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侨赖新娇:艰辛回国,选择中山,扎根小榄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6日 作者: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来源: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 文/杨彪
童年生活
1937年出生在越南西贡沙沥一个华侨商人家庭的赖新娇,是移民第二代。与许多老一辈华侨的经历有所不同,她没有披荆斩棘、波澜壮阔的谋生经历。
赖新娇父亲赖寿安(又名赖德瑶)自幼丧父,因其时国内局势动荡,不得不与母亲离乡别井,飘洋过海来到越南西贡谋生。勤劳而善于观察的他,把几年辛苦打拼积蓄下来的钱,购买了一些日用品贩运到一些边远的乡村去卖。凭着这种小本经营,日积月累,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开办了“广泰和药行”。记忆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热情又善于经营的商人,赖新娇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的幸福生活。赖新娇共有兄弟姐妹八人,她排行第二。
赖新娇与邻居的小朋友一道,背起书包上学堂时,越南还是法国殖民地。法国殖民统治越南期间,对越南文化进行同化和入侵,要求各学校必须开设法文、越南文课程。不知是出于认识问题还是方便接送的原因,母亲把她送到离家较近的一所由法国殖民政府开设的法越小学去读书。在那里,赖新娇只能学习法文和越南文等课程。
赖新娇生性活泼好动,在学校里很受小朋友的喜爱,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她的越文已说得非常流利,而原本自小在家庭环境潜移默化下学会的广东话却很少使用。忙于工作的父亲,在一次偶然的父女交心谈话中,发现赖新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显得非常忧虑和着急。背井离乡到越南闯荡几十年的他饱受歧视和不公,热切地盼望中国日益强大,好让广大海外华侨扬眉吐气,昂首挺胸。赖寿安是个很传统的中国人,他认为中国人如不会中国话,那将是一件非常遗憾和忘本的事。他非常希望将来自己的儿女当中,有几人能回国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在赖新娇第一学期还没结束时,父亲已托人为女儿办理了转学到华肇小学的手续。此时越南西贡、堤岸等地都有由热心先侨创建的华侨学校,华肇小学只是其中之一。
赖新娇没有因为变换了学习环境而影响学业,厌倦学习,相反,她更喜欢华肇小学老师们活泼丰富的教学模式,以及老师们因材施教的方法。在学校里她不仅能与众多华侨子女一起成长嬉戏,还能感受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熏陶。在华肇小学斜对面,有一间法国殖民政府开设的法越小学,常有部分高年级的越籍顽皮学生,使用歧视性言语来挑衅华肇小学的学生,引发起各种口角甚至肢体冲撞。阿娇对这种挑衅行为非常怨恨。
知用求学
赖新娇在华校的健康成长,以及学业上的进步,让父亲感到十分欣慰。未等女儿小学毕业,赖寿安已四处打听为她升入中学而作准备。1950年9月,赖新娇进入了越南华侨创办的第一所全部用国语授课、且含有高中的中学——知用中学读书。知用中学是越南华侨办的第一所高中侨校,班级由幼儿园直至高中一年级,教学设施、设备比较完善,校址在提岸。
年仅13岁的赖新娇,从此既要应付学习,又要应付自己的起居生活。在知用中学的日子里,赖新娇如同海棉一样,贪婪地从书中吸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知识,而进入高中年级后,更显成熟和稳重,学习的兴趣也更为浓厚。这一学期,班里多了几位从柬埔寨金边来的同学,其中女同学林杏芙还被安排与赖新娇同桌。其时柬埔寨由于没有华文高中学校,因此一些家境较好的、而且在越南有亲戚的华侨家庭,就不辞劳苦地把儿女送来西贡、堤岸读华文。
知用中学的老师多是来自中国的优秀青年老师,教学严谨、方式方法灵活多样,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每周要交一篇作文或周记。在教学设施还非常贫乏的年代,老师们想方设法抓教学质量、活跃课堂。如在上地理课时,老师常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各省的地图轮廓,好让学生能加深印象。在讲解课程内容时,老师经常会把该地社会、人文、经济、历史沿革等一切与地理有关的知识,介绍给同学们。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地理、气候、矿产、民俗等基础知识,同时还让学生了解祖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怀。
