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建设 >> 正文  


阜圩社区:浮山沧桑变,春涛抚乡愁|文化兴城侨村行⑪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9日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图片_20240927232416.jpg


“山虎踞而凤翥,钟悬而磬折,苍然烟波之上,四望无不通方,空澄而霁,一望千里,来航去舶,棹歌相闻。”


700多年前,隐居香山的南宋爱国诗人邓光荐,在《浮虚山记略》中如此描述这座孤悬在古伶仃洋上的岛屿。这是位于香山(今中山)北部阜沙镇古海乡一带的浮虚山,当时被誉为“浮虚春涛”,是后来的“古香山八景”之一。

世易时移,沧海桑田。茫茫浮虚海早已成为陆地,演变为今阜圩社区所在地。巍巍浮虚山屹立至今,在历史长河中目送一拨又一拨阜圩人远航,迎接一代又一代游子归家。

阜沙镇阜圩社区的归侨罗炎强,旅居委内瑞拉26年,2015年回到家乡。每年清明,他都要和家人一起登上浮虚山祭祖;时至端午,他也会穿过那条满藏着儿时回忆的老街,去河涌边观看一场欢畅淋漓的农艇赛。在他的心中,即便远行万里,也只有这里的山水街巷才是“家之所在、根之所系”。


微信图片_20240927232422.jpg

鸟瞰阜圩社区。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今天,“浮虚春涛”已然远去,乡村振兴的春风却吹进巷陌。当风雨侵蚀的老街重新焕发光彩,当繁华消散的墟市再度聚集人气,当远渡重洋的游子怀抱乡愁归来,侨乡的未来故事有了新的开篇。


浮虚山海立航标


“浮山古迹,千年瑞彩辉殷阜;虚谷春涛,十里银河聚锦沙”。浮虚山公园正门处,立着一座岭南风格的石质牌坊,两侧高大的立柱上的这副楹联首藏“浮、虚”二字,尾嵌“阜、沙”二字,将从浮虚到阜沙的千年历史时空串联了起来。

明嘉靖版的香山县境全图显示,浮虚山位于县城北部海域。据《香山县志》记载:“浮虚山在县北七十里,平洁峙海中。”因整座山仿佛在海面“随波上下”,蔚为壮观。浮虚山因此得名。

邓光荐撰写《浮虚山记略》的时候,浮虚山是内伶仃洋海域的诸多石山之一。文中提到,“及微风鼓浪,喷薄冥冥。舟望山咫尺而不可到,故过此山,且喜且惧。”说明浮虚山当时所在的航段风景优美,却波涛汹涌,暗礁险石,水流复杂,十分危险。

宋末元初,民间的文人墨客便拟定了“香山八景”。“浮虚春涛”位列其中。元代香山诗人黄仲翁的诗作《浮虚春涛》如此描绘浮虚美景:“西北朝宗派,东南合踏潮。长风随入夜,吹作雪翻飘。”

在邓光荐著文多年之后,他与同窗好友、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均被元军俘虏。据《中山市阜沙镇志》记载,文天祥被押解北上的途中,途径浮虚山下的伶仃洋水域时,写下了《过零丁洋》,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这段历史,在浮虚山的灵秀隐逸之美中又增添了一份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厚重。

对于阜沙人来说,充满传奇色彩的浮虚山,同时也是一个代表家乡的符号。

《中山市阜沙镇志》多届编委会、审委会成员,阜沙镇文史专家老裕华对浮虚山的历史有过深入研究。他介绍,阜沙,原名即浮虚,得名于浮虚山。浮虚海域曾盛产小黄鱼,渔民便在浮虚山边摆摊叫卖,“黄鱼街”码头逐步形成集市,被称为“浮墟”。后来,浮虚山周围海水退去,沙洲坦露,浮虚山周围海域淤积成大片沙洲,形成了“东海十六沙”中的“浮墟沙”,逐渐演变成为阜沙如今的各个村落。

坐落在浮虚山下的阜圩社区,就是“浮墟沙”最早的一部分。这里的居民主要是疍家移民后代,新中国成立前后,阜圩社区兴起移居港澳地区以及海外的热潮。改革开放以后,阜圩社区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逐渐增多。如今,阜圩社区已经成为阜沙镇重要的侨乡。


微信图片_20240927232420.jpg

鸟瞰阜圩社区。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每年的清明时节,同亲人一起登上浮虚山祭祖,成为众多归国华侨和返乡港澳乡亲不成文的约定。

在古伶仃洋的重要航道之上,浮虚山曾是为往来船舶指引方向的航标。当侨乡的奋斗者迈出离乡拼搏的脚步,浮虚山成为了游子们守望故土的精神坐标。


百年墟街游子路


浮虚山公园门口的“黄鱼街”,昔日叫卖黄鱼的繁忙景象不再,岁月痕迹在这里凝聚成一幕跨越时空的记忆剪影。

从浮虚山公园出发,向南直线距离不过2公里,就是阜圩大街。一排南洋风格的骑楼,已被岁月的颜色浸润;打铁铺里叮当作响,老师傅抡起锤头打制铁质农具;渔具铺头,挂卖着各式渔网;卖家具的小作坊里,飘出天然的木香。老街颓败而又亲切——步入街巷,几十年前的旧时光,在这里停滞了。


