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情动态 >> 正文  


2023年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展示⑩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1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640.jpg


编者按


12月3日,2023年华人华侨(中山)征文系列比赛颁奖仪式在中山纪念中学隆重举行,为进一步加强赛事文化交流,近期,中山侨联微信公众号将推出“2023年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展示”系列,展现选手风采。第十期展示的是中学生作文海外赛区二等奖。


中学生作文二等奖(海外赛区)


《寂语千年:一只会说人话的中国古代文物》

作者:杨景涛

就读学校:菲律宾侨中学院(总校)

指导教师:杨景鸿


在中国的博物馆中,藏匿着许多古老而神秘的文物,它们沉默了千百年,但如果你用心聆听,也许会发现其中有一只特殊的文物,它竟然会说人话。这只不可思议的文物,是一尊精巧绝伦的青铜鼎。


这尊青铜鼎被发现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古代墓葬中,年代可追溯至商朝晚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外形庄重典雅,铸造工艺精湛,但最令人惊讶的是,这尊古老的鼎竟然拥有着智慧和灵性,能够用文字与人类交流。


这只青铜鼎名叫“文辞鼎”,得名自其内壁上的刻字。它的刻字非常精美,由那个时代的智者书写,记录了古代的文化和智慧。然而,这些文字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它们可以活灵活现地诉说古老的故事,解释文化传承,还能回答我们的问题,分享它对千年历史的见证。


每当有人来到这尊文辞鼎前,静心聆听,鼎中的声音便会响起,仿佛穿越千年,古老的智慧从青铜鼎中流淌而出。


“你好,尊敬的访客。”文辞鼎的声音是如此清晰而庄严。“我是一尊铸造于商朝末年的青铜鼎,也是一位见证千年历史的文物。我拥有着古代智者的智慧,能够分享古代文化的宝藏。请问你有什么问题,我将尽力回答。”


这只会说人话的文物不仅可以回答有关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问题,还能够分享一些古老的故事。它讲述了商朝的兴起和衰落,商王们的智慧和背后的传奇故事。它还讲述了古代的礼仪、文化和生活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精神风貌。


在与文辞鼎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古代商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以及他们对祭祀和宗教的独特理解。文辞鼎向我解释了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在仪式和宗教活动中的用途。


除了古代历史和文化,文辞鼎还分享了许多关于人性和智慧的故事。它讲述了关于道德和伦理的寓言,以及古代智者们的哲学思考。这些建议和智慧依然具有启发性,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宝贵的思考。


在与文辞鼎的交流中,我感到了对古代文化的敬畏和对智慧的尊重。这只文物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一个智者的传承者。它的存在提醒我们,古代文化的宝藏仍然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等待着被发掘和传承。


文辞鼎的声音渐渐变得柔和,仿佛在与我分享一段古老的诗歌:


千年沉寂古铜鼎,


智慧传承永不息。


历经岁月沧桑变,


古老智慧犹照世。


在与这只会说人话的古代文物的交流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深厚和文化的博大。这只文物是古代智慧的化身,它的存在让我们能够与古代智者对话,从中汲取智慧和启发。文辞鼎的声音虽然来自千年前,但它的话语永恒不衰,如同一盏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


我离开文辞鼎的身边时,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敬畏。这只古老的青铜鼎不仅是一个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一个智慧的宝库,它的存在提醒着我们,历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智慧则是超越时空的精神财富。在今天,我们有幸能够与这个古老的文物交流,聆听它的声音,汲取它的智慧,这是一种珍贵的体验,也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


文辞鼎的声音将永远在我心中回响,它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一位智者的传承者,它的存在让我们能够与古代智者对话,从中汲取智慧和启发。这只不可思议的文物,如同一个活生生的历史故事讲述者,它的声音将永远在我们心中回荡,提醒我们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珍惜智慧。这只会说人话的文物,是我们与古代智者的桥梁,也是我们与古代文化的纽带,它的存在是一份宝贵的礼物,一份值得传承的宝藏。



《穿越长城的谜之门》

作者:施中律

就读学校:菲律宾侨中学院(总校)

指导教师:杨景鸿


当我踏上那条蜿蜒的长城,石阶在脚下颤抖,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长城,这座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国历史的象征,一道守护着国土的伟大屏障。然而,在这千里之境,我听闻了一个神秘的传说,一个关于穿越长城的谜之门的传说,那是我内心最深处的向往。


从北京到兴城,我一路追随长城的脚步,想要找到这个神秘之门。不过,这并非一条轻松的旅程。长城的蜿蜒起伏,山峦连绵,有时路途崎岖,有时陷入沉寂,却总是那么坚定,那么庄严,如同时间的见证者。


