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要闻 >> 正文  

“打工妹”出身的全国人大代表米雪梅,用个人奋斗诠释幸福人生的真谛——
梅花香自苦寒来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5日 作者:隋胜伟 程明盛 方英恩 来源:中山日报

  今年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一位从“打工妹”成长起来的全国人大代表,介绍了自己到广东21年的奋斗经历后,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她:“你的名字就像你的经历一样,梅花香自苦寒来。”

p1_b (1).jpg

  一夜之间,经由媒体传播,人们记住了她的名字——米雪梅。


  10月24日,正在广东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深圳“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后,与广东省有关方面代表亲切交谈,米雪梅就在现场。总书记跟米雪梅握手时,听米雪梅自我介绍,一眼就认出了她。


  232天里,习近平总书记与“打工妹”出身的全国人大代表米雪梅两次面对面交流,成就一段佳话。


  人们想知道,米雪梅有着怎样的人生履历,这朵傲雪梅花经历了怎样的苦寒考验。


  


  走近米雪梅现在的工作单位——广东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远远就被楼顶上“梅花香自苦寒来”七个红色大字吸引。联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赞誉,读懂了一个企业乃至一座城市的荣耀。


  走进米雪梅所在的客户服务部工作区,远远听到米雪梅清脆、急促的声音:“娴姐,娴姐,来一下!”


  米雪梅的办公室跟开放的员工工作区紧挨着,想起要找员工说事,坐在自己位置上朝门外喊一声,整个办公室听得真切。


  同事说习惯了米雪梅的工作方式,简捷、干脆利落。


  身边很多人认为,米雪梅打小就是这种性格,她自己却给出了相反的答案:“小时候可不这样。”


  1975年生于甘肃陇南市礼县农村的米雪梅,从小性格要强,很多次犯错惹母亲生气,她宁可挨打也不低头。因为这种性格,小时候在家和学校没少“吃亏”,她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像个“受气包”。正因这种倔强,她比身边人显得更有主见。


  儿时,米雪梅并不叫这个名字。那个年代,父母按照家族字辈给她起了一个大众化的名字。老家的课堂上,她经常遭遇一种尴尬,老师喊到她的名字,几个人同时抬起头。


  “老挨欺负,我想让自己坚强点,就取了现在这个名字。”米雪梅说,她欣赏在冰天雪地里绽放的梅花,借着报考高中办身份证的机会,背着爸妈跑到派出所改了名。


  


  1997年2月,春节过后不久,一辆从甘肃开往广州的绿皮火车上,22岁的米雪梅形单影只,身边多是跟她一样年轻的面孔,有着相似的经历。


  这次远行,是她自己决定的,没有同行者。


  出行前,她在老家培训机构学了裁剪,她的心里有个目标,到广东的制衣企业做一名车缝工。她想像父辈们一样成为一名工人,也想早些分担家里的负担。


  当年,身处礼县农村,电视上关于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的片段反复出现,激荡着跟她一样的年轻人。那时,米雪梅身边很少人南下打工。米雪梅从媒体报道中捕捉到一个细节,广东制衣业发达,需要大量员工。位于珠三角的中山市,当时休闲服装业闻名全国。她到中山不久,沙溪成为“中国休闲服装名镇”。


  对大多数人来说,做出南下打工的决定并不容易。


  米雪梅跟身边朋友说起南下的打算,问了好几个人,大家犹豫不决,最终都拒绝了。


  “你们不去,我去!”她跟亲友借了400元钱,一个人前往广东。


  踏上广东这片热土,迎面是万千人流汇聚的广州火车站,人声鼎沸的广场。广东给米雪梅留下这样的第一印象:年轻人特别多,像个顽皮的孩子,躁动、叛逆,但充满活力。最吸引米雪梅的,就是这种活力。


  买火车票,住一夜旅店,再买完前往中山的汽车票后,她出门带的钱仅剩一百多元了。从一路上的兴奋回到现实,米雪梅开始担忧第二天的生计。来到中山,她第一时间跑到工厂应聘。


