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教师节,致敬抗战岁月里不屈的海外华文教育者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 来源:中国侨网综合自《抗战时期的印尼华侨教育概观》、《南通日报》、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群海外教育工作者,于烽火硝烟中坚守民族气节,守护着中华文化的根脉。
雅加达中华中学:办流亡学校护教育火种
1942年3月,日军侵占印尼雅加达,当地华文教育遭遇重创。雅加达中华中学校长李春鸣与该校教育者们迅速制定转移计划。
徐天从、潘学静夫妇与沈美镇夫妇,护送学生们辗转抵达深山城镇芝巴德。教务长李善基一家也带着另一批学生同步转移。几支队伍汇合后,在艰苦的环境中搭建起 “流亡学校”,徐天从接任芝巴德华校校长,主持教学工作。
当时,日军曾试图在青年学生中征召新兵。徐天从将学生编入教职员工名单,保护适龄学生免受迫害。
日军还胁迫徐天从担任《共荣报》主编,若他不从便要将其投入集中营,甚至牵连更多侨民。面对威逼利诱,学校的教育者们连夜商议对策,身怀六甲的潘学静挺身而出,与日军交涉。她无惧日军威压,拒绝物质诱惑,最终成功回绝要求。
这一“流亡教学生活”一直持续至抗日战争胜利。雅加达中华中学老师们的坚守护住了华侨子弟的教育希望。
设华侨数理化讲习所:抗日时期的灵活应对
除雅加达中华中学以 “流亡学校” 延续华文教育外,另有一批华侨教师灵活应变,以特殊方式守护教育火种。
1943年,在雅加达华侨公会主席刘宜应等人的倡导下,华侨数理化讲习所获日军批准成立,校址设于雅加达大南门火车站左侧对街,教师均为战前雅加达华校著名数理化教师。讲习所坚持采用中文教学,未设日文科,以此表明立场、抗争日军奴化教育。
这一临时教学机构,契合了战时印尼华侨教育的特殊需求,不仅让中断学业的华侨子弟得以继续深造,更为战后华侨中学的恢复储备了优质生源与师资力量。
对当时的华侨教师而言,不顾生命威胁坚持授课,本身就是对抗日军文化殖民的重要方式。据管渝《印尼华侨教育史片段谈》记载,彼时华侨学校无任何外部补贴,全靠学费与侨胞捐助维持运转,教职员月薪平均仅49.32越南盾,生活极度窘迫,但他们仍以满腔热忱坚守讲台。
菲律宾华侨教育家颜文初:率师生共同抗敌
颜文初是菲律宾著名的华侨教育家,从青年时期开始就积极投身革命活动。1914年,颜文初在菲律宾马尼拉的中西学校执教,并于1918年起担任校长。在20余年的校长生涯中,他扩展校务、整顿校风、制定规章制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规模逐渐扩大,成为当时菲律宾华文教育的标杆。
颜文初(第一排右二)与家人合照。(图片来源:福建省档案馆)
为适应华侨社会教育需求,颜文初撰写《童子尺牍》《学生尺牍》《商业尺牍》及《商业新教科书》等书籍,被菲律宾的华侨学校广泛采用。他还积极为国内多家知名刊物,如上海《东方杂志》等撰写文章,介绍菲律宾华侨教育的情况,成为沟通中菲教育文化交流的桥梁。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轰炸菲律宾,华侨学校尽数停办。颜文初作为菲律宾华侨抗敌后援会宣传组成员,在华文报纸上发文抨击日军的野蛮行径,并号召华侨商人抵制日货。他同时率领学校师生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组织寒衣劝募活动,得到多所侨校呼应。
1942年日军占领马尼拉,颜文初不幸被捕。面对日军的严刑拷打与威逼利诱,他始终坚守民族气节,拒绝投降。同年4月15日,颜文初与其他8位抗日志士被日军秘密杀害。马尼拉光复后,中西学校为颜文初举行追悼会,在校内设纪念堂,并把4月15日定为学校纪念日之一。
微光汇聚,海外华文教育者们在战时坚守民族气节,抗争日军的奴化教育,守护华文教育的希望。今日教师节,向这些不屈的海外华文教育者们致敬!
上一条记录:9月起,一批新规将影响华侨华人生活和出行下一条记录:“强教必先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