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要闻 >> 正文  


凿岩棒变“绣花针”巧除海底“拦路虎”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4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基槽E7-E8管节段岩石精挖于近日完工并通过验收,意味着深中通道的海底隧道工程最大的“拦路虎”之一被清除。记者昨日采访中欣喜地了解到,该工程之所以摒弃常规的爆破法,而采用目前的精挖工艺,很大原因就是为了保护这里的中华白海豚的洄游区和珠江口的生态环境。

  7月15日6点15分,“金建”轮完成设备仪器检查;6点17分,“金建”轮完成凿击定点、定深的设置;施工人员操作扒杆,重达35吨的凿岩棒由甲板移动至水面,只听见“哗啦……嘭!”一阵巨响,凿岩棒以每分钟850米的自由落体快速冲向海底,水面上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E7-E8沉管基槽开挖的最后一击完成了。这两个管节基槽开挖完成,也标志着国内首例深水深槽岩石精挖工艺成功实施。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将由32节深埋在伶仃洋海底40多米深基槽内的沉管组成。尽管深中通道与港珠澳大桥仅相距38公里,但水下环境却差别很大。记者从深中通道岛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看到,深中通道的E6—E13、E23—E30沉管基槽区域遍布着30万立方米的全风化花岗岩及强、中风化花岗岩;尤其是E7-E8管节段所在海底,又是岩层硬度最高的区域。

  “E7-E8管节段的基槽开挖,需要重复上万次的凿击。”中交广航局深中通道项目负责人介绍,从今年3月起,白天由“金建”轮打头阵,用凿岩棒对连片、较坚硬的花岗岩进行凿岩破碎;晚上,由曾参加过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金雄”轮接力,利用巨型抓斗将凿碎的岩石抓起,进行清礁处理。按施工标准,“金雄”轮“巨手”在海底施工的误差范围必须控制在0.6米以内,难度可想而知。

  在施工前,有技术人员曾建议按照常规的水下爆破法来对付海底岩石。然而,施工方考虑到该区域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和中华白海豚的洄游区,水下爆破不仅妨碍粤港澳大湾区数条水上交通主干道的正常通航,还会对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巨大影响,最后采取了费时费力的凿击精挖施工法。“这个方案肯定比直接爆破要费时费力得多,但它最明显的优点就是能有效降低施工对航道通航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国内深水深槽领域首次登场的凿岩棒。”中交广航局深中通道工程项目负责人说。

  7月20日,E7-E8管节段基槽开挖工程顺利通过验收,为深中通道建设扫除了第一大“拦路虎”,为后续沉管浮运安装奠定基础。


上一条记录:陈旭东到企业一线调研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下一条记录:陈旭东调研革命老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