第三水上侦察巡逻大队,任“鲁迅”号炮艇艇长,最后上调解放军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后勤部负责船艇维修工作”池伙荣补充说。

  1955年12月,池伙荣转业到珠江航运局柳州分局长安港务所,接受新的工作安排,任船舶安全检验员。池伙荣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与广大职工搞好航运安全检查,舍己忘家,长年与家人分居,经常几个月难得回家一趟。次年,转调到广东省中山县石岐港务局④任安全监督船舶检验员,直至1987年2月在中山海事局退休。

 

 

  注释:

  ①私会党,即黑帮,分成两大派系,一为义兴,一为海山。据说马来亚华人私会党出于天地会分脉,亦称为洪门或三合会

  ② 1949年4月,中共潮汕地委开办干部学校,至年底共办4期,并开办军政学校1期,培训党政、军事、青年、财经干部2000多名。其他各地党组织也先后开办韩江干校、东江公学、梅州公学、南路青年干训班等,为迎接解放,培养了大批干部。

  ③ 当年香港华商报刊登的《东江公学取录新生》公告中有池伙荣的名字。

  ④ 中山港务监督与石岐港务局分家后,改称中山海事局。

 

 

参考资料:

  1、 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大事记

 


作者为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会长。


上一条记录:把一生献给祖国下一条记录:侨界先锋何景光:为了提高企业复工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