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 >> 正文 |
香山古城:游子自兹去,侨心由此归|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①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9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开栏语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为“文化兴城”注入侨的神韵根魂,在广东省侨联的指导下,由中山市侨联、中山市政府新闻办主办的“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大型人文采访活动,并列入中山市“文化兴城”五年计划和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在2022年至2024年,用3年时间采访报道全市23个镇街、50条重点侨村。
即日起,中山市侨联联合《南方日报·中山观察》,推出“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系列报道,从中山城市原点出发,深入6个镇街走读15个村居,探寻“侨”足迹,挖掘“侨”故事,梳理“侨”特色,见证“侨”发展,寻找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文化地位与人文地标城市的建设答案。助力广东做好新时代的“侨文章”。敬请垂注!
端午日近,岐江河再现龙舟竞渡,一场中山海外乡亲的欢聚盛会即将登场。受邀的加拿大华侨黄善康归乡心切,提前两周回到了中山。和许多海外游子一样,他来到香山古城,走访孙文西路。
香山古城位于石岐街道,背靠南台山,前有岐江河,是中山中心城区。这里被称为中山城市的原点,是香山文化800多年历程的见证者、香山近代商业文化的孕育地,也是中山人的精神原乡。
孙文西路步行街。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在中山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香山古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千百年来,无数中山人从这里出发闯世界。位于香山古城核心区的百年侨街孙文西路,更见证了中山近代以来的辉煌与繁华,也记录了海外侨胞、乡亲的桑梓情怀。
如今,漫步在孙文西路,随处可见的侨迹,以独一无二的文化肌理,成为海内外中山人的共同守望。
一条孙文西路,一部中山简史
黄善康到香山古城时,第一个站点是中山纪念堂,恰逢在举行2023年侨村行起步仪式。
作为伟人故里,中山纪念堂是中山城市的地标,也是中山人的精神原乡。这座凝聚爱国情怀的地标建筑,建于1983年,由中山籍旅港乡亲郭得胜捐资兴建。当年,已过半生的郭得胜已成为香港赫赫有名的“地产大王”,回顾一生时,他期望为家乡办下一件实事。
“我可以为家乡做件什么事?”他总是问。得知中山计划在香山古城留下一座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地标性建筑,他立即捐资了1000多万港元,对家人说:“我们要多谢政府,把捐建这样一个重要建筑物的机会让了给我们,这是郭家的荣耀!”
也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一批港澳乡亲、华侨华人受到鼓舞和带动,掀起了回中山创业、兴医办学的热潮,从投资到捐资,带动了中山的发展建设。1988年,这座凝聚了浓厚的侨胞爱乡情怀的时代建筑,也因其独特性成为中山慈善万人行的诞生地,它带动了一群人、一座城坚持举办了全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万人慈善盛宴,将港澳乡亲、华侨华人的善举延续至今。
俯瞰孙中山纪念堂公园,中山城市原点就在此地。南方+ 叶志文 拍摄
郭得胜留下的标志性建筑,后来成为中山的城市原点。
2008年,为了确立城市“零公里点”,中山启动城市原点评选活动。在800多封来信中,赞成孙中山纪念堂为城市原点有539条。2012年,中山“城市原点”揭幕,孙中山纪念堂成为一个城市的坐标原点,成为中山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
从中山纪念堂出来,就是孙文路,南洋骑楼遍布街道。在这条全国唯一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道路中,尤以孙文西路最著名。
沿着孙文西路,每到一处,黄善康都驻足良久。这条路虽然只有短短500多米,却见证了中山城市的巨变。
孙文西路原称迎恩路,是清朝年间民众由石岐河“天字码头”至官府衙门的必经之路;民国时期,这里是盛极一时的“中山第一路”。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当时的县政府将“大马路”命名为“孙文路”,分中、西、东三段,其西段即今孙文西路。
大马路的扩建,带动了孙文西路的巨变。许多业主仿照当时流行的南洋(即中山华侨相对集中的美国檀香山、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地区)建筑建成商住两用的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开店,沿街留有骑廊。从此,“南洋骑楼”成为孙文西路特有的风貌。
