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情动态 >> 正文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转载国家侨联信息)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9日 作者:中国侨史学会 来源:中国侨联

  8月2日上午,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侨联主席、党组书记,学会会长林军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中国侨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董中原主持会议。中国史学会会长、《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国家档案局原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原副馆长段东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建朗等莅临会议并致辞。中国侨联顾问林兆枢、李祖沛、朱添华,秘书长陈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代表、侨史学界专家学者、海外嘉宾,中国侨联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负责人约200人参加了会议。

  林军代表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总结了学会过去五年的工作。一是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召开两届习近平同志侨务论述专题研讨会,编印了有关学习材料,为侨联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重要参考;二是精心谋划研究项目,扎实推进中国侨联课题工作,学会专家学者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侨联课题的选题、立项、评审及研究工作,把中国侨联课题打造成为具有明显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的精品;三是坚持学术规范,不断提高双核心期刊《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水平,坚持学术水准为先,把住用稿质量关,赢得学界赞誉;四是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扩大与国内外学界的互动,加强与国内研究机构及学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五是大力促进成果转化,反映侨界工作及侨史侨情动态,精心做好《中国侨联年鉴》编写出版工作、用心打造“侨史工程”及学会文库系列书籍、构建信息化学术平台;六是站在国家发展全局,主动提高服务意识,着眼国家整体战略,开展“国际移民课题研究”等工作;七是秉持学术开放理念,充分发挥学会的平台作用,在加强学会组织建设、传承弘扬华侨精神、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成果转化等做出积极贡献。

  林军提出了今后五年学会的工作设想。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侨务工作论述研究。要把华侨华人研究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任务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的侨务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发挥人才优势,进一步加强侨史侨情研究。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侨史研究为基础、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推动侨务理论创新和工作创新,深入研究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切实关心的问题。继续编好《中国侨联年鉴》,完成《中国华侨农场史》编纂出版工作,继续提高侨史工程书籍出版质量,继续保持《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杂志的学术权威性。三是提升学术水平和研究质量,进一步完善课题管理。积极推动专家学者不断深化华侨华人研究;发挥学会高素质人才集中的优势,开展海内外侨情新发展新变化的相关研究。四是创新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方式,提高理论研究对实际工作的助推作用。创新学术交流方式,拓展科研合作范围,创新成果展现形式,创新“系列讲座”举办模式,联合承办国际学术会议,联合成立研究中心。未来5年,学会要紧紧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建设等重要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中国侨联为依托,汇聚各方智力资源,努力实现学会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新提升。

  李捷指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成立30多年来,协调各方研究力量,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举办学术研讨会,积极支持各级侨联、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华侨华人研究,出版了一大批学术价值高、理论观点新的专著和研究成果,在学界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在推动国内华侨华人研究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中国史学会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加强合作,紧密联系,共同推进相关研究。段东升表示,回顾历史,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蓬勃发展,侨史学界和学人作出巨大贡献;感知当下,本次会议必将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展望未来,衷心希望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与中国档案学会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大范围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档案学与华侨华人研究做出更大贡献。王建朗强调,华侨华人历史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已成为某些史学分支学科新的学术增长点。希望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今后能够与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和全国从事华侨华人研究的学界同仁紧密合作,共同推进侨史、侨情研究和史学研究。陈志明在贺词中指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自1981年成立以来,已成为团结全国华侨华人研究者、侨务工作者,促进相关高校与科研机构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预祝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8月3日下午,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闭幕。中国侨联主席、党组书记林军,中国侨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董中原,中国侨联顾问林兆枢、李祖沛、朱添华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位代表、特邀代表、理事、顾问等160余人参加了闭幕大会。本次会员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闭幕会议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侨联副秘书长、经济科技部部长赵红英主持。

  会议审议通过了林军同志代表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学会新一届理事会,选举丁毓玲等146人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七届理事会理事。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林军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七届理事会会长,董中原为常务副会长,龙登高、庄国土、李安山、李明欢、李鸿阶、吴小安、张应龙、张国雄、张春旺、张禹东、张振江、赵红英、程学源、谢小建为副会长,张秀明为秘书长,丁毓玲等75人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聘任巫秋玉、黄晓坚为副秘书长,王灵智等16人为顾问,向大有等22人为荣誉理事,王苍柏等11人为海外荣誉理事。

  董中原在总结讲话时提出4点建议。第一,把握时代性,在国际形势变化中推进华侨华人研究。随着全球化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人口流动不断加速,大规模的国际移民现象日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国际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移民在世界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交融、族群关系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区域发展及地区安全等方面不断产生重要影响,需要我们把握时代特点推进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研究。一要立足全球视野,准确认识国际移民新动向。二要明晰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海外侨情新变化。三要配合国家战略,主动研究国际移民新问题。

