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建设 >> 正文  


厚兴村,镌刻在一砖一瓦里的中山心中山精神|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③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3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从城市上空俯瞰,位于中山老城区石岐街道的莲兴路和莲塘东路交会成“十字”,将厚兴村分为东、西两大片区。


一条长长的厚兴直街贯穿而过,见证数百年来的街市繁华、更新迭代。在繁华的都市演变中,厚兴村在较早地完成了城市化的同时,又难得地守住了莲峰山脉的人文底蕴、故土风貌,是华侨华人的乡愁守望之地。


厚兴村面积不到0.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不到1800人,是石岐街道面积最小的两个村之一,却是中山现代服务业的发源地之一。这离不开跨越重洋闯世界的华侨华人——这里曾走出郑伟权、郑家安、黎桂添等知名侨领,他们带回了现代教育的火种,他们也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繁荣。


微信图片_20230704094244.jpg


厚兴村牌坊。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莲峰苍苍翠麓,岐江奔涌入海。史书记载的莲峰山下香山学宫鼎盛之景,穿过数百年时光,再次与厚兴村的现在、未来相遇。


移山通路

孕育中山现代服务业雏形


“以前的厚兴四面环山,南边被大金、小金两座山阻隔,基本没有路可以进村。”驱车行驶在莲塘东路,厚兴村党支部原书记黄灿源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为了找寻发展机会,厚兴村一批人奔赴港澳地区和海外,尝试下海经商。郑伟权、黎桂添、郑宝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郑伟权先是赴越南谋生,后到香港随表哥杨志云创立美丽华大酒店及景福集团等上市机构并担任董事。晚年移居美国洛杉矶,在唐人街开设美丽华大酒楼。黎桂添同样早年旅居香港,后来成为香港桂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在三乡镇、板芙镇兴建工业大楼,为发展家乡经济作出贡献。


这些港澳乡亲、海外华侨,将先进的商业文化带回了家乡,让这个曾经贫困落后的小村庄,成为中山现代服务业萌芽的土壤。


微信图片_20230704094249.jpg


厚兴村位于中山市石岐街道莲兴社区。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站在莲兴路与莲塘东路交会的十字路口,目光越过熙熙攘攘的人流,可以看到周边的城市花园、莲兴酒店、厚兴市场……这些建筑无声地讲述着厚兴村的辉煌创业史——


1992年,在郑伟权、黎桂添的牵头带领下,厚兴村利用地处中山市区的优势,开始发展大型商住区城市花园项目。“当时我们开了个会议,讨论怎么用好村里的土地。于是,港澳乡亲给我们提供了一笔资金,村里拿出了土地,大家一起合作开发项目。”黄灿源说。


为了发展这一项目,厚兴人夷平了大金、小金两座山,1992年同步举行了莲塘东路、莲兴路的奠基仪式。自此,厚兴真正打通了连接外界的道路。


微信图片_20230704094253.jpg


厚兴村源龙里。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凭借这股韧劲,厚兴村迅速发展壮大城市花园项目,并带动了周边交通、商贸、教育、环境的提升,特别是服务行业的急速发展,先后兴建了厚兴市场、莲兴酒店、厚兴文化广场、厚兴郑伟权学校、厚兴郑伟权老人康乐中心、厚兴黎桂添幼儿园等现代化基础设施。


“当时的莲兴酒店,是石岐第一家三星级酒店。附近办婚礼嫁娶的人家,都会来这里摆宴席,进入厚兴村的人越来越多了。”黄灿源笑着说。以莲兴酒店为基础,厚兴村陆续引进了第三产业。随着道路的畅通和商业配套的完善,厚兴村逐步走向了繁荣鼎盛,往日的贫穷闭塞渐渐远去。


如今,漫步在厚兴村,土坯泥房已成昔日旧景,取而代之的是洋房别墅、繁华商圈。这个昔日的贫困小村,敏感地把握住了城市化浪潮中的机遇,率先发展酒店、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村集体的经济水平,甚至带动了石岐乃至中山商业服务业的发展。


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山市政协专职常委胡波认为,这与中山华侨为村里带来的思想启蒙息息相关。“华侨与家乡发生的互动交流,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华侨所带回来的事物,最重要的不是经济支持,而是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文化思想。”


崇文重教

莲峰山下文脉流长


“北连几个小山头,形似莲花”,莲峰山由此得名。从古至今,莲峰山向来是文脉鼎盛之地。南宋绍兴二十二年,香山立县。几年后,香山学宫建立,就位于莲峰山南端。作为当时香山县的最高学府,香山学宫曾经培养了众多香山文人。


数百年时光流转,莲峰山下,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中山教育集群——厚兴郑伟权学校、厚兴黎桂添幼儿园、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播电视大学中山分校、中共中山市委党校……苍山古树间,十数所院校的学子在此孜孜求学,与书香为伴。


微信图片_20230704094258.jpg


厚兴黎桂添幼儿园。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崇文重教,是厚兴村的底色。


“老一辈的农民没有文化,以前,村子里连一个正牌大学生都没有。如果想要改变后代的命运,就一定要提升教育。在村子的规划之初,我们就定下了建设两家省一级学校的目标。”黄灿源说。


