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代会中山代表关注民生热点
解决好“二孩”时代公共服务诉求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8日 作者:本报记者 郭锦润 夏升权 来源:中山日报
全面“二孩”时代,生还是不生?这是摆在许多家长面前的一道大课题。据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相关调查显示,80%左右的父母在选择是否生育第二个孩子时,首先考虑的是公共服务因素。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二孩”话题成为中山代表关注的热点。大家呼吁,大力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综合配套措施。
●通盘考量学位需求与师资需求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扶持力度,保障“二孩”政策实施后的学位需求。对此,省人大代表、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刘燕认为,这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高度重视,但在关注学前教育之余,也应未雨绸缪、通盘考量,及早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位和师资需求作出规划。
刘燕说,“二孩”政策经历了“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三个阶段,其中“双独二孩”的这批孩子,将在2018年进入小学。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学龄儿童增加造成师资力量缺口,另一方面“二孩”政策本身对教师队伍也带来了冲击。尤其在小学,女老师占大多数,希望政府对师生配比标准进行再优化。
刘燕同时建议,拓展高素质学生进入教师队伍的渠道。优质学位供应紧张的背后,其实是对优秀老师的渴求。希望扩大师范专业的规划设置,发展起广东自己的高素质教师培养渠道。除了加大对传统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也可考虑在重点高校设立教育学院。
●从物质精神层面提升儿科医生保障
近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让大小医院的儿科奔忙起来。“孩子生病,全家出动”,医院儿科供需矛盾,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省人大代表、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主任张翠梅感慨说,“二孩”政策效应逐渐显现,但儿科医生的流失日益严重。无论是儿童医院还是综合医院,儿科医生供不应求、“招人难”已成普遍现象。
张翠梅援引的几组数据显示:高达67%的医院有儿科医生离职,46%的儿科医生辞职后选择非儿科科室,22%的彻底转行;2016年,全省儿科门急诊达6278万人次,住院184.8万人次,工作量位居各科之首;全省每千儿童拥有儿科医生0.53名,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距离国家2020年每千儿童拥有儿科医生0.69名的目标值,还有不小的缺口。
张翠梅认为,收入低、风险大、责任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科医生从业的意愿。要想引进和留住儿科医生,关键在于提升薪酬水平、社会评价和职业保障。政府既要在政策上加以扶持,还要在精神层面、社会地位层面加强关爱,让儿科医生有职业归属感。
●希望孕前免费普查覆盖异地务工群体
随着全面“二孩”时代的到来,高龄孕妇增多,缺陷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加强孕前产前检查,是降低这一风险的直接手段和有效手段。省人大代表、松德智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山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张晓玲提出,企业在发动员工进行孕前普查、“两癌”筛查时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只有户籍人口才可以享受免费检查。她认为,异地务工群体在一个地方打工生活、结婚生子,应该在当地享受同等社会保障。
张晓玲说,优生优育不仅是一个家庭、一家企业的事情,更是全社会、全民族的事情,这也是国家开展孕前免费普查筛查的初衷。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关社会保障举措应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希望政府在制定政策和财政预算时,考虑到这一点。
●“父母职业”亟需进行“教育上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家教直接关系孩子的人生成长。省人大代表、中山凯中有限公司计划部总监杨喜说,作为一位母亲,非常关心孩子教育,希望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发展,培养“智慧父母”。
杨喜说,随着“二孩”政策放开,以及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迈进父母的“职业行列”,迫切需要对这一群体进行“教育上岗”。希望在关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外,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关注,构建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上一条记录:企业恶意欠薪?警方:严惩不贷下一条记录:履职尽责实现新突破会场响起中山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