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建议火炬开发区扩区扩容
破解发展空间瓶颈 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8日 作者:记者 隋胜伟 来源:中山日报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今年全国两会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仍是重要主题。结合中山发展实际,全国人大代表、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继续为中山高质量发展发声,他建议支持火炬开发区扩区扩容,破解发展空间瓶颈,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为中山加快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破解瓶颈和把握机遇的现实需要
张传卫说,经过30多年的发展,火炬开发区诞生高新技术企业425家,明阳智能、康方医药、联合光电等一批科创龙头企业从这里崛起,培育了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为中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火炬高新区是中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和主阵地。然而,2017年至今,火炬开发区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断下降,高新区“主阵地”“主引擎”的支撑日益弱化。
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新项目和土地之间的矛盾、发展空间的瓶颈。1995年以来,火炬开发区总体土地面积未进行过调整,在首批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排名倒数。反观其他地区,近年来,全国超40家高新区普遍采取了扩区扩容管理,在全国高新区实现争先进位。其中不乏深圳高新区、东莞高新区、珠海高新区等周边案例,其中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容14倍,从原来的11.52平方公里扩为159.48平方公里。
张传卫认为,中山火炬开发区扩区扩容步伐已严重滞后,要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崛起,亟待从更大格局、更快速度谋划扩区扩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高新区,打造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火炬开发区急需通过扩大管理范围来破解发展空间瓶颈,实现产业统筹布局、创新资源整合协同配置,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
为充分把握“双区”建设重大机遇,中山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火炬开发区等重大发展平台。今年的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头号工程”,建设“3+4”重大功能平台,充分发挥火炬开发区创新发展主引擎作用。张传卫表示,火炬开发区在高端装备制造、健康医药、光电信息等三大支柱产业具有稳链、补链、强链、控链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好“双区”建设的集聚效应、协同效应、战略效应,为中山深入推动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加快与湾区城市互联互通、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培育新动能打造世界一流高新区
张传卫建议,支持火炬开发区加快扩区扩容,推动翠亨新区、南朗、三角、民众一并纳入火炬区统筹规划发展。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品牌、政策、管理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高新技术区,实现区域产业统筹布局、创新资源整合协同配置,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和粤港澳大湾区重大产业平台,赋予平台重大创新发展新动能,为推动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提供重要支撑。
为推动火炬开发区扩区扩容,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张传卫在建议中还提到了相关举措,如建立完善高新区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制定和出台高新区创新扶持政策,围绕科技创新以及产业发展需求,在创新型企业培育和扶持、人才吸引、科技金融创新、创新平台建设、土地出让及保障房建设等方面研究制定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营造最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张传卫还建议整合科技创新型资源,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创新资源对各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高新区优先布局大学、科技基础设施、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
张传卫还在建议中提到,创新产业空间开发建设和管理政策,提高土地等产业空间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宜居宜业新区,制定和实施公共配套设施和园区环境提升计划,打造定位精准、产城融合、服务完善、产出高效的人文生态美丽高新区。编制创新型产业用房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计划,制定高新区投融资体系建设政策,调动社会多元资本,促进园区孵化器、加速器、创客空间、专业园等孵化载体的建设,强力支撑高新区加速发展。
上一条记录:勇担使命 在新征程上书写志愿服务新篇章下一条记录:传承弘扬雷锋精神 争做志愿服务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