林杏芙身材娇小、皮肤白皙,说话带有较浓的闽南口音,由于是走读生,因此她常把校外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告诉赖新娇。社会上错综复杂的政治争斗以及国际局势变幻莫测,常让听后的赖新娇激动得热血沸腾,义愤填膺。尤其是1955年4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会前,曾发生了国民党特务企图谋杀周恩来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听来的新闻,丰富了赖新娇的校园生活,也让赖新娇多了份社会责任感,明辩了是非。
艰辛回国
身处在此战争风云突变的政治环境中,临近结束普通学业生涯的赖新娇和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开始考虑个人今后的出路。摆在学生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继续留在越南,二是离开越南。第一条显然前途渺茫,没出息;第二条又有两种方法。一是接受国民党当局的邀请,到台湾继续学习或工作(当时台湾当局在越南设侨务部门,利用各种手段威逼利诱青年学生到台学习并留台服务)。然而当时国民党对新中国的一些敌对做法,得不到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的支持,许多青年人不愿到台湾;二是逃离越南到别国。许多人不得不采取离境出走,来躲避这场政治灾难的降临。然而未经批准擅自离境是犯法的,当时许多青年都选择徒步穿过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离境逃到邻国柬埔寨,然后才作打算。
这一天,刚回到学校的林杏芙急忙找到赖新娇,既兴奋又神秘地告诉她,新中国总理近期要到访柬埔寨金边。
为了不引人注意,装扮成外出游玩的赖新娇只简单带了几件衣物就上路了。临行当日,母亲亲自下厨,为女儿准备了一碗海鲜面外加两个鸡蛋的午餐。平日餐桌上热热闹闹、你推我让的气氛没有了,换来的却是略显沉闷和凝重的气氛。一心要回国读书的赖新娇,这几天似乎都在一种极度亢奋和势在必行的状态中,她无法察觉父母依依不舍的心情,更无法察觉母亲背地里暗暗落泪。
1956年10月,刚高中毕业的赖新娇以陪同朋友林杏芙回柬埔寨探亲为由,从陆路乘车到金边。其时,在金边的华侨华人正密锣紧鼓地筹划欢迎周恩来的到访。但由于美军及南越傀儡政府一直想扩大其势力,常对周边国家搞偷袭活动,因此邻国柬埔寨常笼罩在一种紧张的备战环境。华侨华人的欢迎筹备工作,就是在这种即紧张又欢快的气氛中准备着。
1956年11月,周恩来乘坐的飞机终于排除了重重困难,穿越美国控制的南越和泰国的空军基地,安全抵达柬埔寨机场。赖新娇和同学林杏芙以及众多柬埔寨华侨青年,早早就在机场等候迎接周总理。当天,在去柬埔寨王宫的道路两旁站满了自发出来保护、欢迎总理的华侨华人,他们在马路两边和公共场所自动形成纠察线进行保护。
在柬埔寨王宫前,周恩来总理热情洋溢地对广大华侨青年讲话,鼓励华侨华人要融入居住国,为当地政府贡献力量。在谈到新中国建设发展时,他激励华侨青年回国投身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行列。赖新娇和许多在场的热血青年,为总理的讲话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回祖国信心更坚定了。如何才能从柬埔寨回到中国呢?赖新娇似乎还没想过。初次出国的她,对柬埔寨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凭她越南学生的身份到柬埔寨政府申请回中国,更不可能。
在进退两难的时候,林杏芙的舅舅通过朋友的帮忙,终于为赖新娇买到一张“身份证”。该身份证是当地一位因故去逝的女孩。拿到“身份”的赖新娇,马上与朋友林杏芙找到一家当时专门协助华侨青年办理回国的中介组织,委托其办理。然而,原先说好与赖新娇一起回中国的林杏芙,因男朋友还未回来而推迟了申请。
这天,在林杏芙家等待批复已多日的赖新娇,显得有些急躁和坐立不安。中午,两个警察突然出现在林杏芙家门口,并以“冒充他人”的罪名把赖新娇带回警局。处在悬崖边的赖新娇临危不惧,坚决否认。由于没有更多的证据材料,警察只好把她临时扣押。当晚,林杏芙前来警局探望,赖新娇请林杏芙代为向金边的同学借钱,并塞给警察小头目。收了钱的警察第二天就放了赖新娇。紧张的赖新娇,一连几天都不敢外出,老老实实呆地林杏芙家里。
三天后,赖新娇终于盼到批准回中国的通知。为防节外生枝,细心的她第二天就筹钱买机票飞往香港。尽管从小住校养成独立思考、处事镇定的习惯,但飞机起飞前一刻,赖新娇的心还是忐忑不安。她暗自高兴终于踏上回国的道路了,可她又在想,海关会不会识破她的身份呢……现在,回想当时的情景,赖新娇还是心有余悸。
经过近3个小时的飞行,飞机终于平稳地降落在香港启德机场,赖新娇才如释重负。接到消息的舅舅,一早就在机场等候。见到舅舅的那一刻,赖新娇油然而生回家的感觉。在柬埔寨辛劳奔波,遭受离奇曲折的回国路,让这位刚走出校门的少女过多、过早地承受复杂社会所赐予的精神压力。受姐姐的委托,舅舅苦口婆心再次劝赖新娇回越南或留港,可执意回国的她,只与舅舅及亲人相聚了数个小时,随即乘火车过深圳罗湖,直奔祖国而来。
“新”的生命
