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 正文  


现象级的“侨村行”,用地方实践服务国家话语 | “侨”梁2023⑤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2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由“侨学媒”合力推出的2023年“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缘何掀起了海内外500多万阅读量的侨乡文化传播现象?


1月18日,一场关于如何打造“最美乡愁”中山读本、用地方实践服务国家话语体系的研讨交流会在市侨联召开,省、市两级华侨历史专家以真知灼见,为2023年“侨村行”作结,为2024年“侨村行”开题。


640.jpg


△如何打造最美乡愁中山读本·侨村行研讨交流会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张应龙,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华侨历史学会监事长张国雄,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胡波,广东《华夏》杂志总编刘迪生等重量级专家学者与中山市侨联、南方日报中山分社、中山市侨史学会的有关人员围坐一起,互动启迪。


据悉,“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大型人文采访活动已开展两年。两年来,共有超200人参与到这场关于侨的文化之旅中,足迹遍布9个镇街30个村居,用文字书写侨的情怀、用图片展示侨村新貌、用视频讲述侨的故事,海内外共有超800万次的点击阅读,超20万次转发评论,侨乡中山正在以全新的方式,向世界绽放动人光彩。“侨村行”在海内外侨界掀起一股现象级的侨乡文化传播热潮。


640 (1).jpg


△“侨村行”启动仪式


640 (2).jpg


△2023年“侨村行”15期报道


640 (3).jpg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和传播,通过讲述家乡人文故事的文字、视频,唤起海外侨胞的乡愁。”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张应龙说。


640 (4).jpg


“当前的国家大局是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村行是中山侨务工作在利用地方侨资源服务国家大局。广东的乡村振兴一定要做加法,把侨村建成海外侨胞的精神家园。”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华侨历史学会监事长张国雄认为。


640 (5).jpg


“侨村要进一步扩大宣传面、深入挖掘故事,传播中山故事、传承中山侨乡文化、创造中山传奇。”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胡波寄语。


640 (6).jpg


“侨乡文化是广东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亮点,文化的本质是历史,要用文学作品的力量呈现和表达乡愁。”广东《华夏》杂志总编刘迪生提出。



“侨村行”采访团队表示,2023年侨村行从城市原点香山古城出发,在三乡古鹤村的四通碑暂告一段落,正好对应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山岐澳古道的起点和终点。沿着这条20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在一个个故事中看到侨村的“世界观”,看到“人文湾区”的魅力,看到“中国故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香山古城,我们在华侨历史博物馆追寻海外中山人的奋斗路,看到中山人从“沧海之阔”到“胸怀天下”的抱负;

在沙溪虎逊村,我们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康公诞上,看到一场打破空间区隔、国别界限的乡情号召;在黄圃横档村,我们看到延续百年的麒麟舞是如何架起了海内外乡亲“连心桥”;

在小榄新市社区,我们看到百年香港中山榄镇同乡会的菊花情结背后,华人华侨投身祖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澎湃活力;

在三乡雍陌村,我们看到一座四通碑背后的亚太经济商贸圈,是如何串联起中山华人华侨遍布全球四大洲、涉国内外21个港口城市的足迹。

不少侨胞乡亲认为,“侨村行”给予读者的,远不止于语言的欢悦或情怀的共鸣,而是对一个时代价值的挖掘,一场家对国命运的深思。

重涉山河岁月,那些斑驳的屋檐花窗、历史侨房或已成为往事,但不妨碍它们再一次见证一场又一场的远航,一次又一次的归乡,一个又一个故事。


在一个个散落的故事里看到时代大潮


在时代大潮里看到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情怀


这种感动和使命


将激励我们投身下一场价值再发现之旅


这本“最美乡愁”的读本


将成为沧海之阔上的又一座“侨”梁


让我们一起期待着


2024年“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的再出发


共赴一场故乡云游、根魂之旅

640.gif





上一条记录:两节慰问,阳光照在身上,温暖留在心间|“下一条记录:百多侨团“云见面”,这头是家乡,那头是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