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侨黄天然:献身为民的年代无法忘怀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4日 作者:杨彪 来源:杨彪
黄天然近照
求学道路多艰辛
黄天然又名黄天仁、丁然,1922年出生在马来西亚雪兰峨州咖影埠的一普通华侨家庭。由于家境窘困与其他原因,黄天然从小就被送人作养子,父养养母分别在当地的锡矿和橡胶园工作。其时,广大马来亚华侨工人在英国殖民主度者的统治下,遭受着最沉重的剥削和奴役,每天工作时间高达17个小时。后来,养父在矿难中不幸遇难,留下幼小的天然姐弟两人和体弱的妻子。“我从小学二年级起,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就背上书包和干粮,随母亲和姐姐到橡胶园里工作,直到上午八时,才到村中的学校上学。”2010年12月,在中山市侨联,黄天然老人回忆起来至今记忆犹新。
“侨南光祖小学”是黄天然就读的学校,校舍是由村内乡亲共同出资兴办,非常简陋,老师则由一对来自中国的进步中年夫妇邝永祥担任,学生多是橡胶园和矿场周围工人的子女。小学毕业后,黄天然以优秀的成绩进入森美兰州芙蓉埠“振华中学”读书。芙蓉埠是森美兰州的州府,是华侨聚居的地方,也是政治文化活动也较活跃的城镇。
马来亚华侨的抗日救国运动早在本20世纪初就开始了,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马来亚华侨迅速行动起来,开展各种抗日救国运动,一批优秀骨干分子,建立了较严密的组织,先后成立了“筹赈会”、“马来亚华侨各界抗敌后援会”(简称抗援会)等进步组织。“抗援会”前身是马来亚华侨各界救国联合会,1937年8月正式更名为抗援会,抗援会除在各地建立各级地方组织外,还在各行业中成立抗援会,其中以学生抗援会、各业华工抗援会和青年抗援会最为活跃,发动广大华侨抵制日货。1938年,黄天然受老师引导,参加了马共领导的学生抗敌后援会,常利用假日参加宣传抗日救亡活动。
“振华中学”师生轰轰烈烈的华侨抗日救国运动,不仅常常受到英国殖民当局的反对和干涉,同时也让国民党内部一些反对抗日的顽固派感到害怕。顽固派经常上街与爱国青年学生、工人搞对抗,有些还与英国殖民地当局勾结,对华侨抗日救国运动时常借故干涉破坏,并威胁要关闭华文学校。迫于压力,校方开除了黄天然等七位较活跃的学生。
辍学回家的黄天然没因被开除出学校而悲观失望,相反他更加积极参与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并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多学知识、多学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为人民服务。1938年下旬,经人介绍黄天然进入了雪兰莪州加影埠华侨中学继续就读。加影华侨中学是由毛泽东同志提写校名、在整个东南亚影响较大的中学,校长是著名华侨教育家胡一声。教师则多为逃避国民党白色恐怖而亡命南洋的爱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不少师生基于民族义愤,纷纷归国参加抗日,到陕北公学、抗日大学学习。在当地,学校积极组织流动歌舞剧团(“前卫剧社”),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巡回演出,宣传抗日,募得捐款后送回祖国支持抗日战争。在加影华侨中学这个充满正义和爱国氛围的校园里,年轻活跃的黄天然不仅积极参与各项爱国救亡运动,还进一步认清了日本帝国主义妄想侵略整个东南亚的罪恶行为。
母校加影华侨中学校址
浴血奋战为革命
在开展游击战争的第一年,形势险恶,困难重重。一方面日军在各地建立了法西斯统治,实行血腥的高压统治政策,到处屠杀人民群众,另一方面,日军却采取收买拉拢手段,培植汉奸傀儡深入抗日军队伍中。而此时的抗日军则刚组建不久,队员大部分是拿起武器的矿工、教师、学生等,普遍缺乏军事训练,还面临粮食、医药,物资匮乏的种种困难。抗日军所活动的森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疾病孳生,染病身亡的抗日军指战员相当多。黄天然回忆说:“为了迷惑敌人躲避追击,我们常在坟地上、水沟旁过夜;有机会回家时却只能在夜深人静时趁着夜色不动声色地走,并在家里鸡舍旁的临时隐蔽处藏身。由于生存条件实在太差,那时我四肢长满疥癣,痛苦难耐,刻骨铭心。”在这一时期,日军多次发动围剿,企图将抗日军扼杀在摇篮里,甚至将抗日烈士们的头颅砍下,挂在吉隆坡市的怡保律、巴都律等公共场所示众。
在马共的领导下,抗日军坚决依靠群众,开展灵活的游击战争,适时开展突击与反围攻战斗,破坏敌人交通线,捣毁警察局,打击日军的气焰,增强人民对抗日斗争必胜的信心。黄天然所在的三分队先后参与了保卫“九·一”全马党、军高级干部会议的战斗,“顿巴央”反围剿战等重大战役,还组织了锄奸团和武工队,深入吉隆坡市区进行锄奸活动。1944年4月,因表现出色及工作需要黄天然被批准加入马来亚共产党。
为加快对日本法西斯的打击,1945年初盟军决定派飞机运送136部队人员和武器装备到敌后的游击区,并与抗日游击队建立联系,搜集情报,准备配合盟军的反攻。一独司令部为了迎接盟军空投人员、武器、军用物资等,曾作了特别部署,在间津山建立一个30多人的特别分队,负责保护盟军空降人员其装备物品的安全。黄天然是该分队的政治战士。5月份,盟军开始用B24型长距轰炸机分批空投人员、轻武器及其它军事装备到雪兰莪州的双门丹、叻思、间津等地。空投时间多在午夜左右,所投下的物资不全是顺利隆到地面,有的挂在很高的树上,黄天然和他的战友们想了很多办法,花了很大力气才收集起来。但英籍联络官把武器和大部分军需物资收归已用,只把部分大米和医药品分给抗日军。“起初,盟军的情报组人员态度非常傲慢,对我们提供的协助及保护觉得不怎么重要,及至后来多次受到日军进攻扫荡的教训,始发觉他们的活动和宿营,如果没有抗日军的保护,则是寸步难行后,才愿意提供军事装备给抗日军。”黄天然回忆说。
