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侨路看中山】第28期 抗日烽火中的青春岁月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3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人物革命历程
甘岳雄,秘鲁归侨。1927年8月出生于秘鲁。1935年回到广东省中山县定居。1944年加入中山抗日游击队建政工作队,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任中山县督导处情报交通站副站长。同年任合水口里乡党支部组织委员。1983年当选为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华侨委委员会主任。1990年离休。
中区纵队交通总站旧址
甘岳雄,祖籍广东中山,1927年8月31日生于南美洲秘鲁利马。1935年举家回到家乡中山县。其父母均是爱国华侨,受父母影响,甘岳雄从小就坚定了振兴中华民族的思想。
1935年,甘岳雄回到祖国,在中山南朗合水口合里乡读小学。
1940年3月5日,日军藤井兵团动用1万兵力入侵中山,1942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五桂山区成立了抗日游击队。1943年冬天,随着南番中顺游击指挥部转移到五桂山区后,决定成立负责传递情报和护送人员的交通总站,代号为白鸽队,地点就设在甘岳雄家中。
白鸽队的战士生活很艰苦,经常没菜吃,甘岳雄的母亲常常将自家种的菜送给她们吃。为了方便战士进出,甘岳雄母亲将钥匙放在门口的一块门砖处,当时还在读书的甘岳雄,也因此结识了白鸽队和许多勇敢的游击队员,在他们的启发下,就参加了青年妇女抗日夜校。
从抗日夜校开始,甘岳雄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其后,加入了建政工作队,帮助地方建立乡区两级民主政权。接着,甘岳雄调入县督导处负责机要文书工作,负责下发中央及上级单位机密文件。1945年任中山县督导处情报交通站副站长,主要任务是传递情报。当时情报交通站下设四个分站。1944年8月1日,甘岳雄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任合水口里乡党支部组织委员,负责与上级分管党务工作的领导联系,传达贯彻中央及上级党委有关方针、政策指示,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1949年初调往石鼓挞乡,以教师名义做掩护,负责地下党的群众工作。下半年调任中山独立团二营五连指导员。
甘岳雄(左1)与战友合影。1952年摄
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2年任珠江军分区组织科连级组织干事,1952年下半年调入林业工程二师五团任政治处组织干事,后任徐闻县农垦部组织股长及广东省委农垦部政治处副科级干事,1957年调任佛山地委党校组织科长,1961年下半年调任广东省龙门县办公室主任,1968年任龙门中学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5年调任龙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直属党委书记,其后任龙门县政府办公室主任,1981年下半年调任中山县办公室主任,1983年当选为中山市人大副主任兼华侨委委员会主任, 1990年离休。
中区纵队交通总站旧址位于南朗镇合水口里树坑村3号。
1943年夏,中山抗日游击大队在五桂山建立了交通总站,总站站长为容海云、副总站长为容耀华。总站设于此,房主为甘良,甘良妻将自家最好的房间腾出来让容海云等居住,自己和孩子则住楼下尾房。
甘良的大儿子甘岳雄也参加了游击队,成为一名交通员。同年10月,中山抗日游击大队交通总站扩编为南番中顺指挥部交通总站,为了保密,交通总站代号为“白鸽队”。分站分布在五桂山区通往平原地区的主要出口处和若干乡村据点、各交通线上,且在南番中顺各地遍设了秘密隐蔽的站(点)。
交通线从驻五桂山指挥部交通总站向四处伸延。外线以合水口里乡为中心,东往中山四区崖口站过伶仃洋去东江,与东江纵队联系;南往中山五区大布站经雍陌去澳门,与地方党组织联系;西南出中山三乡经岐关公路去斗门与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联系;西北往中山九区牛角围站去顺德西海,与广中山党史游二支队联系;还有经牛角、小榄到新会荷塘站,与粤中新高鹤地区的部队联系。内线是五桂山区内的部队活动区域。1944年10月,中区纵队成立,容海云为交通总站站长,仍居于此,至1945年6月珠江纵队一支队战略转移至东江始离开。
1935年,甘良携家眷从秘鲁回国定居,于1936年建该房,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不久,甘良因病去世,其妻儿及其兄的家眷均住在此屋。
中区纵队交通总站旧址于2008年6月被中山市委核定公布为中山市革命遗址,并定为中山市党史教育基地。
上一条记录: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下一条记录:福建莆田疫情会外溢吗?何时可得到控制?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