  “身上就剩100多块钱,我要赶紧安顿下来啊。”米雪梅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记忆深刻。


  米雪梅找到一家制衣企业招工处,招聘栏上从上至下,各种岗位都有资格要求。她看到自己一心向往的裁剪岗位,清楚地标着要有工作经验。那时找工作竞争大,米雪梅想想口袋里剩下的钱,只能先保证应聘的成功率。


  她将目光从招聘栏上方移至最下,落在门槛最低的保安岗位上。


  这个岗位跟她的梦想相差太远,却是她苦寒考验的开始。


  


  一个年纪轻轻、知书识礼的女孩子,混迹在身强体壮的男保安中间,有一种隐隐的孤独。


  米雪梅知道,自己不属于这个群体,必须挣脱这份命运安排。


  于是,工作的间隙,她没事就往车间跑,边做边学。


  半年后,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做事踏实,她就被调到办公室做数据统计员。


  21年里,米雪梅做过保安、统计员、跟单员、厂长助理、质量控制主管、客户经理,直至现在的客服部总监,人生理想在制衣行业实现了,背后的付出令人感慨。


  进门时米雪梅呼唤的同事叫郑浣娴。听完米雪梅快节奏的工作吩咐,郑浣娴大步离开。记者叫住她,问了她一个问题:“能适应米雪梅的工作风格吗?”郑浣娴笑笑说:“我们共事十多年,早就习惯啦。”在她眼里,米雪梅是公司出了名的“工作狂”。


  郑浣娴说起两件事。有一次,公司有批货里近500件衣服出错,埋在上千箱货物堆成的“小山”里。米雪梅带人到车间,自己爬到“小山”上,一件一件翻,翻了几个小时,终于找到问题所在。前不久到车间,她一眼看出产品的衣领包装不整洁,马上要求整改。


  同事肖军说,米雪梅熟悉业务,总是能找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


  见米雪梅工作太较真,有同事心疼她,善意提醒她:“是不是有点‘多管闲事’?不能让别人来干吗?”


  “人不能太计较得失。”米雪梅回应道。


  


  年初的全国两会上,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她说出了千千万万外来务工人员的心声。她说,作为一个母亲,非常希望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满足日益增长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以解后顾之忧。


  习近平总书记回应说,城乡就是要良性互动,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打工妹”出身的米雪梅,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诉求有着切身感受。


  没结婚的时候,她一个人怎么都不觉得苦。2000年孩子出生后,她没办法上班,丈夫的工作也遇到问题。最低谷时,她和爱人节俭度日,却从未因家庭困难闹过矛盾。她说,爱人的谦逊包容,给了她家的温暖。


  买了房子后,她将老人和孩子接到身边,一家人从此团圆。2009年中山市在全国率先实施积分入学制度,她成为最早的受益者之一,孩子进了当地公办学校。


  她希望外来务工人员都像自己一样幸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政策呵护,在第二故乡安居乐业。


  给习近平总书记的汇报,是她当选广东省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后,与身边外来务工人员交心的最大感受。


  在工作的城市,米雪梅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及孩子集中的地方,倾听他们的心声。米雪梅还实地了解所在城市学校建设情况,跟政府部门探讨如何应对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超过户籍人员子女问题。如今,她所在的中山市,2018—2019学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占比达到58.5%,大大超过户籍人员子女。


  米雪梅说,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需求,中山今年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学校共40所。学校建设不断加快,教师力量配备问题也不容忽视。她正在联系周边城市的几个代表,把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归纳梳理,准备向省和国家相关部门反馈,让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孩子平等享有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而今,她不再是那个只身南下的“打工妹”,但她觉得,跟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距离一直很近。跟同事、朋友和外来务工人员接触,她经常为大家打气:“扎根基层一步一个脚印,我也是从基层一步步走出来的。”

上一条记录:中山企业赶赴“进博会”下一条记录:锻造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