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建设 >> 正文  


香山梦寻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30日 作者: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来源:中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文  丘树宏

 

“到香洲大约半年后,我突然有了一个让自己大吃一惊的发现:原来珠海包括香洲曾经隶属香山,而一百多年以前,香山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影响中国的人和事,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全国第一。”

 

不知不觉地,我与香山的缘分是越来越深了。然而随着缘分的加深,心里却对香山越发的有一种迷茫、失落,甚至是伤心的感觉。

说起香山,很多人一定以为我说的是北京的香山,或者是河南洛阳的香山。这正是我之所以会有上面那种感觉的原因之一。

因此就心有不甘,于是就上网打开“GOOGLE”搜索,结果显示屏上写满的几乎都是北京的香山,当然也偶或有河南的香山,我所说的香山却是少得可怜。那种失落的感觉便又更加的强烈起来。

好在当我翻开《辞海》找到“香山”这个词目,当中除了有北京和河南的香山外,还是赫然看到了我所要的“香山”。《辞海》曰:“香山,旧县名,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分东莞县置,治所在今广东中山。明在此置盐场,其南之香山澳,明中叶后为海商荟聚之所。孙中山诞生于县之翠亨村,1925年因纪念他改名中山县。”

虽然《辞海》中对香山的的描绘过于简单,甚至有重大的缺项,但我的心情似乎还是好了一些。

然而,我所心仪的香山,难道就只仅仅存留在历史的记忆里么?

我是上世纪的1987年从粤北的九连山迁徙到珠海经济特区的,先后走了几个单位后,1999年到了珠海市的城区香洲区任职。与香山的缘分,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到 香洲大约半年后,我突然有了一个让自己大吃一惊的发现:原来珠海包括香洲曾经隶属香山,而一百多年以前,香山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影响中国的人和事,出现过 许许多多的全国第一。一代伟人孙中山就不用多说了,他的光辉几乎盖过了香山的所有人文。这也许也是香山人文今天处于尴尬状态的因素之一。其实,香山还有多 少的人杰鲜为人知!近一百多年以来,香山这块土地上曾经涌现了一大批在中国现代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和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知名人物,比如:中国第一个留美学 生、第一所出国留学生预备学校的创办者容闳,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中共早期领导人、工人运动领袖苏兆征,华南地区第一位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杨匏 安,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林伟民,著名的思想家、实业家、《盛世危言》作者郑观应,中国驻夏威夷王国第一任商董、领事陈芳,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 安,中国近代著名买办、实业家唐廷枢、徐润、马应彪、郭氏兄弟、蔡昌,著名诗人、文学家苏曼殊,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著名的人民版画家古元,粤剧粤 曲家唐涤生、吕文成。还有一大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教育、体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著名人物,真是举不胜举。

这 一发现让我为自己大为惭愧,惭愧自己在珠海这十年的孤陋寡闻;这一发现又让我为自己大为庆幸,庆幸自己能在这么一个光荣的地方生活和工作。不久,我匆匆写 成了一篇散文《走进百年珠海》发表在《南方日报》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中央电视台、香港的凤凰卫视和珠江电影制片厂等还有人与我联系拍摄电影和电视片。 之后,我的个人名片上就出现了这样两句话:“香洲,一百多年前是中国从大陆经济大陆文化走向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缩影,改革开放后是中国从封闭经济走向开放 经济开放文化的窗口”,这两句话逐步演化成了香洲区的形象广告词,后来又伴随着我调回珠海市而且继续保留在我的名片上,所不同的是,“香洲”两个字变成了 “珠海”。

连我自己也从来没有想到的是,2004年 初,我被调往中山市任职。这样,我的香山缘和名片上的那两句话,也就名正言顺的回到了她的原点了。你可以想象我是多么的兴奋!这是人生的巧合呢,还是命运 的必然?无论如何,这都是人生的一大幸事。那段时间,我正在受约撰写一篇有关文化大省的文章,还赶得及在最后增加一节《建设文化大省与百年香山人文》。文 章刚好在我到中山报到前两天发表在《羊城晚报》上,由此还引发了近两个月的大讨论。这也算是自己交给新的工作地的一份作业,或者可以说是自己进入中山的一 块“敲门砖”吧。

落 地中山后,也就是回到“香山”的原点后,终于有了机会开始对香山人文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原来香山的名字源于现中山市内的五桂山,当时五桂山上有很多桂 树,桂花开时香飘百里,故名香山。南宋设置香山县时,辖石岐(今中山)、澳门、珠海、斗门。随着历史的推移,澳门、珠海、斗门都从香山分离出去了。但这几 个地区的文化的根都还在香山,即所谓的同文同脉。

随着对香山人文历史的深入了解,内心的感动和兴奋就越来越强烈;而随着对香山人文现状的直接面对,一种失望、迷茫的感觉也从心底升起,并且开始压抑过了原有的那种兴奋和感动。

摆在我面前的一个活生生的事实是:香山,是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慢慢遗忘了--地理上的切割,已经使历史原点的香山四分五裂;政制上的变迁,已经使地理原点的香山面目全非;时空上的演化,更是使历史和地理的香山斑驳沧桑……

当然这都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香山,在人们的心目和灵魂中,究竟还有多少位置,究竟还有多少分量。

我曾经问过不止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山和珠海的当地人知不知道香山,许多人的回答是:“唔知啦”;我也这样问过一些中山和珠海的公务员,不少人的回答是:“你说的是北京的香山吗?去过啦。”

当然也有十分了解香山的人,比如那些文化人,但是对于香山那曾经生机盎然的历史,他们的声音是显得那么的苟延残喘;其实有关的地区政府一直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对香山人文资源的发掘也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然而面对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大潮,这种努力又显得是多么的单薄微弱。

在 我看来,香山的人文,不仅仅孕育了中山、珠海、澳门等地区的历史,她还孕育了中国的近代史,甚至还可以这样说,中国的近代史始于广东,广东的近代史始于香 山。由此可见,香山文化不仅仅属于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她还是中华文明的延伸和升华。因此,香山这一特殊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不仅仅 属于香山,她还属于广东省,也属于整个中国,甚至属于全世界。就其本质内容来说,百年香山人文历史,是符合而且是代表了全人类的现代的文化追求与趋向的。 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的今天,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全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开发和利用香山的人文历史资源,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 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就不能仅仅只是中山市来做,澳门、珠海要做,广东省也要做,国家也要做;不能仅仅只是文人来做,政府也要做,全社会都要做。

然而我们似乎还没有这样的去认识、去研究,更还没有这样去实践、去行动。

难 道,这就是我冥冥中与之结缘的香山吗?这就是我一直神牵梦萦的香山吗?不是的,决不是的!一棵树,叶子可以飘得很远、很远,但不能没有根本;一个人,双脚 可以走得很远、很远,但不能没有乡魂。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莫不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文明的演进,香山人文一定会从历史的记忆中走出来,从地理的尘封 中走出来,以她独特而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形象,走向人们的心灵,走进未来的梦想。

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作者是中共中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中国作协会员)

上一条记录:咸淡伶仃洋下一条记录:经济之危,文化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