黄天然的戎装
革命道路不言败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果的不断扩大和美国空军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日本法西斯大势已去,迫于形势,
正当马来亚各族人民为争取自治与独立准备迎来的第一道曙光时,
由于战争的破坏,战后马来亚社会经济一落千丈,重占马来亚的英军一方面企图在马来西亚建立长久的殖民统治,千方百计维护其殖民利益,另一方面却是打压为争取民主自由权利、争取和平劳动条件和生活福利的改善等方面的民主运动。
黄天然(前排中)与参谋处四科的战士们
革命火种再燃放
1949年2月,经胡一声介绍,黄天然离开了香港到广东紫金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粤赣湘边纵队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由东江纵队北撤后留下的部分骨干发展而成。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全国的和平、民主,东江纵队奉命北撤山东。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政府发动了全国性的内战,国民党广东军事当局乘机对东江纵队复员人员和人民群众实行了残酷的镇压。1946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全面恢复广东地区的武装斗争。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正式宣告成立。
黄天然被分配在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参谋处四科工作,主要负责司令部的后勤补给,为司令部提供一些急需物资。其时,国民党部队主要占居在大中城市及重要运输枢纽,而活动在山区内的游击队却物资比较缺乏,许多物资要通过爱国人士或商人支援协助,秘密运送到游击区。“我有两个证,一个是回国时民国政府颁发的侨民登记证,另一个是游击区侦察科给的粤赣湘边人民解放军外出证。我常利用这个身份深入敌区为部队购买物资。”
在粤赣湘边纵队的日子里,黄天然随司令部几乎跑遍了大半个广东,跟随部队经历了无数次围剿与反围剿战斗,歼灭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解放了大片乡村和许多城镇。“我第一次与部队出征的战役是到南岭打地主庄。该地主庄是一位恶名昭著的钟姓地主——坊间百姓有天上雷公,地下有南领钟的说法,庄园里堆积了许多粮食,还有百多位荷枪实弹的家丁和坚固的城墙。我们把庄园团团围住,打了半天也无法拿下,最后调来从国民党部队收编的一门大炮,放了三炮,地主就投降了” 。10月,粤赣湘边纵队配合第四兵团、第十五兵团和两广纵队,解放了粤赣湘边全境。
1950年3月黄天然在中山石岐转业,被安排在珠江专区粮食分局工作。国以民为重,民以食为先,粮食具有战略性地位,早在1949年11月,中山县就成立了支援前线指挥部,在各区筹粮,支援中国民人解放军进军西南。征粮工作时间短,任务繁重,更何况刚解放的中山百废待举,而藏匿在珠江口一带岛屿上的土豪恶霸或国民党顽固分子不时对群众进行骚扰破坏。群众闭门深居,静观时局,对向新的人民政权交粮,常有持观望消极态度。为确保征粮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征粮干部人身安全,黄天然和和他的同事们要先集中学习有关征粮的方针、路线、政策等知识。专区粮食分局给每人发一套灰色的地方干部制服,一枚印着“广东省人民政府粤中行政公暑粮食处”字样的胸章。“为了征粮、运粮,工作组可是想尽了办法,通过召开群众大会,邀请文工团演出歌舞等来宣传发动群众,使群众交爱国公粮。在小榄征收期间,上级要求我们10天要征收100万斤大米。由于时间紧迫,我们一下子就接管了4间米机。”老人无奈地说。
1956年,黄天然参加珠海粮食局审干学习后,经刘德同志介绍于当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此后,黄天然先后在珠海渔业机械修配厂、中山神湾造纸厂工作,1961年1月调到中山沙溪区政府任文教助理,后还在区卫生所及财税所工作,1986年在沙溪财税所离休……
60年一甲子,岁月如梭。眼前的黄天然已89高龄,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只是翻开记忆深处那尘封的一页,他仿佛又回到了60多年前在马来亚雪兰莪和紫金游击区浴血奋战的戎马生涯。现在黄天然老人对自己所拥有的身份尤其自豪,侨民身份协助他走南闯北,在国民党控制区来去自如,为游击区部队提供物资保障,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军人证明书让他免受文革的冲击。访谈中,黄天然始终以一种淡定从容而不失威严的语速向我述说。“那个年代虽然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却是一个不谋私利的年代,是一个激人上进、献身为民的年代,是一个让我无法忘记也不能忘记的年代。”
与参谋处指导员廖端同志等合影
上一条记录:李君豪--增值人生、增值社会下一条记录:古镇乡亲汤福荣、赵曾学韫获中山市荣誉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