1957年春,罗湖口岸。赖新娇踏入罗湖,远眺天边,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祖国山岭,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她真切地感受到了那迎面轻抚的丝丝春风,内心得到平静与宽慰。想到就要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开始耕耘自己的人生,再也不会过着那种寄人篱下,看别人脸色行事和担心受怕的“海外孤儿”生活,赖新娇感到无比激动。
五四短装发式,白衫黑裙,白袜黑皮鞋的典型侨生装扮,让人一眼就能从众多的旅客中分辨出来。侨联干部的热情接待、嘘寒问暖让赖新娇倍感亲切。赖新娇至今也不明白,侨联组织是如何知道并来罗湖接她的。得知赖新娇想到北京读书的愿望,宝安侨联还派一名干部专程陪她到广州华侨招待所。往后在上北京的行程中,赖新娇都得到非常周到的安排和接待。
因为赖新娇是侨生,被安排到北京华侨补习学校学习。由于在越南时已接受正规华文学校的教育,赖新娇很快就适应北京的学习。课余,学校常组织侨生到北京各高等院校参观,希望侨生们日后报读并留北京服务。可自小在南方长大的赖新娇,似乎更加眷恋广东的生活环境。同年7月,赖新娇参加了高考并考取了广州暨南大学。
与北京华侨补习学校的同学们惜别后,赖新娇回到广州暨南大学,她被安排在水产加工系。大学的生活既紧张又温馨。其时,暨南大学有许多侨生,他们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侨生们的理想和目标是一样的,他们要学习知识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开学后的第四个月,学校安排学生到广东北海(现属广西)水产加工厂见习一个月。在工厂里,学生和工人一起工作、生活,而资深的水产技术人员常在车间里给学生们上课。在暨南大学期间,学校老师、领导对侨生学习生活非常关心,考虑到大多数侨生都是远离亲人回祖国学习,因此常组织学生联欢或外出活动,使学生感觉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为了培养侨校师资,在暨南大学学习一年半后,赖新娇和几位优秀学生被动员到中山大学数学力学系师资培训班学习,以作毕业后留校任教。专门开设的师资班共有两个班,学生来自各省市单位推荐来的在职人员、部队军人,也有应届学生,个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年长的同学常帮助和指正青年同学在衣着、生活等方面的不足,而青年同学却在学习方面给予年长同学帮助,大家取长补短,相处融洽。
1961年中大毕业时间将近,学校安排学生到海南岛海英港实习。海南岛的实习生活是繁忙和辛苦的,因此时间也过得飞快。毕业分配时,由于被认为是刘少奇培养的学生,同学们不再被安排回暨大任教,而回到地方服务。在省教育部门的安排下,赖新娇来到中山任教。其时,中山县政府已设教育局,教育事业较解放初期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山纪念中学、石岐第一中学已是省内重点中学。在众多可供选择的名校中,赖新娇却选择到小榄中学任教。
特殊任务
1966年冬,已完全融入小榄工作生活的赖新娇,迎来了她爱情婚姻的结晶——大女儿的诞生。在夫妻两人还沉浸在拥有女儿的欢乐中,学校人事部门送来了上级部门的一份加密通知,要求赖新娇立即到广州接受一项培训。还在产后恢复期的她二话不说,爽快地接受了任务。赖新娇从未忘记祖国对自己的关心和栽培,在广州(河南)公安学校,赖新娇和十几位青年接受为期近半年的强化训练,学习专业越文、对外贸易、时事政治等知识。
其时正值“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再加上学习时间短任务重的原因,学员间极少有互拉家常,互通信息的活动。大家都全力以赴地把所有精力投入学习中。何况此次培训目的是选拔优秀翻译人员到北京协助相关部门工作,因此学习气氛严肃、紧张。
1967年7月,赖新娇和同班的五位同志,被广州部队来的干部选中并送去北京。这时,赖新娇才知道此次到北京的任务,是协助接待将要到来的越南留学生。赖新娇被安排到中央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工作。在北京期间,她陪同参加了多场外宾接待,然而越南的留学生却迟迟未来。11月,中央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得知此批越南留学生已被苏联“请”去,赖新娇的任务也因此结束。然而赖新娇优秀的表现,却得到了单位的认可,人事部也再三挽留她留在北京或上海,甚至愿意协助她把家眷迁来。可小榄这片热土像一块大磁铁,牢牢把赖新娇的心吸引住……
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
正如赖新娇所说,她似乎命中注定与小榄的教育结缘,与广大小榄的师生结缘。曾辗转北京、广东多个城市的她,最后还是选择中山,扎根在小榄,施展自己的才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