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梅锡先生用人生积淀搭建起侨胞与祖国“叶与根的桥梁”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6日 作者: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来源: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台胞梅锡先生用人生积淀搭建起侨胞与祖国“叶与根的桥梁”
□ 陈恒才 罗纯 海军
年仅三岁,为躲避战乱,他便随父母投奔越南亲戚;一生漂泊,他在祖国宝岛台湾教书育人,割舍不下的却是浓浓的乡土情结;偶然的机缘,他深深地爱上了中山这片热土,将晚年的幸福倾情付托;将一本半辈子珍藏的“史书”捐献给中山侨联,消解了他多年来未了的心愿,“东隅既逝,桑榆非晚”,他用自己人生的积淀,努力搭建越南侨胞和祖国“叶与根的桥梁”;他就是年逾古稀的台胞,如今定居在中山的
年仅三岁背井离乡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正在华夏大地肆意蹂躏,梅锡降生在广东省南海县(今佛山市南海),这一幼小的生命或许没有料到,迎接他的世界是战火连绵的阴霾。随着日本在华战线不断向南延伸,1938年,年仅三岁的梅锡便随同父母背井离乡,举家投奔在越南做生意的亲戚。
机缘让他晚年定居中山
随着祖国越来越富强,越来越开放,游子们看到了与苦苦思念的家乡亲近的希望,在台湾与香港辗转的过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梅锡看到香港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出售中山房产的广告,广告上优雅的环境、那曾经梦幻中似曾相识的故土立刻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当即交了定金,并让夫人马上来中山考察。
身为作
“不是故乡,胜似故乡”
2000年,梅锡从台北退休后,便开始长住中山。他说,虽然台北也有家有儿女,但是他每年在中山生活的时间长达8个月,而深深爱上这里的梅太太呆的日子更长。
虽然不是归侨,但热情的市侨联工作人员一样细心地接待了这位“误撞”进来的老人家。闲聊之中,侨联的同志了解到,梅锡曾在越南生活过。“那请您有空就来参加我们的越南侨友会活动吧!”市侨联的一句邀请,为老人的晚年生活打开了全新一页。在市侨联的帮助下,梅锡不仅意外地与多年前的越南好友取得了联系,更在多项越南侨友联谊活动中,与归侨们一起以主人公的角色去深入了解中山。“不是故乡,却胜似故乡”,他对中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深的爱。
搭建一座“叶与根的桥梁”
梅锡从市侨联打听到,中山在建华侨历史博物馆,向社会广征文物,他的内心欣喜不已,因为他半辈子来珍藏的《越南精武体育会集邮组首届邮票展览纪念特刊》,终于找到了它理所当然的“家”。
记者看到,这本书是1973年由当时的一个团体精武会馆的集邮组办邮展而集资出版的一本书,虽然名为纪念刊,但其中的内容包括华侨界代表人物的题词、当时越南的华侨团体、活动内容、甚至一些华侨所办的知名企业等都有所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他说,越南没有统一之前,华侨界形成了很多团体会馆,会馆在当地经济、政治、社会活动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许多华侨学校也由会馆捐建,而这本书将当时的会馆也做了较详细的记录。据市侨联干部介绍,由于历史的原因,华侨在越南这一段时间的活动情况在史料上较少留存,而这本书恰恰能给研究者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
梅锡说,现在他将准备动员更多的越南同学和朋友,为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收集更好的华侨文物。“东隅既逝,桑榆非晚”,更重要的是,他希望有生之年让更多的人用人生积淀的人际关系,搭建起华侨与祖国“叶与根的桥梁”。
上一条记录:霍英东先生生平下一条记录:你的名字,我的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