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要闻 >> 正文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七条线路

建成后全市范围内可1小时抵市中心,2020年前建设1、2号线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8日 作者:记者李丹丹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从市城乡规划局了解到,《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10月份已经通过市政府批准,已在该局网站公布。根据规划,中山总共规划七条轨道交通线路,全长246.5 千米,设站124座,其中城市轨道内部换乘站13座,与区域轨道车站换乘站9座。
    ■全市范围内可1小时抵市中心
    根据规划,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远景规划由7条线路组成,全长246.5千米 、设124个站,基本覆盖全市各个镇区,力争实现全市范围内1小时可达市中心,30分钟可达相邻城市。
    其中1号线为 “港口-中山北-石岐-东区-南区-大涌”,是中心城区南北向城市轨道交通核心骨架通道、中山北站客流集散重要方式,线路全长29.1千米,设站20座,平均站间距1.53千米。
    2号线为“小榄-东升-西区-石岐-东区-火炬区-马鞍岛”,是中山中心城区与北部副中心市域轨道快速联系通道、中心城区东西向“两核”联系城市轨道核心骨架通道、中山站和小榄站重要客流集散方式,线路长54.6千米,设站27座,平均站间距2.10千米。
    3号线为“古镇-横栏-沙溪-石岐-东区”,是中心城区东西向沿中山路骨干通道、古镇、横栏与中心城区联系重要轨道通道,实现了古镇-横栏-沙溪-西区-石岐-东区的东西向联系,规划线路长32.3千米,设站18座,平均站间距1.90千米。
    4号线为 “西区-中山北-岐江新城-翠亨新区”,是主城区与翠亨新区“两核”联系补充通道,实现了岐江新城-中山站-火炬区南部-翠亨新区核心区-翠亨起步区的联系,同时换乘7号线实现了南头、黄圃、三角与翠亨新区的联系,规划线路全长24.7千米,设站12座。
    5号线为 “中山北-西区-大涌-板芙-三乡-坦洲”,是中心城区与南部副中心市域轨道快速联系预留通道,覆盖西区、大涌、板芙、神湾、三乡、坦洲,主要沿中山一路、古神公路、茅湾路、坦神公路等交通走廊布局,线路长52.7千米,设站22座。
    6号线是“南头-东凤-小榄-古镇”,西北组团古镇、小榄、东凤、南头之间的纵向联系补充通道,主要沿中兴大道、东岸西路、环镇北路、南头大道等交通走廊布局,线路长23.1千米,设站12座。
    7号线为“南头-黄圃-三角-港口-中山站”,是中心城区与西北及北部三角、黄圃、南头等镇区市域轨道快速联系预留通道,以及岐江新城两岸互动联系轨道通道,覆盖岐江新城、港口、三角镇区、黄圃镇区、南头镇区,主要沿福源路、金三大道、兴圃大道等交通走廊布局,线路长30.0千米,设站13座。
    ■2020年前建设1、2号线
    规划初步建议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7条线路总的建设时序为1-2-3-4-6-5-7号线。每条线路根据预测的分段客流情况和城市发展需要,可考虑分段建设、分段运营。根据建设时序规划原则,将中山市轨道交通线网分成四大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是2020年前建设1号线中信凯旋-博爱段(11.8千米)和2号线小榄环镇北路-玉泉路段(36.2千米),共计48.0千米。形成中心城区以石岐区为中心辐射港口、东区、火炬区、西区以及北部副中心的放射状线网主骨架,强化中山北站、中山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在满足中心城区交通需求情况下,构筑中心城区与北部副中心的联系,尽快形成轨道交通对中心城区相当规模的覆盖,强化中心城区核心功能。
    第二阶段是完善1、2号线,建设3、4号线,形成“主城区一纵三横、东部新区两放射、西北组团一放射”轨道交通主骨架,重点强化中心城区“两核”联系,提升中心城区的轨道网覆盖,提高系统服务水平。
    第三阶段将建设5、6号线,在中山市快速轨道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后,在加密中心城区轨道网覆盖同时,配合城市向外拓展需要,重点考虑城市轨道网向南拓展,逐步完善中心城区对外轨道网覆盖,支撑“一主两副四组团”城市构架的形成。
    第四阶段逐步完善轨道网,在中山市快速轨道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后,逐步加密、完善城市轨道网覆盖。

上一条记录:前三季中山一手住宅购销两旺下一条记录:中山以色列合作“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