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 >> 正文 |
用脚丈量村,用心贴近人,这场交流座谈会多金句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8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侨村行’是一份暖心的家书、一部活生生的乡土教材、一张招商引资的新名片”
“‘侨村行’搭起了一座连心桥、振兴桥、文化桥”
“‘侨村行’受众范围广,浏览量大,传播途径宽,有一种无人机集群效应”
“‘侨村行’发现了侨乡之美,发掘了华侨精神,发布很有节奏感新鲜感,这样的‘侨村行’走出了感觉,走出了感情”
“‘侨村行’表现出了一种文化姿态和文化担当。饮水思源,晓来路才知归途。相信‘侨村行’文化的力量,相信‘侨村行’不止于此。”
…………
在2023年“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时间过半、行至中程之际,8月2日,一场名为“如何让‘侨村行’行稳致远”的交流座谈会在中山市侨联大会议室内开得格外热烈。来自中山市统侨工作老领导、侨史专家学者、基层侨联干部、中山侨村代表、南方日报中山分社记者代表和主办单位人员,围绕如何发掘侨村之美、讲好侨乡故事、弘扬华侨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广开言路、金句频出。
中山市政协原副主席刘传沛,中山市政协原专职常委胡波,中山市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郭昉凌,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教授申群喜,市侨史学会理事于湘、刘倩,市镇村侨联代表杨彪、潘小璐、李政刚、郑紫云、陈嘉庆;主承办单位代表刘志巍、张培发、周翊鹏等参加交流。
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
据了解,2023年“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是由中山市侨联和市政府新闻办联合主办、南方日报中山分社承办的侨村人文系列采访活动,有市镇村三级侨联组织、省市侨史研究学者、南方日报社三方共同组成采访团队,赴中山市15个侨村进行实地调研的采访活动。报道呈现形式则采用南方日报系列的南方+、中山观察和视频号的图文声电全媒体为主,中山市侨联“一网一号一矩阵”同期热推,“This is Zhongshan ”海外推特跟进推送等多维手段,使得外宣形式更为丰富、层次更为鲜明、效果更为显著。
据当天交流会上公布的统计资料:截至8月2日,2023年“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已推出7个村居的系列报道,海内外各平台总浏览量逾250万人次,其中近100万人次来自推特平台、“云上家书”信息矩阵平台等海外宣传阵地。活动得到国内20余家媒体和资讯平台发布,前7期报道在南方日报、南方+平台总浏览量超150万人次,已接近2022年15期“侨村行”浏览量总量。
“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已推出7个村居的系列报道
以中山市侨联网站、公众号、海外信息矩阵“一网一号一矩阵”计,其数据更为突出,“侨村行”7期报道在市侨联网站与海外信息矩阵传播量约36万人次,是2022年“侨村行”15期总量的1.5倍;“中山侨联”微信公众号总阅读量43825,是2022年15期总阅读量的13.6倍。如库充村等侨乡名村的中山侨联公众号单篇阅读量超1.1万,在侨联新媒体平台上掀起了一股火火的“侨村行”流量热。
“侨村行”为什么行?
怎样才能行稳致远?
越来越火的“侨村行”引发了
老统侨、专家学者和各级侨联人的热议
大家从三个方面对“侨村行”给予肯定
赋予使命、寄予期待
一、2023年“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是一个心与新结合的乡土系列,通过用脚丈量侨村,体现了侨联人与媒体人的情怀与自觉、初心与担当。
二、2023年“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是一次内与外的家书传播,通过用心打磨文字,向广大侨胞乡亲寄出了充满侨味侨韵、可抵万金的家书。
三、2023年“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是一场行与兴的文化之旅,要通过侨村之行,深入挖掘“家国情”、凝聚“根魂梦”;要通过侨村之兴,讲好侨乡故事、中山故事,凸显文化兴城的软实力、侨乡文化的新作为。
据市侨联介绍,“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是中山市侨联服务“做好文化兴城大文章”的担当作为,项目一经提出,即纳入全市“文化兴城”五年工作计划和三年行动方案,从2022年至2024年,用3年时间采访报道全市23个镇街、50个重点侨村。
2022年“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正式启动,当年对火炬区、南区街道、南朗街道三个重点侨乡的翠亨村等15条侨村进行报道,在中山日报、“This is Zhongshan”海外推特、中山市侨联“一网一号一矩阵”上推出,海内外传播量达253万人次,掀起“侨村行”首波热潮。
据悉,2023年“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除已推出的7期侨村报道,还将在下半年推出沙溪镇、小榄镇、黄圃镇、三乡镇等四个镇的8条侨村报道,让人期待。
图片
上一条记录:“侨村行”过半,看看他们说了什么?下一条记录:张应龙:打好文化创新牌,让侨村更有“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