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有条槟榔山村不产槟榔,因这段历史广为人知!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9日 来源:中山发布
乡野、暖阳、青山、绿水
崇山峻岭的五桂山里
有个叫“槟榔山”的自然村
这里没有槟榔树也没有槟榔
据介绍
村前有一座山形状酷似槟榔
故而名为槟榔山村
槟榔山村属南桥村委会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
古琪胜之子古安秀
从马鞭埔(今马溪)迁此建村
山村聚落在
五桂山主峰西麓呈线状分布
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
与砖木结构平房各半
村中自然风景秀丽
街道干净整洁
行走其间,鸟语花香
倍感清凉舒爽
在这里,时光慢慢流淌
初夏的微风拂面
温暖湿润
村中街坊劳作闲聊
弄花饰草
每家每户大门口都
摆放着植物盆栽
娇艳绽放的花儿点缀街巷
静谧的槟榔山村里还藏着一段
激动人心的革命往事
1944年10月
中区纵队在五桂山槟榔山
古氏宗祠宣布成立
1945年1月
珠江纵队在中山宣布成立
统一领导和指挥
珠江三角洲的人民抗日武装
宗祠不大
但它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承载了特殊的历史使命
古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
距今近两百年历史
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这座两进的宗祠是硬山式顶
前进为砖木结构
后进为台梁式木架构
中间有天井
周边郁郁葱葱、群山环抱
就是这样一处宁静祥和的地方
曾经是珠江纵队司令部
共产党领导珠三角人民
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1943年,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成立,并以中山五桂山为根据地向平原发展。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以五桂山为中心,建立了抗日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
1944年,中区纵队成立,随后500人的主力告别五桂山区,根据部署挺进粤中,之后经中共中央批准,原中区纵队一分为二,珠江地区的部队成立珠江纵队。1945年1月,珠江纵队在中山宣布成立,后来这支队伍逐步发展到3000多人,成为南粤敌后抗战一支重要力量。
据介绍
珠江纵队在五桂山
经历大小战斗140多次
有340多位革命先烈
永远将忠骨埋葬在这崇山峻岭之中
青山埋忠骨 事迹永流传
沿槟榔山路往前行进数百米
可见伴路而流的溪水旁
耸立着一座烈士纪念碑
这就是十六烈士纪念碑
它记载了1945年5月
在槟榔山村发生的一个悲壮故事
当年,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军4000余人对五桂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珠江纵队奋起反击,在激战中,16名游击队员被困在一个破炭窑里,断粮7天。为查明敌情,他们派出1名队员下山侦察。这名队员刚下山就不幸被捕,敌人派出大队人马严密搜山,游击队员因多日未曾进食,身体极度衰弱,无法转移而全部被俘。
日军将16名游击队员押解到石莹桥溪边的一块大石上,进行酷刑审讯,游击队员们英勇不屈,拒不透露半点主力部队的情况。敌人怒将16名游击队员在石头上肢解杀害,烈士鲜血染红了溪流。后人把那块石头称作“劏人石”,如今就位于烈士纪念碑旁。
古氏宗祠周边将大变样
五桂山南桥村正开展《美丽宜居村庄三年规划方案》,将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起来,在市配套300万元资金的基础上,五桂山街道投入了500万元,在古氏宗祠所在的槟榔山村打造红色旅游线路。
五桂山街道南桥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将在入村路口的位置增加40个停车位,并新建一个约80平方米的公共厕所。此外,古式宗祠旁的空地将打造一个英雄广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相信借迎接建党百年的东风
槟榔山村将迎来崭新的面貌!
上一条记录:美醉!中山这些地方的油桐花开了!下一条记录:【红色侨路看中山】第1期 孙中山故居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