在沿途的古迹中,我找到了一位老者。他身着朴素的衣袍,皱纹深刻的脸庞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他自称是一名长城的守护者,曾听祖辈讲述过一个古老的传说——穿越长城的谜之门。


传说中,这扇门位于长城的最深处,一直隐藏在历史的尘埃之中。门是由无名之辈创造的,一个普通的石匠,因为一场梦境而得到了神秘的启示。他用心雕刻了这扇门,将长城的历史与未来相连,赋予它奇妙的力量。


老者告诉我,穿越长城的谜之门并不容易找到,只有那些真正理解长城精神的人,才能够发现它。于是,我决定放慢脚步,仔细感受这座伟大工程的精髓。


长城上,我看到了无数烽火台,曾用来传递战报的烽火台,它们如同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在风中,我仿佛能听到古代将士的呐喊声,他们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誓死守护这片土地。这是长城的精神,坚韧、不屈、忠诚。


穿越长城的过程中,我也结识了一些当地的村民。他们生活在长城脚下,代代守望着这座伟大的工程。他们告诉我,长城是他们的骄傲,是代代相传的文化传承。长城不仅是一道墙,更是一部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记载着无数的故事和传说。


终于,当我来到了长城的最深处,我看到了一扇古老的石门。门上刻满了龙凤图案,精美绝伦。这就是传说中的谜之门。


我走近门前,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期待。门前摆放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穿越长城,寻找自己。”这句话如同古老的启示,让我陷入了深思。


我伸手轻轻触摸石门,感受到了一股奇特的能量。门缓缓打开,一股温暖的光芒从门中射出,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


在门内,我感到仿佛穿越了时空。眼前出现了一幅古老的画面,长城的历史在我眼前展开。我看到了古代的将士,他们英勇无畏,捍卫着国土。我看到了长城的修筑过程,千辛万苦,但他们毫不气馁。我看到了长城上的烽火台,它们传递着希望和坚守。


在这个神秘的世界中,我也看到了自己。我是一个追求梦想的人,也是一个在生活中奋斗的人。长城的精神教会了我坚韧,教会了我不屈不挠。我明白了,穿越长城的谜之门,不仅是寻找自己,更是找到了自己与这片土地的联系。


当我走出谜之门,我感到心灵得到了洗涤,我仿佛与长城融为一体。我知道,长城将永远是我心中的坚守,是我前行的动力。


回到现实中,我继续我的旅程,但心中已经多了一份坚定的信念。长城是一座伟大的工程,它不仅仅是一道屏障,更是一段历史,一段精神的传承。穿越长城的谜之门,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点。


长城,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瑰宝。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我,如同千百年前的将士一样,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这片土地,勇敢前行。


在穿越长城的旅程中,我找到了自己,找到了心灵的根源。我明白了,无论身在何处,长城的精神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勇往直前。这就是穿越长城的谜之门,一个连接历史与未来,连接人与土地的神秘之门。



中学生作文二等奖(港澳赛区)


《旗袍,一首岁月的诗》

作者:林乔影

就读学校:火炬开发区中学

指导教师:胡汉超


旗袍,旗女之袍,起源于清朝的京师,鼎盛于民国的上海,迄今为止,已过二百年。“旗袍的历史是近代中国的百年风情史,丝线缝起了过往旧时光,缝住了民国女子的绝代芳华”。旗袍文化内涵在岁月的长河里荡漾了几百年,经历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最初风靡于上海,而后传到香港、澳门等地,在两岸及港澳地区落地生根。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旗袍女子之美和李白描写的杨贵妃之美有着异曲同工的意境。讲旗袍文化,离不开民国才女张爱玲。她成长在一个旗袍盛行的年代,她的一支妙笔,写尽旗袍风华。在香港念书时,她就将奖学金全数拿去买衣料,为自己设计旗袍。不同的旗袍类型,成为张爱玲寄托自己与小说人物气质的载体。她笔下每位女子的旗袍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样式具有不同的寓意,她用自己对旗袍独特的理解描绘出一件又一件旗袍之美。


“旗袍女神”——香港佳士得副总裁兼拍卖师陈良玲,气质优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竞价激烈的拍卖会上,身穿一袭剪裁得体的旗袍,伴随着她的恬静笑容和从容举止,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以天价成交,分分钟上亿的成交额就此诞生。


走在繁华的香港街头,随处都可以看到新与旧,中和洋的碰撞。特别是在上下学时段,你会看到各式各样的校服样式:身着中规中矩的纯色款,或活泼的格仔裙,或旗袍长衫的女学生,以及衬衫西裤,白袜黑鞋的男学生,都洋溢着青春的少年风采。香港的旗袍校服大部份为蓝色,因当年蓝色染料昂贵,只有富人买得起,因此成为身份象征,后来蓝色染料便宜时,各校便使用蓝色旗袍,亦有学校使用白色。不少名校均沿用旗袍校服,虽不及传统旗袍剪裁修腰困身,却还能稍稍限制女学生的姿态动作,尽显斯文静谧的气质。旗袍诠释得了优雅,诠释得了活泼,在服饰的气质中包容着少女的天真烂漫和女性的成熟端庄。


