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启动制度化建设,着手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
志愿服务开始迈入“微”时代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5日 作者:本报记者黄启艳 梁东麒 来源:中山日报
8月 9 日,西区启动"又见岐江桥"志愿服务活动,当天西区公务员志愿者现场摆摊设点,为周边居民提供积分入户、法制宣传、心理咨询等便民利民服务。现场还设有书画义卖、礼品义卖等环节,所得捐款全额捐到云南地震灾区。(资料照片)
记者夏升权摄
随着微信、微博等网络手段的日益普及,我市的志愿服务正从“线下”小范围活动转移至“网上”实时大范围互动,中山志愿服务开始迈进“微”时代。在第29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市文明办正在酝酿着一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大建设,群众将得到广泛引导并建立经常参与志愿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更多微小的正能量将会在志愿服务制度引领下凝聚在一起,形成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
■我市志愿服务迈进“微”时代
昨日下午,天空下起了小雨,天气湿冷,但卓雅外校教学楼一楼人声鼎沸,学校一年一度的“爱心商会”因天气原因转到这里举办。从小学4年级到高二年级的学生在这里摆摊销售各种商品,所得金额按比例划入学校的爱心基金。据学校学生处主任余志波介绍,“爱心商会”已经连续举办6年,爱心基金筹得款项40多万元,用于捐助学校对口帮扶的贫困山区学校和本校及周边学校需要救助的学生。
记者在现场看到,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学生会干部等担任 “工商人员”、“税务人员”和“城管人员”现场维护秩序。“今年是我最后一次参加‘爱心商会’,但我想将来考上大学后,还是会回来参加校友摆摊活动。”高二(一)班黄绮桦说。
为了这个活动,黄绮桦和班上同学们专门成立了“董事会”,从想点子到做宣传海报,再到准备现场商品,全部由学生们自主完成。“这是每年我们最期待的活动。”黄绮桦说,6届“爱心商会”她每年都没错过,随着参加的次数增多,经验也越来越足,近几年每年销售额有五六千元。今年,考虑到天气比较冷,班级准备卖小吃。班上一位来自广州的同学介绍说家附近市场售卖的鱼蛋、墨鱼丸、蟹籽糕等质量不错,学生们专门托人采购并用冰袋快递过来。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学生们穿上围裙,正在认真地烹煮,旁边还伴随着学生的吆喝声。
余志波介绍,“爱心商会”自2008年开始举办,逐渐成为锻炼学生的经商意识和慈善公益意识的一个品牌,如今越来越多的校外人士加入进来。目前,除了学生摊位外,还有教工摊位、家长摊位、社会摊位等。家长张女士就在家长摊位前“吆喝”,她为此次活动专门购进了一些手包、首饰进行售卖,“比起传统的捐款方式,我们很支持这种有意义的爱心活动。”
与以往许多慈善活动不同的是,在本次“爱心商会”活动中,许多学生的一举一动都通过网络进行实时传播,学校通过微信、微博、网站等“微”手段,不断把这个“微小”个人的小小善举传播到社会更广阔的天地之中。不到10分钟,微信收到的网友点赞就过百个。
近年来,像卓雅外校的“爱心商会”这种创新公益模式推动更多的人关注公益和慈善的民间社团和组织越来越多。中山清风自游人创立于2002年11月,这支成立10多年的民间志愿队伍,活跃会员超过3万人,10多年来组织的公益活动超过100项,足迹遍布全国,2012年12月,中山市清风自游人公益服务中心成立,致力于公益服务的开展和公益理念的推广。“清风”在自身壮大发展的同时,孵化了不少社会组织,如“蓝天家园”、“3031”等,社会组织孵化的“清风模式”已成为推动中山实现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为了带动更多的人参与社会公益,近年来,我市还不断构建社工+志愿者(义工)联动的志愿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有效促进了社区特色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全市涌现出东区志愿管家、石岐区邻里互助会、火炬开发区邻里联系卡、西区邻里开心吧等众多特色品牌项目。市文明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随着社区志愿服务微网络逐步地覆盖,以及参与的志愿者微个体越来越多,我市的志愿服务将进入“微”时代,最终形成“人人都是志愿者”的良好局面。
■建设制度化志愿服务“微”时代
要促使志愿服务将顺利过渡 “微”时代,形成人人都是志愿者的城市共识,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中山需要更多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建设。市文明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我市的志愿服务将进入“微”时代的关键时刻,市文明办也结合多年探索我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已逐渐形成文字制度。
在中山文明委〔2014〕10号文《关于推进中山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中,已为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配套了9项措施,当中包括了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招募注册制度、建立志愿者培训管理制度、健全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完善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机制、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联动机制、落实政策和法律保障、推动公务员、党团员带头做志愿服务、健全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等,这一系列措施,为志愿服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勾勒出了整个志愿服务的具体轮廓。
“事实上,早在这些措施出台前,许多措施已经成为了现实。”该名负责人对记者说。目前围绕9项措施,我市已形成了一系列品牌活动。目前正在开展中的邻里守望活动已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全市各社区已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1139个,在群众身边覆盖起了志愿服务的网格。今年7月初,市直属机关工委就倡导全市直属机关推行党员不午休志愿服务活动,首批实施的18个单位44个窗口试点8月1日起挂牌,利用午休时间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岗,为部分上班时间无法外出办事的群众服务,用实际行动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中山志愿服务向“微”时代迈进的同时,青年志愿者也发挥出了群体无限活力和创造力。今年6 月,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联合举办了“微梦1000”外来子弟梦圆中山行动,青年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力量,为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独居老人等有需要人士圆了各自的旅游梦、铅笔梦、归家梦,传递社会公益情怀。
市文明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要实现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重点在于完善引导群众广泛、建立经常参与志愿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相信随着中山志愿服务日益迈进“微”时代,更多微小的正能量将会在志愿服务制度指引下被凝聚在一起,成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
上一条记录:复兴中山沉香首要是正名下一条记录:治水成果需要共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