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 >> 正文  


横档村:沙田麒麟跃,舞动家国心|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⑩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2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640.jpg


梨园粤韵传,横档麒麟跃。在中山市黄圃镇近900年的建制历史长河中,横档是相对“年轻”的一个村,建村超过260年,但却是人文韵味最鲜明的一个。它是中山市的麒麟舞、醒狮和粤剧文化之乡,曾走出享誉省港的著名粤剧文武生“小生聪”。


640 (1).jpg


横档村牌坊。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人文横档,至柔也至刚。地处珠江入海口,面向海洋的地理特点,造就了横档人敢闯敢拼的精神底色。过去数十年间,横档村人相继奔向海洋,到港澳地区乃至更遥远的南美洲打拼,以求用自己的勤劳,创造新生活。有数据显示,横档村海内外乡亲数量曾占到黄圃全镇的1/7以上。


走出去的横档人始终心系家乡,这些年来,他们陆续回乡,参与家乡建设发展中。横档山下,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已经展开。




横档山下是吾乡


古韵新声传文脉




驾车从黄圃快线转入乡间村道,穿过连片的果园和田野,地势渐高,道路的尽头处,便是横档村的地标——横档山。在广袤平坦的冲积沙田上,海拔70多米的横档山尤为显眼,其山势如屏挡潮,故得名横档。


640 (2).jpg


横档村。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据《横档志》记载,公元1759年,横档已有人聚居于横档山下,横档村名也因山而来。见山即知是吾乡,这是世代横档人的共同记忆,也是回家的方向标。


横档村东临珠江八大入海口之一的洪奇沥水道,是黄圃向海发展的“咽喉”。处于山海之间,横档村兼具了山水的静与动。


横档人喜爱粤剧。20世纪30年代,横档就已成立“新少年粤剧团”和“同庆升平粤剧团”两班粤剧团。著名的文武生“小生聪”是横档村粤剧文化兴盛的缩影。


古韵新声,时至今日,横档村中仍有由粤剧爱好者组建的私伙局,粤剧文化一直延续至今,也成为海内外乡亲与家乡联系的一道文化桥梁。2016年,籍中山市首个村级乡亲联谊组织——港澳中山黄圃同乡会横档乡亲联谊组成立,横档村举办了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场粤剧曲艺表演活动,邀请粤剧名家献艺,多位港澳乡亲返乡,与1000多名村民现场共赏粤韵。


横档村还是麒麟舞的发源地。相传,麒麟舞始于明末清初,当年一位从广州来的道士教授村民传统武术,受到村民欢迎。后来,村民以武术为基础,结合沙田水乡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图腾——麒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麒麟舞。


640 (3).jpg


横档村麒麟馆。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如今,每逢村民新居入伙、婚嫁、新船下水和重大节日,五彩斑斓的麒麟就会出现在横档村的街头巷尾。踏着阵阵锣鼓声,麒麟腾跃起舞,成为一道独特风景。横档麒麟舞的影响并不局限于黄圃镇和横档村,广州的黄阁麒麟舞也是源自横档村。近年来,在港澳乡亲的牵线下,麒麟舞也在香港当地的节庆活动中不断亮相。


喜文乐舞的横档人有着崇文重教的传统。横档村在清末已办起了“横径书院”,成为当时中山县九区保留的五间书院之一。兴粤剧、舞麒麟、办书院,横档山下,横档人撑起了一条延续百年的文脉,也为海内外乡亲们架起了一道寄托乡情乡愁的桥梁。




情系桑梓报春晖


侨捐建校兴文教




时至今日,横档村仍是黄圃镇各村中最重视教育的村落之一。位于横档村中部核心区,有着超过80年历史的横档小学是该村倡文兴教传统的见证。


立秋已过,夏的高温仍未消退。午后,横档小学内,教学楼旁的荷塘清风吹拂,凉意阵阵。荷塘水面泛起涟漪,岸边绿树红花摇曳,显得格外宁静。横档小学是横档村的地标,也是海内外乡亲的集体记忆所在。横档小学创建于1942年,不少远赴海外的乡亲都在横档小学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640 (4).jpg


横档小学。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横档小学的发展,离不开海内外乡亲的推动。1999年,在香港乡亲梁银好、华侨谭标等带动下,横档村共筹集捐款近90万元重建横档小学教学大楼,配备了电教室、音乐室、图书室等多个功能场所,学位达600个,成为当时黄圃镇内硬件设备最齐全、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村级小学之一。