  第二,立足专业性,充分体现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中国特色。当前,我国华侨华人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华侨华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面对世情、国情、侨情的新变化、新趋势和新问题,华侨华人研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面临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需要广大华侨华人研究者奋发努力,加强协作,团结拼搏,进一步开创华侨华人研究新局面。一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研究方向。二要推动华侨华人研究长远发展。三要打造华侨华人研究的“中国学派”。

  第三,提高前瞻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坚持侨史研究与现实侨情研究并重、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并重,是华侨华人研究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更好适应世情、国情、侨情的发展变化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华侨华人研究应提高前瞻性,将其放在全球化时代和中国发展的时代进程中去考量和定位,提高预见能力,加强对策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一要找准服务国家战略的切入点。二要始终坚持为侨服务的正确方向。三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第四,体现服务性,创新侨史学会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中国侨联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努力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帮助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处应认真听取各位会员、理事、顾问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创新学会工作机制和运作模式,持续推动华侨华人研究事业创新发展,加快形成功能互补、共谋发展、良性互动、协同创新的华侨华人研究新格局。一要进一步加强开放型建设。二要进一步加强枢纽型建设。三要进一步加强平台型建设。

  附: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七届理事会理事名单(共146人,按姓氏笔划排序):丁毓玲(女)、于曙光、万晓宏、王巧丽(女)、王付兵、王礼全、王明惠、王春光、王望波、韦干、邓飚、邓丽兰(女)、石沧金、石维有、龙登高、卢启明、史晴、付小苑(女)、印红标、冯福斌、宁艳红(女)、司芳(女)、邢寒冬(女)毕清、毕娇娇(女)、曲晓范、朱文增(女)、朱东芹(女)、朱建山、任贵祥、刘进、刘松勇、刘国福、庄国土、关波、许金顶、许基一、孙少锋、祁德贵、杜继东、巫秋玉(女)、李雨、李勇(女)、李一平、李冬娟(女)、李庆新、李安山、李其荣、李明欢(女)、李贵海、李爱慧(女)、李鸿阶、李嘉郁(女)、杨海、杨彪、杨立华、杨锡铭、吴小安、吴金平、吴前进(女)、吴瑞君(女)、吴翠蓉(女)、何作庆、邱广华(女)、汪纯莲(女)、沈燕清(女)、宋全成、张坚、张癸、张一力、张小欣、张秀明(女)、张应龙、张国雄、张国富、张春旺、张秋生、张禹东、张振江、陈文(女)、陈呈、陈文寿、陈永升、陈志忠、陈志强、陈奉林、陈钟林(女)、陈奕平、陈海忠、陈琪瑛(女)、陈斯平、陈景熙、陈锦堂、武心波、范宏伟、范若兰(女)、林军、林勇、罗士周、周凡、周聿峨(女)、周松一、郑一省、郑文标、封燕燕(女)、赵健(女)、赵红英(女)、郝爱军、胡平(女)、段林、施雪琴(女)、袁丁、聂传清、聂德宁、夏凤珍(女)、徐大振、徐立望、徐华炳、殷强、高伟浓、高俊峰、高福庆、郭剑波、唐若玲(女)、黄志坚、黄英湖、黄晓坚、黄纪凯、曹玉洲、曹明龙、董中原、程学源、曾玲(女)、曾少聪、谢小建、谢美华(女)、蔡峻、蔡葩(女)、廖峰、廖小健(女)、谭凤德、樊向勤、镇翔、潮龙起、潘一宁(女)、藏志勇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单(共75人,按姓氏笔划排序):丁毓玲(女)、万晓宏、王春光、韦干、龙登高、印红标、司芳(女)、曲晓范、朱建山、任贵祥、刘进、刘国福、庄国土、许金顶、杜继东、巫秋玉(女)、杨锡铭、李一平、李冬娟(女)、李庆新、李安山、李其荣、李明欢(女)、李鸿阶、李嘉郁(女)、吴小安、吴金平、吴前进(女)、吴翠蓉(女)、宋全成、张坚、张一力、张小欣、张秀明(女)、张应龙、张国雄、张春旺、张秋生、张禹东、张振江、陈文寿、陈志强、陈奉林、陈钟林(女)、陈奕平、武心波、林军、林勇、范宏伟、范若兰(女)、周凡、周聿峨(女)、郑一省、赵健(女)、赵红英(女)、施雪琴(女)、袁丁、聂传清、聂德宁、徐大振、殷强、高伟浓、高福庆、黄英湖、黄晓坚、黄纪凯、曹明龙、董中原、程学源、曾玲(女)、曾少聪、谢小建、蔡葩(女)、廖小健(女)、潮龙起


上一条记录:《华侨与振兴中华》图片展成功举办下一条记录:王荣宝、余志勇主席出席中国灯都古镇镇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