微信图片_20240927232424.jpg

浮虚山公园。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老裕华告诉记者,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东海十六沙”的四大古墟中,尚有两个都在阜沙境内,分别是阜南市(也称浮墟市)和抱沙墟,两大墟市都在阜圩大街上。工商贸易集聚,带来了经济的繁盛,当时这条大街成为阜沙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后来,阜圩大街遭受了两次大火灾和战机轰炸,街市一度被毁。

20世纪四十年代,浮墟商会牵头启动了“创建中山北部第三镇——浮墟镇”的建设。至1947年8月,包括阜南路(今阜圩大街北段的大部分)在内的浮墟五大主体工程全部竣工。阜南路仿石岐孙文路南洋风格建筑建起了37间骑楼商铺,街道路面全部用长条麻石板铺砌,十分气派。

今年58岁的罗炎强,就出生在这条老街旁。他在这条街上同小伙伴一起玩耍并读完小学,将最快乐的童年留在了这里:“那时候,这条街非常繁华,节日的时候更加热闹。”

再次漫步老街,罗炎强的记忆瞬间又回到了过去。当年,23岁的罗炎强离开老街,第一次远渡重洋。经过在海外定居的姨妈帮助,他经香港前往委内瑞拉谋生活。从超市员工做起,罗炎强的生活逐渐好转。后来,他将未婚妻接到委内瑞拉,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生活稳定了,罗炎强的脑海里,却始终牵挂着故乡。1995年后,三个孩子相继出生,夫妻二人坚持让三个孩子都回到家乡读书。其中,大儿子和二女儿先后考取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2013年后,罗炎强开始更加频繁地回到国内。家乡的变化,让他萌生了回家发展的计划。2015年,罗炎强结束了委内瑞拉的工作,举家返乡定居。再次回到浮虚山下。故土老街繁华散尽,游子乡情却似更浓。阜沙涌边,古树参天,一草一木,皆是回忆。

在中山市侨联和阜沙镇侨务部门的帮助下,罗炎强恢复了中国国籍。作为阜圩社区的归侨代表,他自己也成为一名侨务工作者,用自己的力量为侨乡发展作贡献。


侨乡蝶变正风华


炎夏已至,老街上热闹非凡。

周末傍晚的阜圩大街,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往日破败的老建筑外墙被粉刷一新,“水泥灰”风格的创意墙上,喷绘着“阜沙旧墟”四个大字,与古朴的老街融为一体;闲置已久的供销社、镇政府旧楼等老建筑修葺一新,茶饮店、咖啡店的入驻,组合成了“阜沙里”休闲小街区;老粮仓经过改造,摇身一变成为“阜圩里”香山书房;阜沙涌边,一条数百米长的古堤栈道与老街并行,为游客领略水乡老街风情引路……


微信图片_20240927232428.jpg

老粮仓经过改造,摇身一变成为“阜圩里”香山书房。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斜阳穿过大叶榕,将细碎的光影洒在咖啡杯里,树阴里响起欢声笑语。昔日“烟火气”正在回归,老街正以全新的方式复现生机。

阜沙镇党委副书记黄开枝介绍,近几年,阜沙镇积极推进阜圩旧街活化改造工作,先后对大街南端的长堤古渡、古堤栈道等点段进行了基础设施升级。2022年4月,阜沙镇正式启动阜圩旧街活化改造项目,从公有物业着手,对大街北段片区启动改建工作,率先引入了阜圩里香山书房等优质项目,形成了示范引领和集聚辐射效应。私人物业被带动起来参与改造,吸引了上上签、K6茶饮、NIUNIU咖啡、自然丰等时尚餐饮新业态进驻,老街上生长出了新的网红打卡点。


微信图片_20240927232430.jpg

活化后的阜沙里街区。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沉寂已久的老街区,正逐步焕发时尚新活力,为阜圩的年轻一代旅外乡亲回家创业打开新的空间。

“90后”兄弟梁嘉俊、梁嘉铭,是阜沙镇的第三代港澳乡亲。爷爷和父辈早年在香港打拼,在建筑行业闯出了自己的天地。时代变迁,梁嘉俊、梁嘉铭兄弟二人将目光投向了家乡。

近几年来,梁嘉铭几乎每周都往返于香港和阜圩之间。2023年5月,他支持妻子在阜圩大街创立了NIUNIU咖啡店;梁嘉俊则多年前就在阜圩社区经营起一家进口商品零售店,早已在家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


微信图片_20240927232432.jpg

阜圩大街上的NIUNIU咖啡店。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旧街的深度活化只是刚刚起了一个头。目前,阜沙镇瞄准打造水乡文旅文创一条街的目标,探索“政府主导+企业投入+公众参与”的开发新模式,积极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市场资源,招引创意文化、时尚轻餐饮、教研教学、创意办公空间、非遗传承空间等新业态,撬动老街复兴。

去年8月,阜沙镇成立“强村公司”——中山市泰禾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王强介绍,在阜沙镇党委、政府的统筹下,“强村公司”将引入大型专业企业,联合对阜圩老街开展设计、建设、招商、运营等一体化开发工作,打造一条具有阜沙文化特色的样板文化街区。


微信图片_20240927232433.jpg

阜圩旧街活化改造项目。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浮虚古韵今犹在,侨乡蝶变正风华百年老街上一切都在变,又好像一切都没变游子风尘仆仆归来在这里找回了乡愁也看到了新的希望


上一条记录:结民村:生鱼跃龙门,侨力振乡村|文化兴城下一条记录:北帝社区:花灯续百年,照亮归侨路|文化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