旗袍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载体,沉淀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审美观念、色彩爱好等文明要素。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和民族精华,具有中国浓郁的民族风格。


如今,人们追求舒适自然的穿衣风格,旗袍得以保留下来,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足以证明现代文明文化与传统文明文化一脉相承,代代相传。港澳台华侨华人,同为中华炎黄子孙后代,即使身处不同的地方,接受不同的文化渲染,始终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应继续守候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它如岁月的诗行铭刻于心间。



《大美文化,今人共守》

作者:林乔亚

就读学校:火炬开发区中学

指导教师:胡汉超


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有着14亿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文化同根,中华同梦,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香港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多元文化城市,即便香港和世界主流文明如何高度融合,都改变不了其以中华文化为主流的基调。无论是传统的舞狮、龙舟,还是现代的电影、音乐,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和自豪感。人们总说,香港街头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味道很浓,而香港文化底色,自带中华传统文化的胎记。


香港至今保留着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和民间习俗。农历大年初一去九龙黄大仙祠争上头炷香,善信们虔诚拜祈,希望为自己和家人带来整整一年的福气好运;到新界大埔林村许愿树许愿祈福,可以感受传统年味,可将自己的愿望写在红纸上,往许愿树上掷宝牒祈福;在锣鼓声中,各路高手爬上长洲岛北帝庙前搭建的“包山”,村民认为抢到位置越高的包子福气越大,那场面太火爆了;中秋夜铜锣湾大坑万人空巷,在锣鼓与爆竹声里,一条点满万支长寿线香的火龙,在300多名健儿的挥舞下,灵活穿梭于大街小巷,寄托对中秋佳节的美好祝愿;赤柱、沙田、香港仔等地端午节龙舟赛更是让人目不暇接......这传承着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和风俗习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生生不息。


今年暑假,我走进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这是一座矗立在西九龙文化区的巨型建筑,它形如古代方鼎,与周围现代化的建筑融为一体,一点也不显得突兀。正门采用了紫禁城城墙的朱红色,加上门钉装饰,与北京故宫南北遥相相呼应。起伏的瓦片状天花板是参考了北京宫殿的金色屋顶,融入创新,给人一种现代美的感觉。


我步入博物馆,一件件清代的文物扑面而来:紫檀硬木制成的屏风、雕云龙宝座和脚踏,两侧各有一仙鹤香炉和蟠龙香筒;通体錾刻龙戏火珠纹的云龙纹执壶;乾隆时代的搅玻璃撇口瓶......那一件件充满故事性的文物,静静地安卧于灯光下,散发出历史的厚重感。


几年前,我随家人去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如今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流连。前者是古香古色的厚重美,后者展馆外观及内部规划不失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美。我深深地感受到大中华文化圈的向心力无比强大,这是中国人的瑰宝,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文化积淀的见证。


香港人在写作中依然保留着文言文的痕迹,包括很多粤语词汇和语法,也沿用了文言文的用法。粤语的九声六调更是保留了大部分古汉语的发音,用粤语朗读唐诗宋词,更能体现古人表达的意境,为我们研究古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现实材料,更是传承古汉语文化的有力证明。


众所周知,香港人至今仍留了书写繁体字的习惯,给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增添了独有的文化韵味。从街头随处可见的繁体字招牌和广告牌中,我们可以近距离触摸到汉字发展的脉络和走向,也感受到中华文明根深叶茂。它和中国大陆使用的简体字同根同源,一脉相承,都是由甲骨文和象形文字经过几千年演变而来,汉字润泽源远流长。


水有源,树有根。中华文化是香港文化的根,也连接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我们应该传承并且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花在我们心中永远绽放。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始终同气连枝,文化同根,中华同梦,共迎春来。


往期回顾



2023年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展示①——小学生作文特等奖


2023年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展示②——中学生作文特等奖


2023年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展示③——诗词联特等奖


2023年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展示④——小学生作文一等奖


2023年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展示⑤——中学生作文一等奖


2023年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展示⑥——诗词联一等奖


2023年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展示⑦——小学生作文总赛区二等奖


2023年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展示⑧——小学生作文海外赛区二等奖


2023年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展示⑨——中学生作文二等奖(总赛区)


上一条记录:欧阳夏丹、邓亚萍、郭涛、刘琳来中山了!第下一条记录:“新侨看中山”走进东区、港口,共谋稳中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