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 >> 正文 |
永宁社区:洪拳铸敢闯风骨 荼薇扬慈善侨韵|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⑫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5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三角,有一个以全国首个“千万富翁乡”、广东省首个“亿元村”闻名的社区——永宁。
永宁之名,由来已久。宋代,大榄、小榄四面环海,因境内有小山丘形似橄榄而得名。公元917年,大榄、小榄属南海县治,称永宁乡潮居里。
南宋时,中原人南迁定居者渐众,永宁乡飞驼岭下形成的自然村落——冈头村,相传为小榄开埠之地。改革开放以来,在侨胞的倾力支持下,永宁也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全国首个“千万富翁乡”、广东省首个“亿元村”……
俯瞰永宁社区。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一条永宁工业大道,见证了小榄乃至中山改革开放40余年的工业化大潮,也凝聚了许多海外侨胞与港澳乡亲希望家乡“产业兴、生活美”的愿景。最多时,永宁曾拥有380多家村办企业。回看永宁发展历程,矢志不渝的桑梓情怀,始终是支撑永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永宁发展历程展览馆。南方+ 叶志文 拍摄
飞驼直上通天桥
大榄山古墓葬出土的宋制骨灰陶坛,是小榄发现年代最早文物。南宋时,相传时值深秋,由珠玑巷迁徙来的族人被漫山遍野的菊花吸引,故择此地而居。
迁居此处的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新的生活。“永宁”是他们朴素愿望的一种表达。在山明水秀间,先民所创造的独特文化,至今仍产生深刻影响。
《小榄镇志》载,清代洪拳创始人洪熙官晚年隐居小榄,其墓葬于大榄飞驼岭。时至今日,被列入中山非遗名录的小榄洪拳已成为小榄重要的民族体育与竞技活动。
永宁螺沙的荼薇花田,至今仍在种植荼薇这一古老花种。岁岁开放的荼薇,成为与菊花并称的小榄“两朵花”,小榄荼薇花制品加工技艺也入选了中山非遗名录。
洪拳刚猛,荼薇温柔,传统技艺延续了永宁古韵:永宁剪纸流传逾百年,剪活了人文乡情;小榄刺绣作为粤绣分支,机杼精工,百卉千华;永宁龙狮武术团被誉为狮艺江湖“两广狮王”,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以及国际龙狮大赛屡获殊荣。
与菊花并称小榄“两朵花”的荼薇花。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深厚的人文积淀,也造就了永宁人敢闯敢试的风骨。
改革开放前,永宁人多地少,以经营水稻、甘蔗、蚕桑和养鱼等单一农业为主,集体经济十分薄弱。
为摆脱当时的境况,在原大队支书李汉章等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永宁确立了发展集体企业的思路。1956年,永宁开始筹办砖厂,并于1957年投产。原小榄镇永宁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梁卓勋回忆,砖厂投产后,当年就有7万多元的收入,成为中山村办最早、制砖出口较早、较多、质量较好的一家企业。此后,永宁又相继办起粮油加工厂、鱼苗繁殖场等工副业。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小榄公社永宁大队不仅是小榄公社的领头羊,更是中山县规模最大的大队。在发展工农业的奋斗中,永宁人逐渐形成“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永宁迎来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大潮奔涌逐浪高
40多年后,已经退休的郭钊荣,仍然时不时想起初中时那些月光如水的夜晚。
从永宁中学放课后的他,回家拖上一把小板凳,一路跑到生产队的晒谷场上,一台有些老旧的彩色电视机闪着雪花。即将播放的电视节目是他们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晒谷场上的夜晚,是永宁人改革开放后日常生活的重要记忆,也是港澳同胞给永宁人生活带来的其中一个直观变化。
1979年秋天,新中国成立后小榄镇第三届菊花会,吸引了香港中山榄镇同乡会、新加坡榄镇同乡会以及海外华侨500多人回乡观赏,也由此掀开了乡亲支援家乡建设的热潮。
1979年中共小榄公社党委、永宁大队党总支热情接待榄镇同乡会同仁,后排左起:李朝书、周云、何锡樑、梁均、李汉章、麦克贞,前排左起:黄在田、何泽权、杨炯谦、萧凤珍。
多年后,已经从永宁社区党委副书记任上退休的郭钊荣回忆,那一年,小榄公社永宁大队及下属生产队,每队分到一台港澳乡亲捐赠的彩色电视。透过闪着雪花的屏幕,人们看到了时代的精彩。
另一批使永宁人争相围观的侨胞捐赠,是3辆载重数吨的大卡车。大卡车开在永宁的街头,让对大型运输机械没有概念的村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当时人们未必知道,工业化的大潮即将到来。几年后,永宁人就将对载货车辆的来往习以为常。
