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他们说:要为“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增添侨的神韵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0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中山高质量发展
侨界不是旁观者、局外人
要为“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
注入侨的底色、增添侨的神韵
昨日下午
在中山市侨联会议室
一场围绕
如何“以侨为桥、以文兴城”的研讨
热烈而精彩
思想火花、智慧光芒
在交流中碰撞、激荡
为了贯彻落实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做好“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浓墨重彩书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市侨联迅速行动,召开了华侨华人文化研究交流研讨会,围绕《百年同心侨》人物纪录片的现实意义展开深入讨论,探索“中山市如何做好华侨文化研究、交流与弘扬”的未来之路,为文化兴城贡献侨界资智力。
广东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邵瑾以线上形式出席并作讲话。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刘志巍,中山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陈锦霞,致公党中山市委会、中山市政协办、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委统战部、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相关单位参加了会议。
暨南大学教授、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张应龙,五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张国雄,市政协专职常委、中国区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胡波,市人大常委、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管理学院院长赵晷湘,市经济研究院院长、市改革发展研究会会长梁士伦,以及中山市文化学者郑集思、郭昉凌、郑万里、刘秀莲、申群喜、匡和平等汇聚一堂,为中山市华侨文化事业建言献策。
中山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林小军代表《百年同心侨》人物纪录片主办单位致辞,《百年同心侨》人物纪录片30集已全部成功播出完毕,是全省首部讲述百年党史和侨史的人物纪录片。全片分为“烽火丹心”“赤子归来”“东方风来”“奋进新时代”四大篇章,历时1年,梳理了453个侨界人物故事,通过鲜活的事例、珍贵的档案史料,叙说了102个“侨心向党”的感人故事。
市侨联、中山广播电视台、粤港澳大湾区工商联合会首创“人民团体+新闻媒体+爱国爱乡的社会组织+华侨群体”全新侨宣模式,创下了海内外传播量超2000万人次的成绩,呈现了华侨“爱国、爱党、亲中华”的深情,中国共产党“重侨、爱侨、护侨”的暖心,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邵瑾指出,近年来,中山市侨联主动作为,在广东省率先推出《百年同心侨》30集大型人物纪录片,出版《归侨故事集》系列丛书,南朗镇孙中山故里成功申报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在开展华侨华人文化研究与弘扬方面作出了有力探索,值得全省推广。
希望中山市侨联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华侨华人文化,充分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文化功能,增强广大侨胞对故乡的亲情,对故土的眷恋,对乡情的感知,对文化的认同,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真正成为凝聚侨胞的精神纽带。
会上,专家学者们以《百年同心侨》为例,为中山市做好华侨文化研究、交流与弘扬,推动中山进一步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助力“文化兴城”事业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
刘志巍表示,市侨联将认真记录、整理与会专家的宝贵建议,倍加珍惜、认真研判、找准方向,锚定明年的侨联文化工作目标,全力以赴凝聚侨心侨力,为“文化兴城”事业发挥侨联作用,贡献侨界力量。
如何为“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
注入“中山华侨文化”的底色?
