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要闻 >> 正文  


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3日  来源:中山日报







  去年以来,市委在两年来“三重两大一保障”“一稳六进六有为”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以“一改两稳三确保”为工作重点,坚持不懈推进“五位一体”协同发展。迅速贯彻落实胡春华书记对中山工作指示精神,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把推动新型专业镇发展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落实主题主线的主战场,促进中山经济创新发展、优化发展、集约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
  先后开展“认真学习系列讲话,学以致用推动工作”主题活动、“三会一文”学习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活动,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对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维护中央权威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全市工作紧紧围绕习总书记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努力建设更加美丽中山的目标展开,广大党员干部以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强大思想武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

    ■以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工作落实,经济增长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为14万元/人,提高12%。
    ●去年下半年成立 “马上办”,明确投资近1500 亿元的产业项目落地路径,马上办结91个项目,落实投资额73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其中亿元以上开建续建项目由上半年114个增加至193个,完成投资额由上半年110亿元增加至全年261亿元,总投资额由上半年852亿元增加至全年1163亿元。
    ●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均超过120%。特别是去年12月份,当月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比上月净增4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国税收入增速位列全省第6位。
    ●火炬区与翠亨新区建设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新区被列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与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统筹设立四个市级产业平台,为引进优质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务院批复中山港口岸扩大对外开放。
    ●对口帮扶潮州与对口河源、肇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积极推行新型专业镇建设,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先进装备制造业、“新三百”、技术改造、举办“中山人才节”等措施,转型升级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百亿级企业达9家;十亿级企业超百家;实现超百亿产业集群10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个,提前一年完成原定三年目标。
    ●非房地产项目投资超过房地产投资增速10.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投资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193个亿元以上项目中工业项目占五成,从一季度25家增至全年95家,投资额从10.5亿元增至106.1亿元,分别是一季度的近四倍和十倍。
    ●新增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目前上市挂牌企业达27家,是2010年前的3.4倍。累计2万多家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新增626家上规上限企业。
    ●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比加工贸易出口增速高出11.1个百分点;
    ●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预计提升至2.4%;工业技改投资92.3亿元,增长66.1%。
    ●成立高层次人才联谊会,设立全国地级市首个人才局与人才节,培养引进各类人才近5万人。

    ■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
    ●坚持问题导向、责任倒逼,推动157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
    ●推进审批职能 “三集中一分离”改革,社会与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减到 55个和75个工作日。
    ●市行政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行政村综合服务大厅实现全覆盖。
    ●一批市属国有企业股权向社会资本开放。
    ●中山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成为全省首个 “淘宝式”的综合型“网上信贷大厅”。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
    ●精简镇区和市直单位实绩考核指标体系。
    ●率先探索建立纪检监察办案协作区机制和镇区纪委“三合一”工作机制。

    ■注重城乡统筹,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市级统筹,扩大小升初电脑派位范围和比例,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近万人,比上年净增近千人,重点本科上线增幅高达四成,成为全省第三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交通大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105国道细滘大桥至沙朗段14座跨线桥全面建成通车,19条镇际断头路基本打通。深中通道已由省政府推荐A3方案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立项。
    ●中心城区核心区雨污分流主体工程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岐江河主城区河段与崩山涌等内河涌水质明显改善,达到准四类水平。
    ●首条快速公交线建成,新增清洁能源公交车350辆、公共自行车6000辆,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比2010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4个森林公园和3个湿地公园对外开放。淘汰黄标车、老旧车约4.2万辆,改造、淘汰高污染锅炉397台,去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84.3%,空气质量在国家环保部监测的74个城市中六次排名进入前十,其中有两个月排名前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获省优秀等次,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考核、环保责任考核均排全省第二。
    ●建成48条近17公里农村公路。
    ●全市26个秀美村居工程创建示范点通过验收。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探索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取得新成效。
    ●深化全民修身、全民创文、全民创业、全民治安、全民禁毒、全民治"医闹"、全民除"三害"(毒赌黄)等十多项全民行动,形成党政引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山模式"
    ●社区建设"2+8+N"模式荣获 "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奖。在依法如实立案的基础上,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19%,与2011年实际发案相比,基本实现三年刑事案件下降近5成的目标。
    ●创建 "全国禁毒工作示范市"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选派362名公安民警兼任村居"平安书记",选拔48名政法干部到镇区挂职。
    ●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年"活动,大力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56宗省交办的社会矛盾重点积案全部办结,去年到省集体访批次和人次分别下降了51.4%和62.4%。

    ■坚持主动作为,法治中山建设迈出新步伐。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法治惠民“十项工程”,创建法治广东建设示范市取得实效。
    ●“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试点市”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率先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化管理及执法监督系统,出台全口径预算监督办法、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办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建立基层政协委员联系点,协商民主渠道不断拓宽。
    ●制定党外人士建言献策直通车制度,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的政治协商机制更加健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
    ●全市6152个党组织、10.3万名党员分两个梯次压茬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领导班子召开了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中央第九巡回督导组、省委第十督导组予以充分肯定,市四套班子在群众与干部民主评议中均获全优档次。
    ●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庸懒散奢”等问题。强化纪律,加强问责监督,严肃处理为政不为或为政乱为等行为,共对57名公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结案处分党员、监察对象202人,为120名受到诬告、错告的党员干部澄清了是非。

    ■抓基层强基础,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率先推行市委常委会与镇区党委联动抓党建,开展镇区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一把手”党建主业意识明显提高。
    ●实行镇区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超额完成省委提出的“两个80%”目标任务。
    ●262个村居聘任673名特别委员,有效加强了新老中山人的融合,促进了社会服务与管理全覆盖。软弱涣散党组织专项整治力度不断加大。
    ●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和市委中心工作配班子、选干部。全年共讨论任免市管干部9批258人次,交流、调整、充实镇区领导班子成员71名。
    ●加强干部培养锻炼,安排镇区和市直单位干部双向挂职,选派15名干部到潮州市挂职锻炼。
    ●开展超职数配备干部专项整治,加强“配偶已移居干部”任职管理。对去年以来离任的5名镇区党委书记和14名市直单位党组织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进行了离任检查。本版制表/贾荐勋

 

上一条记录:去年发放低保金4千多万390户困难家庭入下一条记录:镇区寻美摄影赢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