但彼时,厚兴村的资金仍十分紧张,所幸村中的港澳乡亲、海外华侨及时伸出了援手。


坐落于莲峰山上的中山市厚兴郑伟权学校,素有厚兴“布达拉宫”之美誉,正是由郑伟权、郑家安、黎桂添、郑宝生等华侨捐资创建。


甫进校门,就能看到郑伟权先生的铜像,“郑先生出生之年,逢家道中落,童年时代餐食不继,适学之龄而苦无力供读……”铜像下的一块钢牌,道尽了郑伟权先生的童年艰辛与求学之切。郑伟权幼年时家境贫寒,为求学自荐在私塾为老师奉茶打扫,换取在校旁听三年的机会。


微信图片_20230704094301.jpg


厚兴郑伟权学校。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为了不再让村中后辈体会自己求学的艰辛,郑伟权带头捐资100多万元,在村中建立厚兴小学,黎桂添、郑宝生等华侨也纷纷解囊相助。后来,厚兴村将该校命名厚兴郑伟权学校,以作纪念。1992年,郑伟权病逝,其子郑家安秉承父亲遗志,继续捐资扩建学校,完善教学设施。如今,厚兴郑伟权学校已成为广东省一级公办小学。


从厚兴郑伟权学校步行数十米,就是厚兴黎桂添幼儿园的所在地。晨光下,年幼的孩子们在园中肆意奔跑。这所幼儿园由黎桂添捐资200多万港元、厚兴村民集资1000多万元创办,是广东省一级幼儿园。“刚开园的时候,校门口还是一片光秃秃的树苗,如今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在此工作已经有20多年的厚兴黎桂添幼儿园业务主任李娟感慨道。


这里还有中山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其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由旅日华侨吴桂显捐资建立,这所学校的成立同样与厚兴村息息相关。“以前厚兴村还有300多亩山地。为了支持中山的办学事业,后来这些土地就用来建设中山大学孙文学院。”黄灿源说。


莲峰山下,如今已经汇聚形成包括幼儿园、小学到大学的教育集群,成为中山教育事业布局的核心。


守护老街

让华侨华人望得见乡愁


穿行村中的厚兴直街,刻印着厚兴村漫长的岁月变迁。


巷尾的细叶榕,已然静静站立了300余年。夏日里,老人坐在树下扑扇纳凉,身边是孩童的欢声笑语。类似这样的古榕树,厚兴村有4棵,树龄均达到100年至300年。


微信图片_20230704094306.jpg


厚兴村内保存有不少古榕树。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以往逢年过节,郑伟权夫妇、郑家安夫妇、黎桂添夫妇会带着儿女回到厚兴,一路走过古老的郑氏大宗祠、大陂华光庙、郑伟权故居、黎桂添故居,让家族后代认识自己的故乡。


微信图片_20230704094310.jpg


摆放在厚兴郑氏大宗祠的龙舟。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他们所看到的厚兴郑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位于厚兴直街31号,如今依然保存完好,是华侨华人归乡必然寻根的地方。郑伟权、郑家安等华侨曾经多次步入宗祠,向儿女孙辈们讲述家族的来处。“他们会告诉子女,这里是家族的祠堂,这里是他们的祖屋……”黄灿源说,郑氏是厚兴村的第一大姓,百年宗祠见证了百年传承,文化根脉绵延不绝。


微信图片_20230704094314.jpg


村民合力将龙舟搬进厚兴郑氏大宗祠。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从厚兴直街31号走到60号,就是郑伟权先生的故居。推开古朴的卷花铁门,一栋米黄色的双层别墅映入眼帘,宽敞的院落让人顿生豁然之感。院内栽种的树木依旧苍翠,在别墅外墙投射出斑驳光影,看得出有人用心打理的痕迹。


每次回归故里,郑家安会在老宅祭奠先人。这间房子是祖辈留下来的纪念,郑家安非常珍惜,希望把房子保护好。


建筑古迹的社会价值,本质上是一种集体性的地方依恋,也是一种家园和故土意识的凝聚。随着城市化浪潮的逐渐深入,厚兴村作为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不断深化,被当作华侨精神家园的象征意义不断被放大,让华侨华人对故乡的情感发展为强烈的文化寻根意识,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建立起无形纽带。


微信图片_20230704094317.jpg


厚兴郑氏大宗祠。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站在郑伟权故居,胡波久久地凝视着这栋历经岁月沧桑的建筑,欣赏其历史之美。胡波认为,乡村承载着中国文化与精神,是乡土文脉赓续的重要空间,也是华侨寻根问祖的根源所在。“追忆乡愁,就要回到这些老房子、老建筑中去找寻。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村落的文化肌理,同时盘活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这样既保护了它,也传承了文化。”


上一条记录:侨界群众的事再小都要办,“微心愿”送进侨下一条记录:两所学校,链接厚兴华侨对故乡的永恒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