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侨为桥、以文兴城”?听听他们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如何“以侨为桥、以文兴城”?
中山市华侨文化的未来之路该如何走?
中山侨联如何为“文化兴城”发挥侨的作用?
近日召开的
中山市华侨华人文化研究交流研讨会上
各路专家学者、文化“大咖”汇聚一堂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郑集思
原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中国音乐文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建议做一个集锦式的短视频,专用于推广引流,用全新的视觉角度对《百年同心侨》素材进行再创作。把华侨题材引向更高、更深远的意义,把华侨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反法西斯等大主题挂钩,把“祖国是华侨的根”这种“单向关系”变成“双向关系”,用西方话语体系中找到更合理的切入点,更有利于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借本次经验,尝试向其他华侨文化项目复制,比如孙文西路步行街的故事。盘活文物,讲好文物故事,一个文物一个故事。
陈志明
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二级调研员
一是深入挖掘人物故事。纪录片的篇幅有限,可以对其中的一些人物故事进一步再挖掘。
二是推动中山华侨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加强研究力量,和高校深度合作,五邑大学、梅州大学等,都在高校里开设了华侨文化研究机构,可以作为参考。考虑以选修课的形式,把华侨文化课程纳入高校学习。
三是深入挖掘中山华侨历史文物,保护和运用好华侨文物。
龙敏
中山市政协办三级调研员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必须坚持对海外侨胞有利、对所在国有利、对中国有利的“三有利”原则。
二要注意挖掘保护。要以系统思维,把华侨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美丽乡村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结合起来,把移动文物点、碉楼、侨房旧宅等综合打造系统工程。
三要创新传播方式。借助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的力量,提升传播影响力。
四要转化项目成果。扩大宣传矩阵,打造中山华侨文化品牌。
五要发挥政协职能。侨界的政协委员要发挥建言资政的职能,助力华侨文化传承与弘扬。
赵晷湘
中山市人大常委、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中山是华侨之乡,华侨文化是中山的重要的人文资源,纪录片是一个载体,宣传中山文化、发扬中山文化,很有积极意义。要把成果运用好,比如今天的座谈会,非常及时也很有必要。要把成果推广好,走出中山,到大湾区、全国、海外去。
郑万里
中山日报社原总编辑
建议继续往深里走,继续作进一步的研究,把华侨历史、华侨故事、华侨文化物化、形象化,更生动形象,更容易打动人心。
申群喜
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思政部主任、教授,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
1、纪录片很适合课堂教学穿插使用,建议作为思政课、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重要资源。既要重视“出口”,也要注重“内销”,可以整体打包集合于一些教学平台,增加传播路径。向学校推广,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的课外学习资源,也可直接提供给重视本地学校作为教学资源。
2、借助学习强国平台等,扩大传播效应。该系列纪录片,每期时间不长,比较适合分期点击观看;每期连起来又构成一个整体,作为系列学习资源,可扩大整体影响力。
3、打造孙中山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该系列纪录片可作为重要的资源。可将该系列纪录片在人流量较大、各相关景点、场所展播,作为重要的文化交流资源。
4、作为对外传播的重要资源。进行后期再加工、拓展,使之增值。可尝试将字幕翻译成英语进行播报,放大其海外影响效应。
匡和平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建议以打造好《百年同心侨》人物纪录片为契机,发挥其“窗口”作用,凝心聚力发掘中山华侨文化,把握其特色所在,形成文旅品牌,为中山在“再出发,开新局”中平添靓丽一笔。
温国科
中山市委统战部侨刊社主编
关键词是“两再”:再传播、再创作。
第一个是“再传播”,抓住传播基础好的海外侨校、华文媒体两大宣传阵地。一是服务好海外华文教育、华裔新生代,与海外的广大华侨学校联系,把《百年同心侨》成为教材使用;二是与海外华文媒体加强合作,借助华文媒体平台,以较小成本扩大宣传面,直接面向整个海外侨界,跳出“中山侨胞”“中山侨团”的局限性。
第二个是“再创作”,挖掘拍摄中产生的大量素材,“孵化”出相关创意产品,进一步进行文学化创作,形成小说、网络剧、影视剧本、动漫等新颖形式的作品。
廖薇
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理事
1.在内容创新方面,通过出版激励机制,更广泛地鼓励民间、学界的有识之士,关注和参与中山华侨文化的研究,拓展华侨文化研究的新角度新话题。同时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华侨研究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共享研究资源。
2.在丰富传播形式方面,通过多个媒体平台和多样媒介呈现的创新,转化研究成果,提升研究成果的“青”和力,让华侨研究更广泛传播,更亲民有趣。可提炼华侨文化元素,结合各种新媒体手段和文化资源开发,如文创产品、沉浸式的展览、H5、漫画、服饰等,以图像化的语言突破海外语言壁垒,引发青年人的参与和共鸣。
3.借用新技术,开启口述历史研究新实践。根据此前张应龙等专家学者提出的华侨文化研究新方向,如侨乡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建国早期归侨政策,筛选主题、重大政策和重大事件,通过与中山官方媒体,如中山+APP建设专属频道,借助用户生成模式,向海内外征集口述历史信息,以主要经历者结合不同身份讲述者的差异化表述,交叉运用群体讲述和自我讲述,使得口述历史叙事相互印证,丰富角度,让故事更丰满真实。
4.在项目主题方面,紧扣我市中心工作,服务社会,比如,侨房文化挖掘和保育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相结合。要将孙文西路打造成中山人的精神家园,可继续挖掘这其中海外华侨的乡愁记忆,同时与本市媒体合作,将其推广。
上一条记录: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中山市中山下一条记录: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市侨联召开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