位于孙文西路的思豪大酒店。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不仅风貌变了,内容也在升级。这里引进香山第一家有西方“酒店”概念的旅店——思豪大酒店;由香山侨商开设的中国近代四大百货“永安”“先施”在孙文路开办了分公司;中山90%的银行、邮电局、货物流转业等集中于此。从现代休闲娱乐的繁华商圈到全市首个西医院、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一座现代城市雏形初现。
如今,南洋骑楼依然保存完好,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20世纪80年代,这条凝聚着中山百万海外侨胞乡情的孙文西路,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步行街,成为中山的城市地标。来中山,必来孙文西路,至今不变。
“每次回乡探亲、祭祖,我总来这里看看。如今的孙文西路更干净宽敞了。”黄善康说。
从寻根到扎根百年 侨街开启新一轮全球互动
究竟是什么力量造就了孙文西路的辉煌?答案仍然在这条路上。
漫步在孙文西步行街,有一幢五层高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拱券、柱饰、尖顶的南洋建筑风格,当街一面窗户狭长有拱沿和楼顶的尖顶塔楼。
这是历经百年风雨的永安侨批局,由永安百货分资入主石岐十八间的汇源银号改组创立。工商联退休职工李国瑞回忆,就在这栋大楼,包括美元、港币、澳门币在内的侨汇,一笔笔从海外寄过来。“每一笔侨汇抵乡后,都由永安侨批局送上门,比现在的银行汇款业务还要便利。”他说,永安侨批局是华侨华人和故土亲人的联系纽带。
位于孙文西路的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侨批局旁边的香山商业博物馆,有个典型的场景还原这段中山人闯世界的历史:“清朝末年,在岐江桥支桥墩的渡口‘天字码头’,一批又一批香山华工从这里搭船出海,谋生创业。渡口边,无论是行船出海的华工还是海外归来的游子,远远都能看见码头上的榕树头。那个年代,看见榕树头,就是回到了家。” 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山市政协专职常委胡波说。
随着出海谋生的香山青壮年越来越多,从海外寄回来的侨汇随之猛增。这些资金,以及侨批中的海外资讯,成为孙文西路发展的动力与参照。
“香山古城,是华侨华人‘出走’时带走的家乡发展最辉煌的印记。时隔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这里也就成为他们回乡‘寻根’的必游之地。”胡波说。
孙文西路步行街。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有返乡寻根,也有回乡扎根。
“我的太公,是一位爱国爱乡的华侨。当年他得知中山侨汇增多,当地乡亲开展侨汇并不便利,就回到家乡投资。”郭锦琪口中的“太公”,是中山永安侨批局创始人之一郭泉。
从孙文西出发,中山和世界的链接在华人华侨的往返中持续接力。郭泉之子郭志舜,是中山市荣誉市民、香港知名建筑设计师,曾参与设计中山的永安酒店、永安花园,并在中山创立了大风车生态农场。在英国、美国与巴黎留学的郭锦琪,曾经是国际奢侈品牌的时装设计师,在跟父亲不断往返中山过程中,也爱上了中山这座城市。2013年,郭锦琪放弃美国时装设计师的工作,回到中山开启了创业之旅。
从百年前在故乡捐资创业,到今天回到故乡投身创业,百年侨街见证三代华侨华人的接力。
复兴古城 海外乡亲接力支持活化
以孙文西路步行街为轴,周边2.4平方公里土地上,遍布着2000多间侨房,成为香山古城的重要主体。如今,这个片区正迎来新一轮巨变。
从2022年开始,中山启动香山古城保护活化工作,作为推进文化兴城的重点项目。今年1月,中山明确提出,要在保护中活化、开发、利用、发展“三河六山”“一城四关”格局。按照“全国视野、全球眼光”要求,中山将孙文西路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人气、吸引年轻人的街区。
“我是土生土长的石岐人,过去就在这片区长大,我希望重新开发、活化整个古城,让它焕发活力。”走在孙文西路上,香山古城综合党群服务中心古城开发和保护组成员林楚欣指着“思豪大酒店”旧址说,未来这里将进行翻新、加固,以全新的面貌向游客开放。
从思豪大酒店骑行5分钟即可到达从善坊——香山古城保护活化的首个项目。
中山市石岐街道城市更新和建设服务中心主任田湘攸说,首选从善坊,不仅是因为这里是中山市现有的四大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更因为该片区丰富的侨资源。据统计,该街区保存着5处历史传统民居群、140多间老旧侨房,是香山古城侨房保存最完整的街区之一。
正在改造中的从善坊街区。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在香山古城片区,大部分的家庭都与华侨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林楚欣说。随着从善坊改造消息的扩散,一些海外乡亲闻信赶回。权属人郑姨从澳门闻讯归来,了解改造计划后,主动将老屋的钥匙交给田湘攸,将房屋交由政府修缮和管理。弓箭巷14号侨房权属人萧孝权从秘鲁赶回,在一番了解后,也主动将房子交给政府统一管理运营。
一批又一批海外权属人正在归来,接力支持古城活化。“我希望未来带子女、朋友回国时,能够还在这座侨房里入住,能够回到故乡找到我们的‘根’。”萧孝权说。
上一条记录:中山2023侨村行:从“城市原点”向世界下一条记录:张溪村:办学校、赛龙舟都数“侨”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