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侨联动态 >> 正文  


“侨村行”过半,看看他们说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8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8月2日,一场名为“如何让‘侨村行’行稳致远”的交流座谈会在中山市侨联大会议室内开得格外热烈。来自中山市统侨工作老领导、侨史专家学者、基层侨联干部、中山侨村代表、南方日报中山分社记者代表和主办单位人员,围绕如何发掘侨村之美、讲好侨乡故事、弘扬华侨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广开言路、金句频出。


640.jpg


中山市政协原副主席刘传沛,中山市政协原专职常委胡波,中山市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郭昉凌,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教授申群喜,市侨史学会理事于湘、刘倩,市镇村侨联代表杨彪、潘小璐、李政刚、郑紫云、陈嘉庆;主承办单位代表刘志巍、张培发、周翊鹏等参加交流。让我们看看专家、学者、侨联和镇街侨村代表的真知灼见:



市政协原副主席刘传沛:


640 (1).jpg


“侨村行”的火热反映了文化认同是保证、文化自信是根本、守正创新是关键,对传统文化完整地继承、准确地理解,既做到守正而不守旧、尊古而不复古,也做到与往不同、与众不同,让读者觉得看得起、看得懂、肯学习、能传承。


接下来如何做好?一是唤醒。要精准发力,体现特色,务求实效,强力持续提升群众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二是激活。要在华侨自强不息的品德、和谐包容的胸怀、济世兴国的理想这三方面做文章,整理好中山本土的华侨文化,使它们特有的魅力和特色发挥出来、活起来;三是文明互鉴。要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加强在国际的传播,特别是青少年教育,饮水思源,晓来路才知归途。



市政协原专职常委胡波:


640 (2).jpg


今年“侨村行”总结就是四个词:一是发现。我们带着发现的眼光看问题,发现侨村新的东西,发现很多在运转的新东西;二是发掘。发掘历史、发掘文化、发掘精神;三是发布。发布有节奏感,有新鲜感,通过“侨村行”走出感觉,走出感情;四是发展。通过“侨村行”集合了侨乡资源,推动侨联的发展,媒体的发展,社会的发展。


希望今后中山侨史研究要做好学术化、艺术化、产业化、市场化、资本化,建议明年“侨村行”联合其他人民团体一起开展,把研究成果转变成电视剧、舞台剧、歌舞剧等更多元的形式。



市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郭昉凌:


640 (3).jpg


对今年“侨村行”体会,一是很惊喜。“侨村行”用小资金撬动了大板块,7期250万的宣传量效果非常好;二是本次“侨村行”增加了视频内容,通过视频宣传是一个大亮点,年轻人广为接受的形式,可谓家书抵万金;三是如何续写中山的华侨文化、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华侨的作用很大,我们要续写好华侨故事。



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教授申群喜:


640 (4).jpg


今年“侨村行”给我感受最深刻特点的是“精简”“精致”“精神”。一是活动受众范围广,浏览量大,传播途径立体化,短时间有250万传播量,后面延伸效果可观,对中山宣传来讲是一次很好的探索;二是活动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通过挖掘,增强海内外读者对中山的情感,在乡村振兴方面也起到一个助力的作用;三是活动发挥了文化桥梁的纽带作用,讲好了中山故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方面。


下一步建议扩大青年受众,做一轮地方文化交流资源,设立古籍周、专题展览等。



市侨史学会原会长、市侨联二级调研员杨彪:


640 (5).jpg


今年“侨村行”一是互动性更强,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不是一成不变的以侨史的形式出现,也注重了侨村的发展现状;二是可阅性更强,南方日报中山分社全体工作人员认真细致地核对历史,也不局限于侨史、侨房的研究,涉及到乡村振兴、工业改革;三是影响力更广,有视频、纸质、自媒体,立体宣传模式。


建议把“侨村行”系列报道印刷成书籍或刻录成光盘,发放到学校,让人们更加直观的地了解家乡的发展。



市侨联四级调研员潘小璐:


640.png


今年“侨村行”的特点,一是主题好。以讲侨村的人、事、物作为切入点,小村大侨,展现华侨作出的贡献,弘扬中山华侨“敢为天下先”“爱国爱乡”的精神特质;二是内容精。每期“侨村行”采访报道分四个专栏,既有全面的主稿综述,又有亮点特写、专家点评、社评,这立体呈现模式,深刻、全面、有高;三是宣传广。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宣传手段,既有可阅览性,又有新、活“短平快”。


希望“侨村行”系列报道能在更多的平台传播,让更多人知道中山侨村的故事,侨乡的发展变化,发挥“连心桥”的作用。



三角镇侨联主席李政刚:


640 (6).jpg


“侨村行”活动系列报道有三个意义。一是“一份暖心的家书”。报道家乡的点滴变化会勾起他们的思念之情,唤醒海外侨胞的寻根之路;二是“一部活生生的乡土新教材”。是广大青少年,统战干部学习中山历史,了解华侨文化的弥足珍贵的史料;三是“一张招商引资的新名片”。让海外客商更加全方位立体式了解中山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希望今后“侨村行”活动要密切与海外乡亲联系,发挥好海外社团作用,挖掘侨胞发展奋斗故事,为文化兴城注入侨的力量。



小榄镇党政办副主任郑紫云:


640 (7).jpg


“侨村行”活动一是通过走侨村,共搭“连心桥”。活动有省、市两级华侨历史专家学者参与现场深入调研,探索“特色文化如何赋能基层建设”的新思路;二是通过看侨创,共商“振兴桥”。活动找出侨村背后的人文精神,赋予基层建设工作高品质的新思路,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注入文化之韵;三是通过品侨韵,共筑“文化桥”。通过梳理侨村历史,研究华侨文化的起源,为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注入“侨”的力量。



省党代表、市委委员、沙溪镇圣狮村党委书记陈嘉庆:


640 (8).jpg


当年华侨们能够在条件艰辛的情况下支持家乡的发展,如今我们该如何激起侨二代三代对家乡的关系和支持,通过“侨村行”跟他们加强沟通和联系很重要,“有来有往”才能将原有的关系保持住。


上一条记录:叙乡情谋发展!澳门中山同乡社团到东凤参访下一条记录:用脚丈量村,用心贴近人,这场交流座谈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