张应龙
暨南大学教授、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
《百年同心侨》人物纪录片是全国侨联系统讲好侨故事的成功实践和成功范例,开创讲好中山侨故事的新模式,对于凝聚侨心,做好海外统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百年同心侨》电视记录片已经获得巨大的成功基础上,未来一要挖掘中山侨乡的乡土文化题材,加强对乡土文化的海外宣传传播,对更加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海外侨务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要挖掘建国后中山归侨侨眷的故事,使整个中山侨乡历史更加完整构建起来,这对人们更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后的伟大成就也具有重要作用。
张国雄
五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副校长,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
让世界了解中国,做侨的工作很重要。《百年同心侨》人物纪录片借助传统媒体、新媒体、社会组织、海外侨团、海外的中山乡亲实现“走出去”,创造了全新的外宣模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实现了很好的效果。
《百年同心侨》是对百年党史和侨史的挖掘和讨论,它在华侨华人文化的挖掘和宣传方面,能给其他侨乡提供很有参考价值的方法。2000多万的播放量在外宣作品当中,是很喜人的。从个人故事、中山城市这个小切口,阐述了“同心”的基础,阐述了我们党用初心跟海外侨胞形成了家国情怀、同心同向的根本原因。第二个百年征程中,海外侨胞将更紧密地和我们党连在一起,万众一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胡 波
中山市政协专职常委、中国区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口述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
《百年同心侨》人物纪录片对于下一步做好华侨华人文化工作具有五大方面的参考意义。
一是历史意义。抓住了历史节点,讲好了中山侨的故事,把侨史和党史结合到一起,非常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为华侨华人文化研究和弘扬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
二是统战意义。不忘为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家国情怀、爱国爱乡;不忘海外侨胞的艰苦创业的精神,人在海外、心系祖国;不忘华侨和归侨在中山的建设中积极作为,投身国家建设的赤子情怀;不忘我们自己的职责,抓住一个纪录片,展现华侨百年历史,不忘初心使命,教育后人。这都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意义。
三是外宣意义。拍好视频、讲好故事,提升了城市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宣传中山、推介中山、提升中山,尤其在目前中山经济爬坡越坎的关键时候,对振奋人心再出发有积极意义。
四是文化研究意义。是抢救、挖掘、弘扬侨史和华侨的精神的范例,对研究华侨文化、香山文化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五是参考意义。“三借+两合”工作模式,即“借势、借智、借力、合作、合资”,是攻坚克难的关键,为群团组织创新发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模式。
梁士伦
广东省人大代表、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山市改革发展研究会会长
中山是著名侨乡,华侨华人众多、归侨侨眷众多、侨捐项目众多、侨资企业众多,华侨华人名人众多,侨房侨村众多,华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这是中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要用心打造侨乡文化品牌,打造一批华侨人文地标,做新“文化留根”项目,维护好广大侨胞的精神血脉和感情纽带,广泛凝聚侨胞力量。
一是强化华侨华人文化保育意识,建立华侨华人文化保育的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舆论监督制度。
二是打造中山华侨华人文化地标,加强侨务政策研究,围绕利用侨资源服务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各方面出台、细化系列政策措施,依法维护侨益。
三是涵养活化华侨华人文化资源,重点开展侨房资源,统筹推进侨房、侨捐物业保护,推动华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旅资源,打造“湾区民国文化街区”,创建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推动侨乡文化交流互访。
四是搭建华侨华人文化研究与交流平台,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办好研究与交流峰会,推动中山成为华侨华人文化学术研讨和交流的高地。
五是强化中山华侨华人整体品牌建设。高质量办好华侨文化主题活动,加强中山与港澳青少年交流合作,打造特色交流项目,实施大湾区青年文化交流(中山)行动计划,推动粤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建设,办好中山侨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构筑与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常态渠道。
郭昉凌
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广东省党史人物学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百年同心侨》人物纪录片以百年党史侨史为主线,呈现中山华侨与党心心相连的历史故事,深受海内外乡亲的欢迎。丰富了中山侨史、华侨文化研究和宣传的形式和内涵,擦亮了中山“侨牌”。
在新征程中,要积极利用海内外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开展友好交流,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沉淀在侨乡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山侨乡”具有更独特的精神标识,不断促进海内外文化交往。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与文旅相融合,在做好侨史活化利用的同时,对中山华侨的文化资源遗产保育活化,挖掘华侨爱国爱乡事迹,打造成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这个窗口,打响品牌,让华侨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山的国际知名度。
杨绍平
致公党中山市委会副主委、中山市政协委员
华侨文化是中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山的优势所在,华侨文化在文化兴城这一市委重大工作部署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是充分整合中山华侨文化的资源,积极推动华侨文化的研究,探索建立我市华侨、侨乡文化研究中心,集中专家学者的力量,系统深入开展我市华侨华人文化研究工作。
二是搭建交流平台,拓宽展示渠道。为南朗镇孙中山故里注入更多中山历史文化元素特别是华侨文化元素,承办更多侨界特色活动,把“基地”建成孙中山文化的阵地、侨胞精神的家园、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通过整合现有的中山市商业文化博物馆、139博物馆群,把其搭建成为展示我市华侨文化事业发展成就的重要平台,并积极申报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拓宽我市华侨文化的展示渠道。
三是加大力度做好对我市侨房保育与骑楼老街修复工作,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建设一条集华侨历史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一体的侨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使华侨文化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一条记录:精彩继续!征文比赛参赛者还有这些心里话想下一条记录: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中山市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