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界人物 >> 正文  


黄家騵:之于《友声》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6日 作者: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来源: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黄家騵:之于《友声》

  我只不过做了一些平凡的事

  “ just do some common things”said by Huang Jia-yuan.

  ■海军

 

  小小一本油印式册子,不算精致,尽管许多篇章是手写的且复印效果并不好,但文稿内容却似有大刊风尚,且品位不低,内容精彩。每一期,这本反映着哥斯达黎加华人社会见闻、记录着哥斯达黎加乡亲与家乡亲情、由哥斯达黎加中山同学会主办的会刊《友声》由国外寄到单位,我都会仔细翻看。听乡亲们说,“有一个叫黄家騵的80多岁高龄老先生在编这本书,他不但自己动手写稿、装印刊物,还亲自上门送刊”,而单位在接待海外乡亲时,也常常听同事们提到这位“家騵叔”,心下颇生敬佩之意。11月,在富华酒店,我见到了在乡亲中间久负盛名的家騵叔,一位十几年如一日对《友声》倾注挚爱的老乡亲。

  家騵叔年逾八旬,但精神饱满,思维清晰,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言语之下,给人感觉也平易近人。他1921年生于澳门,先后在澳门、广州、香港、南京、上海就读,分别在上海和天津、香港工作,直至1984年退休。1988年3月,他随大儿子移居哥斯达黎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环境里,家騵叔从事过好几个行业,经验丰富,学识颇深。

  家騵叔说,他与《友声》结缘有点偶然!1989年底,他回澳门探望母亲,并在一次机会中应邀参加了在中山市举办的第一届世界中山中学同学恳亲大会。会上,先生见到了许多校友,他们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会,这让他深有感触。会后,他想哥斯达黎加如果也有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山同学会该有多好。1990年底,家騵叔与当时参加了第一届世界中山中学同学恳亲大会的另一位来自哥斯达黎加的同学商量筹组哥斯达黎加中山同学会。11月份,便组成了哥斯达黎加中山同学会,当时参加的乡亲颇为踊跃。同学会每个月举行理监事例会,谈会务,也谈社会见闻,既推动工作,又增进联谊。之于哥斯达黎加中山同学会,家騵叔倾注了心血,颇得乡亲们敬崇。

  哥斯达黎加中山同学会成立后第二年,大家商量出版一本会刊之类的东西。家騵叔考虑到自己已经退休,时间较为宽裕,就承担起会刊编印工作。初期,会刊只有8页,他一字一句用手抄写。之后,转载一些香港报章杂志的文章,增至12页、16页。当孩子们的工厂陆续添置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家騵叔学会了电脑操作,内容进一步增加,篇幅增至20页、24页。到2002年中,还加印了一张彩色的封面。家騵叔说,当时,他没有经验、没有设备,条件不好,是凭着一股热情干下去的。

  为了让《友声》越办越好,办出特色,家騵叔平时要阅读中文和西班牙文报纸,以及英文报纸,摘录一些政治和经济要文,又从香港和中国大陆报刊上,剪辑和复印文章,在每月下旬挑选和剪贴收集的文章。月底前几天,再把剪贴好的文章整理编辑。除此之外,家騵叔还把每月当地的大事进行一番概述,写一篇“政经点滴”,再写一点会务消息,活动的新闻报道。最后,把材料编排成册,送去复印、装钉。隔天,成型的小刊物到手后,家騵叔就自己动手包装,将一百多本《友声》寄给海外和当地读者,余下的,则自己走路或请其他理事送到同学们手中。

为了减少差错,家騵叔作为主要编辑,由他执笔,但遇有敏感文章,他都会送给会长和有关理监事审阅。家騵叔认为,这是“同学会的会刊,不是我一个人的,我作为编者,要向大家负责”。

  从创刊起,先生每期都依时将《友声》寄给家乡中山有关单位,包括市侨联。通过《友声》,中山乡父老们知道了许多有关旅哥乡亲们工作、生活和侨团活动的消息。旅哥乡亲们说,因为哥斯达黎加没有中文电视、电台,也没有中文报纸,当地的外语电视、外文报纸他们看不懂,所以,《友声》就成了他们最喜欢的读物之一了。有的说,侨胞们平时工作都很忙,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看书看报,而《友声》,信息面广,内容丰富,而且在编辑手法上也迎合了不同读者的兴趣,所以大家爱看。《友声》现在每期发行量已逾200本,在联络乡情,增强华人社团凝聚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家騵叔说,从他一口答应负责编印工作开始到现在,一做就是十六年,出版了180期,他感到很安慰。家騵叔解释道,因为乡亲们喜欢《友声》才有生命力,有一位美国同学收不到最近一期,托人到哥国去向他索取;而同学会理监事们信任与支持自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才干得好干得下去;之于家人,也帮了自己不少忙,爱人支持,做好家务事让自己编弄刊物,儿子、孙女有时也出动,帮忙复印、装订等等。

聊到最后,家騵叔说,办这份《友声》,我没得到任何利益,投出时间去编去写去派送,还赔出了不少钱财,因为要复印、邮寄等等。但是,我做的这一切对社会有益,包括我当年在香港参加活动时也常常放弃自己的生意,我却从不后悔,因为只要对大家有益,我都会去做。

  一位乡亲说,先不论文章怎样,版式如何,一位老人家十多年来默默编做了180期,还免费赠送乡亲,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敬佩。当我同转告乡亲赞誉他为《友声》尽责尽力的话时,家騵叔先生笑了,道出心声:“不值一提!我只不过做了一些平凡的事,既对大家有益,并且我个人花费也不算太多,我何乐而不为呢?!”

  家騵叔的话,谦虚而大度,道出了一个胸怀祖(籍)国、心系乡亲、热心侨社、大公无私、坦荡友爱的海外赤子一生的情怀。但在乡亲们看来,之于这本小小刊物,能让家騵叔十六年如一日忘我操持,再平凡的事也变得不平凡了。

上一条记录:林洪:驾车环游美国宣传北京奥运,让更多外下一条记录:梁欣基:绘画目的是典型地表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