从1979年开始,借菊花会契机,华侨、港澳同胞为投资主体的“三来一补”“三资”企业开始引进。郭钊荣回忆,当时港澳乡亲们认为,永宁虽然有工厂,但比较落后,产品质量不高。“他们想为永宁经济建设做点事情,想办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企业。”郭钊荣说。
一个个由港澳乡亲参与投资建设的企业,成为永宁迈向工业化的主力。
在为永宁迈向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的港澳同胞中,麦克贞是绕不开的一个名字。
永大(中山)有限公司大楼,外立面上“永大”“1984”的红色字样尤为显眼。南方+ 叶志文 拍摄
麦克贞是土生土长的永宁乡人。改革开放后,在港经商多年的麦克贞一满腔爱乡热情,在小榄兴教育、办公益,投资设厂。
1980年,麦克贞发现,当时国内还没有胶粘带。他于是提议,要在永宁办一家胶粘厂。4年后,永大胶粘制品厂有限公司(下称“永大胶粘”)建成,成为永宁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村办企业。
1984年,永宁乡与香港榄镇同乡会副会长麦克贞(左五)合资创办了永大胶粘有限公司。
此后,麦克贞又先后与永宁合资兴办永华胶带厂及永昌电工带厂。他为家乡带来了急需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在永宁改革开放史上书写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永大(中山)有限公司。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桑梓情怀代代传
1980年,中山小榄公社永宁大队的集体收入和农副业总收入都超过1000万元,被称为中国首批大队级的“千万富翁”。
永宁社区党委委员、居委会委员布宝文介绍,高峰时,永宁共有较大规模企业380多家,工业产品种类包括服装、皮具、饮料、建筑材料、五金制品等。
到1993年,永宁村工农业产值已超10亿元,1997年产值达到20亿元。
华侨、港澳同胞不遗余力的支持,覆盖了永宁所需的一切。兴建修缮学校、幼儿园、卫生院、敬老院,修筑桥梁道路……布宝文介绍,多年来,麦克贞、麦张旺娣、黄守汉、谭松、李光、李海、黄藻森夫妇、何锡樑、李立、龚启康、张七姑、卢凤娥、卢定帮等190多位港澳同胞为永宁慷慨解囊,捐赠金额达到近1500万元人民币。
这些永宁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和他们的善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麦克贞于1989年9月被授予“中山市荣誉市民”称号,同年10月病逝。生前,他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先后捐资兴建小榄永宁中学、永宁中心小学、永康小学、小榄中学、小榄华侨中学、幼儿园等。
永宁社区永康小学。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永宁中心小学,在1983年由麦克贞捐资与乡政府自筹资金一同投入重建。后来,高中毕业的郭钊荣在这所小学里当了三年的语文老师。乡贤倾力支持家乡建设的故事,他不止一次跟学生讲起。
郭钊荣的学生中,有一个小孩叫胡智荣。多年以后,胡智荣成为知名企业家、慈善家,20多年来向国内各个机构、项目进行慈善捐款,总额过亿元。
胡智荣始终不忘回报家乡。2021年,作为国际菁英会主席,胡智荣积极参与主办“菁英杯”国际侨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这一赛事在家乡小榄举行。
2023年2月5日,在小榄镇乡贤座谈会上,胡智荣提出,每年将把胡智荣文化基金的个人专款最少300万元捐给家乡小榄镇。今年上半年,其300万元的捐款分别用于小榄教师“三名工程”、永宁小学田径运动场改造、小榄菊花传统文化推广、公共场所增设便民助残设备、社区敬老关怀、粤剧慈善晚会等多个项目。
“大家对家乡,特别是家乡的发展都铭记于心。”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山榄镇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永宁乡亲李焯芬表示,在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工作的旅港乡亲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牵桥搭线,促进香港和小榄两地优势互补、交流合作,提升小榄产业智能化水平。
造福桑梓的情怀代代相传。2022年,永宁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4亿元,借由“工改”,蹚出了一条产业升级的新路。“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底色,让“永宁人”的标签成为海外侨胞和港澳乡亲的骄傲。
【足迹】
永宁社区现有港澳同胞1800多人,归侨5人。华人华侨120多人,分别旅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非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一条记录:永大公司: 一家村办企业带起一条产业链下一条记录:南方视频|古韵侨村试新衣,商贸龙瑞弄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