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要闻 >> 正文  


一家三代接力创业 带动乡亲齐奔小康

板芙镇罗萍芳致富不忘乡亲,联合其他养殖户组建养殖合作社,共同拓展事业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5日 作者:记者 谭华健 来源:中山日报

p1_b (1).jpg

罗萍芳巡视鱼塘。记者 夏升权 摄

“我们自己养殖的有千亩鱼塘,还带动其他三个养殖户加入合作社规模化养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板芙镇创绿无公害水产养殖合作社经理罗萍芳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质量的水产品更受欢迎,凭着一条“叉尾鱼”,养殖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叉尾鱼“游”向全国市场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开始养鱼了,不过那时以四大家鱼为主,养殖面积不过100多亩,直到2015年才确定养殖叉尾鱼,并打出了品牌。”罗萍芳说,由于养殖技术提高,流通条件改善,他们养的鱼“游”向了全国各地。

  罗萍芳一家现在经营了约80口鱼塘,有超千亩的养殖面积,一年四季有鱼出塘,成了远近闻名的叉尾鱼养殖户。“过去销售范围集中在广东地区,现在打开了全国销售市场,而且都是大货车直接到塘头来拉货,最远销售到兰州。比如,湖北那边喜欢吃烤鱼,叉尾鱼很适合做烤鱼,在湖北的市场非常好。”

  罗萍芳讲起了她家的养鱼史。上世纪90年代,罗萍芳的丈夫先做起了化工贸易,并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后,夫妻俩承包了180亩鱼塘。经过6年的摸索,鱼塘养殖赚到了第二桶金。

  随着国家推出支持农业的系列政策,夫妻俩加大力度发展农业,2015年,成立了中山市板芙镇创绿无公害水产专业养殖合作社,承包了上千亩鱼塘,并定位为专业养殖叉尾鱼,从鱼种到饲料再到销售,实现一体化经营管理。罗萍芳说,在前三年的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汲取经验教训后,合作社在南海环球市场设立了档口,打出了创绿水产名声,并借助这一平台打开了全球销售市场。如今,合作社年产叉尾鱼200多万公斤,年产值逾2000万元。

  ■三代人创业接力,致富不忘乡亲

  1973年,罗萍芳出生于中山浪网,1992年从中山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从事教育和包装印刷行业,2009年至今担任板芙镇个私协妇代会主任,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百姓的生活巨变。

“以前读书时,中山港大桥还没有建好,从浪网去中山师范需要坐船,上岸后再骑单车,非常不方便。” 罗萍芳回忆,师范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板芙小学教书,后来下海创业。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罗萍芳的公公决定承包板芙化工厂,并请了近40名工人,每天起早贪黑,把化工企业经营得红红火火。“由于创业早,家里在改革开放时生活水平就有了明显提高,可以说那时已朝着小康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罗萍芳说,随着化工厂经营规模扩大,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

  罗萍芳的丈夫毕业后,也走上了创业路。后来,夫妻俩共同经营水产养殖。2018年,罗萍芳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后,也投身到公司的水产养殖中,儿子的加入更是增强了罗萍芳夫妻的信心。为了提升现代化管理能力,在儿子的帮助下,罗萍芳家的鱼塘投喂机全部改为自动化,增氧机全部增加自动报警功能,人工装车也改为电动吊机搬鱼装车,还建立公司网上销售平台等。通过智能化改造,1000亩鱼塘只需雇用12名工人。工人工资从上世纪90年代的每月650元,到如今已是每月平均5000元,带动工人共同奔小康。

  罗萍芳致富路上不忘乡亲,在她的带动下,板芙镇养殖户成立了合作社,现共有4户社员,在养殖上更注重有机养殖,提供高质量的水产品。“在合作社的协助下,今年疫情期间叉尾鱼的总养殖量反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成。”罗萍芳说,希望能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富起来。她相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质量的水产品前景会越来越好,小康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上一条记录:《风起》明日首演 门票免费分发下一条记录:12名网络安全宣传大使获颁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