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要闻 >> 正文  


邓小平同志关于海外华侨华人的经典语录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2日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人民网、中央统战部网站、中国侨联

邓小平一向对海外华侨华人怀着开放的态度,也十分重视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自改革开放起,小平同志为了吸引华侨华人归国参加建设,说过不少暖心话,做过不少暖心事。

一起来看看小平同志都说过哪些经典语录。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过程中,邓小平非常重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

邓小平积极促进海外华侨华人帮助祖国架起通向世界的桥梁,支持海外华侨华人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建设

“广东、福建实行特殊政策,利用华侨资金、技术,包括设厂”


01_调整大小.jpg
▲ 1979年邓小平与荣毅仁亲切交谈。1986年6月,荣氏家族200多名亲属从海外回祖国团圆观光,他们中不少在国外工商界、科技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时代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并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振兴中华民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邓小平注意到,海外华侨华人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雄厚的科技实力、丰富的人才资源,更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们期盼中国强盛,是中国尽快发展起来的一支重要力量。


【小平语录】

1977年10月2日,邓小平在接见港澳同胞国庆代表团时指出:“我们现在不是海外关系太多,而是太少。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

1979年初,他邀请工商界领导人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等人共商大计,他说:“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十分大胆的突破。

1979年4月,他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第一次提出创办特区的大胆设想,并在会上提出:广东、福建实行特殊政策,利用华侨资金、技术,包括设厂,这样搞不会变成资本主义。确定建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正是考虑到这些地方拥有海外和港澳台同胞投资的优势。

1984年2月,邓小平在视察厦门后指出:“要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这样就能吸收大批华侨资金、港台资金,许多外国人也会来投资,而且可以把周围地区带动起来,使整个福建省的经济活跃起来。”

1985年12月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邓小平讲到他刚对杨尚昆转来的一封信作了批示,来信建议要利用华人、华裔为我们工作。邓小平很赞赏这种方式,他说:“有些人回来工作也可以,回来几个月也可以,但要解决待遇问题。”

1986年6月,荣氏家族200多名亲属从海外回祖国团圆观光,他们中不少在国外工商界、科技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邓小平亲切地接见了他们,对他们说:“我们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你们有本领、有知识,是能够为我们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

1990年4月7日,邓小平在会见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等人时自豪地说:“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制裁是不管用的。”因为“我们还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希望中国兴旺发达,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1993年初,邓小平在同上海各界人士共迎新春时,强调重视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时指出:“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机遇。比如,我们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对祖国做出了很多贡献。”

 

关键词:才智

“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措施”


02_调整大小.jpg

▲ 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与杨振宁,摄于华盛顿希尔顿酒店。

 

【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不但在经济上同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在科技上的差距同样不容乐观。科技水平低、科技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障碍。
为尽快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邓小平主张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世界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

他认为,与海外华侨华人加强交流,是中国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吸收外国先进科技经验和成果的一个重要的、直接的渠道。同时,海外华人科学家的知识和经验也是振兴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独特而宝贵的财富,而“华侨和华人都是一片爱国心。

所以,邓小平把加强同华裔专家的交流沟通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来抓,提出“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措施”。 

 

【小平语录】

1983年7月8日,邓小平约见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姚依林及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和国家计委主任宋平等谈话,明确提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根据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构想,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引进国外智力以利四化建设的决定》。9月7日,中央即成立了引进国外人才领导小组。

从1977年8月至年底,也就是邓小平刚刚复出的这段时间里,他会见海外华人就达10次之多。从20世纪70年代末直至整个80年代,邓小平频频约见有影响的海外华侨华人和著名的华人科学家(邓小平接触比较多的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物理学家袁家骝、吴健雄等),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过问有关具体问题,并作出决策。

1977年10月10日,在听到美籍华人、高能加速器专家邓昌黎教授参观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和广播器材厂后,认为这些机构水平高但面窄时,邓小平指出:“这个意见很好!我们要采取具体措施,创造条件,抓住了问题就解决”。

1983年12月28日,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杨振宁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立软件小组,邓小平说:“这个意见很好。要看得远一点,要不然来不及。科技大学要作为重点支持。”

在邓小平的直接推动下,许多华侨华人科学家为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缩短同世界的差距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纽带

“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都要大团结”



03.jpg
▲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杨力宇教授,谈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时代背景】

收回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实现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既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民族复兴大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明确指出:“国家的统一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愿望。这不仅有利于子孙后代,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对于统一的意义邓小平曾指出:“祖国统一后,所有中华民族的子孙就不仅是站起来了,而且飞起来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中,解决台湾问题,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是邓小平最为关切的、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

 

【小平语录】

1982年12月14日,邓小平会见新增选的全国政协常委、从台湾回到大陆的马壁教授和由美国回国定居的原台湾大学教授范寿康,勉励他们为祖国和平统一事业贡献力量:“你们的行动要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家总是要统一的,你们带了头,这很重要。”

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李耀滋(美国华人协会主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天系教授)时,同他谈了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第一次使用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说法。邓小平还希望他有机会到台湾,给蒋经国传个信,很想再会一次面。为此,李耀滋十分郑重地去了一趟台湾,见到了蒋经国的儿子章孝严(蒋孝严),传递了邓小平的口信。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的美国新泽西洲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详细阐述了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六条具体方针政策,并强调:“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我们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

1984年10月4日,邓小平专门会见并设午宴招待回国参加35周年国庆盛典的丁肇中和他的父亲丁观海教授。邓小平向他们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当丁肇中提出希望能在台湾见到邓小平时,邓小平立即表示:“好啊,我很愿意。”

对于晚年的邓小平来说,祖国统一是他的一大牵挂,“希望国家能早点统一。”为此,他特别强调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都要大团结。”“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子孙。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上一条记录:小平,您好!下一条记录:中宣部授予百岁归侨、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