“在当时来说,这样的建设规格和水平已经很了不起。”走进横档小学的综合电教室,通铺木地板的阶梯式布局让到村中走访的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感到惊叹。透过横档小学先进的硬件配套,他感受到横档海内外乡亲强烈的乡情和倡文重教的愿望。


640 (5).jpg


横档小学校园环境。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横档小学内还保留了一座有着超过80年历史的八角亭——孝亲亭。该亭由横档村人修建,亭中绘有二十四孝壁画。2017年,在横档村委和横档小学师生的倡议下,黄圃镇政府、横档村村民、乡贤和海内外乡亲积极响应,在原址上对孝亲亭进行了重建。


建校修亭,凝聚的是横档人世代倡文兴教、孝亲敬老的传统,也寄托了海外乡亲们对家乡发展的牵挂。除了兴教办学,在横档村中,敬老院、幼儿园、自来水厂等公共设施兴建,都有乡亲们的身影。




归侨助农促振兴


横档香蕉名气扬




夏秋之间,横档村的香蕉林进入成熟收割期,通向连片蕉林的硬底化道路上,如期而至的货车奔向丰收的田野。


谈及横档村,绕不过“横档香蕉”。横档村种植香蕉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因沙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横档村出产的香蕉口感好、外观好,受到市场欢迎。高峰时期,香蕉是横档村的支柱产业,全村9000亩农地,有8000亩种植香蕉。2021年,横档村入选广东香蕉横档示范基地。


640 (6).jpg


横档村蕉林。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丰收时节,香蕉种植户、法属圭亚归侨谭添文电话不停响起,来自外地的采购商密集来电,与他沟通香蕉采摘的重量和交运时间。谭添文是横档香蕉的种植大户,也是市场触角最敏感的一个。


2000年前后,在香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之时,横档香蕉遭遇黄叶病,村中种植户大面积失收。经过咨询农业专家,谭添文迅速缩减香蕉种植规模,将蕉林改造成为鱼塘,养殖家鱼。看到谭添文的做法,种植户们也纷纷跟进。通过集体缩减种植规模,土壤逐渐改善,黄叶病也逐渐得到了控制,香蕉种植得到恢复。


为打开横档香蕉的更大销路,谭添文抓住外地采购商进村的机遇,当起了香蕉中介,帮助种植户搭建销售渠道,避免了中间商压价,提升种植户收入,曾经仅在周边地区销售的横档香蕉如今已走出广东,销至广西等省外市场。


640 (7).jpg


香蕉种植户、法属圭亚归侨谭添文在蕉林工作。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地处咸淡水交汇处大沙田地区,横档村土壤肥沃,农业是横档村最大的产业标签。除了谭添文,横档村不少海内外乡亲与家乡都是本村农业发展“领头雁”。20世纪90年代,香港乡亲梁银好返乡经营种养殖业,租用村中土地多达数百亩。通过打通输港渠道,梁银好将横档村的优质农产品输送至香港市民的桌面上。除了发展种养殖业,她还在横档村建立了食品加工厂,引入乡村文旅等元素,成为当时中山乃至周边地区农业的一道独特景观。


“这是大家都没有见过的,后来大家也慢慢跟着学。”年逾八旬的蒋德根曾是横档村侨务工作者,他对梁银好在村中的发展历程记忆犹新,发展种养殖、办企业、做慈善,梁银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梁银好的回归,不但为村集体带来收入,带动村民就业,还带来了新的农业模式和理念。


更多的新元素正在涌进横档村这片沙田沃土。中山市和黄圃镇正谋划打造包括横档村在内的横石岛片区,重点发展水产养殖、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业和高品质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引入乡村民宿、特色美食等元素,打造湾区旅游热点。其中,横档村将大力发展花卉和蔬果种植、水产养殖及深加工产业,建设稻田里农耕文化体验中心和配套中心驿站等设施,打造“网红打卡点”。


640 (8).jpg


横档村。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听闻横石岛建设规划,消息灵通的谭添文已行动起来,密切留意建设新动态。去年,谭添文儿子回乡加入种养殖业中。漂泊奋斗半生,年逾六旬的谭添文将把接力棒交到儿子手中。“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只要是合适的,我都会支持他,希望他能闯出来。”




【足迹】



从20世纪70年代起,横档村已有乡人前往澳门、美国、法属圭亚那等地谋生,现旅居海外和港澳地区的乡亲有280多人,是黄圃镇旅居港澳乡亲最多的一个村居。


上一条记录:百年横档麒麟舞架起海内外乡亲“连心桥”下一条记录:新市菊展连侨心,一花引来万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