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丽中山 >> 正文  


【中山云上年味馆】③中山十大传统小吃,你喜欢哪款?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9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由中山市商务局举办了“寻味中山 传承美食——中山十大传统名菜、小吃”评选活动,经各镇街商务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推荐、餐饮单位自主申报、网络投票、评审委员会评审、公示等流程,最终评选结果新鲜出炉,小侨带你一睹为快!


中山十大传统小吃


三乡濑粉


微信图片_20230120093811.jpg


三乡濑粉始于清嘉庆年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粉条细长而富有韧性,粉质韧滑爽口。其美味的精髓除了粉条本身的口感,还在于以猪骨、大地鱼等熬制而成的上汤,再加上烧鹅、白切鸡、叉烧等配料,味道鲜美,驰名省港澳,是“广东百种传统特色小吃”之一。


沙溪芦兜粽


微信图片_20230120093816.png


端午节包芦兜粽作为隆都传统饮食习俗之一,已被列为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芦兜粽一般选取种植期满三年的芦兜叶,按个人喜好,在糯米中加入红豆、绿豆、花生或烧腩肉、咸蛋黄、鸡肉、冬菇等材料,制成一字平口形式封口的粽子。传统做法会以谷糠生火,再把粽子放入特制大瓮中煨煮,粽子绵糯,咸香适中,夹带芦兜叶的淡淡清香,别有一番风味。


沙溪大煎堆


微信图片_20230120093819.jpg


俗语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 煎堆寓意吉祥,是传统的贺年食品。沙溪大煎堆形如篮球,内里空心,薄脆香甜,上桌时十分吸引眼球。食用的时候需要剪开成片,大家一起分享,其乐融融。


石岐粉包


微信图片_20230120093822.jpg


石岐粉包,是陪伴老石岐人多年的早点之一。很多长辈每日早起路过摊档都要点一份粉包加一碗粥做早餐。粉包之所以美味是要将猪肠粉摊开先裁成一块块的粉皮,再包入猪肝、瘦肉、沙葛等炒香的馅料后,将粉皮折成方形的包状。蒸好后的粉包,粉皮中渗入浓郁的滋味,唤醒人们美好的一天。


三丫苦茶果


微信图片_20230120093826.jpg


每逢农历三月,地处五桂山南麓的三乡村民,便会采集山上野生的三丫苦,其树杆可用作凉茶;其树叶和大米一起混合,舂成粉后则可制作成三丫苦糕点,供家人及亲友食用。三丫苦带有淡淡的苦涩味,三乡人流传:“三月初三,吃了三丫苦不怕蚊咬”的谚语,正是看中它清热消炎的功效。


崖口云吞


微信图片_20230120093831.jpg


崖口云吞以皮薄肉少著称,个头虽小,但在汤水中清透分明,内里馅料隐约可见,更显小巧玲珑。它的汤底看似其貌不扬,却异常鲜味,肉馅肥瘦均匀,肉香浓郁。无需添加什么特别的调料,仅凭云吞的滑、嫩、香,就足以让人记住它的名字。


五桂山米仔头糕


微信图片_20230120093835.jpg


中山人将土茯苓唤作“米仔头”,据说它有清热解毒的保健作用。米仔头糕之所以是小吃中的“佼佼者”是因为中山的大街小巷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叫卖它的声音,此道美食取材自五桂山生长的土茯苓,冷藏后口感更佳。若觉口味清寡略带甘苦,可加入蜂蜜或炼奶拌吃,简单又养生。


栾樨饼


微信图片_20230120093838.png


栾(luán)樨(xī)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及岛屿上的菊科植物,具有清热消炎、祛风除湿的功效。栾樨饼是珠江三角洲一带的特色小吃,在中山十分普遍。在农历四月初八,当地人除了会舞龙舞狮,开展民间艺术大巡游,也会采摘栾樨叶做饼吃。


蕉蕾粥


微信图片_20230120093843.jpg


一碗蕉蕾粥,满溢岭南乡土风味。蕉蕾,即芭蕉或者芭蕉的花蕾,具有解湿毒、润胃肠的保健作用。用蕉蕾煮出来的粥,粥色奶白,粥气清香,佐以鱼蓉或鸡丝,更加鲜甜,且营养丰富。


海洲鱼饼


微信图片_20230120093846.jpg


清末民初,海洲村村民便开始利用鱼塘养殖的鲮鱼制作海洲鱼饼。最初,村民主要是制作给家人食用,特别是在喜庆节令、婚姻嫁娶、弥月寿宴的宴席上,更是必不可少的食品,以表团圆之意。后来渐渐有村民将鱼饼拿到集市上出售,吸引村民及周边的百姓前来购买。海洲鱼饼外脆内嫩,吃起来爽口弹牙,鱼味十足。


中山独特的山水和物产

为我们呈上

众多舌尖上的美味

对于传统美食的创新和传承

中山人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食过美食万千

最爱不过这口“乡愁”

哪道美食最能撩动你的味蕾呢?


上一条记录:去年我市交通建设总投资256.06亿元,下一条记录:【中山云上年味馆】中山的过年小吃,是否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