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要闻 >> 正文  


天涯未远念亲恩——美国华侨萧昆锡的故土深情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2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美国华侨萧昆锡的故土深情▲


要多少次的回望,才能记得故乡的模样?对于18岁就离开家乡远赴大洋彼岸打拼的萧昆锡来说,这个数字已经有些模糊。但追随他的脚步,大涌镇南文社区巷陌街角,每一位迎面走来的乡亲姓名,以及一口原汁原味的乡音,都在诉说着答案,那是花甲老人的故土深情。


640.jpg


萧昆锡回到自己的家乡——大涌镇南文社区。


640.png


640 (1).png


640 (2).png


大涌镇南文社区巷陌街角。



清末,蔡、萧、林姓人始祖同在一山的东南两边立村开族,其时此山南北临海涌,故名大涌。三族姓人丁兴旺,安堂分出,而蔡、萧两族地处大岚山丘之南,乡民祈望多出文人,故称南文。萧氏在南文是大姓,族人崇文重教,在困难年代,尽管吃饭都成了难题,但是村中的南文光裕学校(如今的南文幼儿园)却弦歌不辍,这里保存着萧昆锡最美好的故土记忆。


640 (3).png


南文光裕学校保存着萧昆锡最美好的童年记忆。


640 (4).png


640 (5).png


南文的一砖一瓦,令萧昆锡魂牵梦绕。



穿过弄堂、蚝壳墙,孩童们的欢笑嬉闹声,把萧昆锡的记忆带回了童年。这座建成于1933年的学校,由三层的主楼及两间附属房屋组成,中西合璧。学校旧址还保留了1933年书刻的“儒宗”“高瞻远瞩”“开拓心胸”等匾额,另有楹联“捷足先登始信后来居上,广怀高寄须知前望无穷”。可见乡人对重建后的南文光裕学校寄予了厚望,希望旧时兴学之风能够延续,也望后辈子孙能够传承教化、兴旺文脉,成就一乡福祉。


640 (6).png


萧昆锡回到南文光裕学校,回忆童年时光。


640 (8).png


学校里的孩子正在上篮球课,现场充满欢乐嬉闹声。


“小的时候很调皮,经常逃课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喜欢在学校打乒乓,但因为家里很穷,总是吃不饱饭,所以也会去山上偷柴、偷荔枝,尽量找可以赚钱的地方,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时常都去家里劝我妈,说如果我不读书、不识字,将来更加困难。那时国家推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个班上有50个学生,她就偏偏选择了我这个又怪又调皮的学生‘三同’。她和我妈妈一张床,我自己一张床,晚上一起劳作,一起除草,督促我不要放弃学习,在她的激励下,我读完了小学”。


然而命运多舛,在饥饿中成长的萧昆锡又面人生更大的打击——父母先后病逝,他不得不一夜成熟,考虑自己的吃饭问题,虽然乡亲的接济能解燃眉之急,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待在家里,又无营生可谋,他只能想办法辗转前往美国。


萧昆锡勤勉努力,一边在成人学校学习英文,一边在餐厅打工,语言过关后,他开启了一周七天两份工作的模式,他笃信只要肯拼搏,定能出人头地。几年时间存钱买房,创办海鲜肉食公司,既做门市又兼批发,赚了钱买股票和物业,他赢得了人生第一桶金。生意越做越大,经营的饭店也成为三藩市当地有名的中餐馆,食客纷至沓来。他还担任美国华人商总会副会长,为华人搭建交流、交友和互助合作平台。


虽然生活品质与在故乡时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依然挂记故乡,而后凡是时间允许,他总会回到家乡,捐资助学、为老人会筹款、探望乡亲。在曾经留下过美好记忆的南文光裕学校,萧昆锡登上屋顶天台,顺着他手指着的方向,一棵大榕树挺立在民宅之间,那里曾经是他的家,“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明月朗相对念母亲,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怀念怎不悲莫禁。”他哼唱起了粤语经典老歌《念亲恩》。“我离开后祖屋就卖了,父母在世,没能尽孝道,这是我终生的遗憾。但是无论我走到多远,这里永远是我出发的地方,是我的根。”


640 (9).png


虽远在大洋彼岸打拼,但萧昆锡依然挂记故乡。


640 (10).png


“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 萧昆锡哼唱起了粤语经典老歌《念亲恩》。


640 (11).png


对萧昆锡来说,无论走到多远,南文永远是他的根。


◆◆◆

Yearning for Home


Kenneth Siu, a Chinese American, was born and grew up in a poor family in Nanwen community, Dachong Town, Zhongshan City. When Kenneth Siu was young,  his parents were too poor to seek medical treatment when they got sick. After his parents passed away, he found a way to get ahead. Later he applied to 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working seven days a week in the America, Kenneth Siu used the money he earned to buy properties. Whenever he has free time, he always returns to his hometown to donate money for education, raise funds for the elderly, and visit his fellow villagers. "After I left my hometown, I sold our ancestral home. With my parents still alive, I wasn't able to fulfill my filial duties, and that is my lifelong regret. But no matter how far I go, this place will always be my starting point, my roots," he said.


上一条记录:郭文海主持召开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工作下一条记录:做好新时代“侨”文章!阜沙镇召开第五次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