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建设 >> 正文  


走进侨乡非遗,品味民俗风情【大国文化 侨乡存珍②】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09日  来源:中山归国华侨联合会

民俗,是民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春节的鞭炮、元宵的汤圆,到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每一个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深厚的情感记忆。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让人们在忙碌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山非遗项目中的许多技艺和表演,都源自民俗生活;而民俗的传承和发展,也离不开非遗项目的支撑。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得中国的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充满生机。


国家级:小榄菊花会


小榄菊花会是中国菊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和群众参与性极强的民俗活动,文化内涵深厚,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小榄人善作盆菊,技艺精湛。历史上每逢菊花盛开时,各氏族集所植各种菊艺摆设评比高下,曰菊试,后发展为菊花会,内容包括:赏菊、赛菊、吟菊、画菊、尝菊、水上飘色、菊花戏等活动。小榄菊花会以花为媒、以菊会友、技艺精巧、规模宏大、色彩斑斓,构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间传统综合性的民俗活动。2006年5月,小榄菊花会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1.jpeg


2.jpeg


3.jpeg


4.jpeg


5.jpeg


6.jpeg


国家级:中山咸水歌


中山咸水歌是用疍家话传唱的,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一代地流传至今。中山咸水歌在坦洲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广泛,并辐射到了神湾、板芙、民众、三角、东升、横栏等镇区。在中山,咸水歌由于地理环境和演唱场合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称谓和唱腔、唱法,分为长短句咸水歌、高堂歌、大缯歌、姑妹歌四个种类。中山咸水歌是中山民歌的缩影,是大沙田的优秀民间音乐文化,是古老疍民歌曲的遗存,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疍家人共通的“语言”。2006年5月,中山咸水歌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7.jpeg


8.jpeg


9.jpeg


10.jpeg


国家级: 崖口飘色


南朗崖口飘色是流行于当地各村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源于唐代“耍菩萨”祭祀民俗,后称为“出会景”“枭色”“飘色”等,于每年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举行。崖口飘色主要以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为素材,与一般飘色不同,南朗崖口飘色以最有当地特色的“秋千色”为主,色芯、色脚不用固定在色梗上,出巡时随着秋千上下飘动,并且可以随时更换色芯、色脚,更具人性化。另外,与崖口飘色一起出巡的头牌、罗伞、彩旗上有精致的粤绣,也是崖口飘色的一大特色民间艺术。2010年9月,南朗崖口飘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11.jpeg


12.jpeg


13.jpeg


14.jpeg


省级: 沙溪四月八


在中山的沙溪镇圣狮村和象角村,每年四月初八,都有大型的民间艺术出巡,活动期间举行龙、凤、蚌以及飘色等一起盛大的表演。寄托沙溪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沙溪四月初八举行大型民间艺术巡游的活动至今上百多年。圣狮村和象角村的村民,对四月初八民间艺术大巡游这一习俗的热衷百年不改。村民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自觉为巡游活动捐款,以支持活动的费用所需。2009年10月,沙溪四月八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15.jpeg


16.jpeg


17.jpeg


18.jpeg


省级:沙溪三月三


中山沙溪镇云汉村和龙头环村至今仍保留着“三月三,北帝诞”的风俗。云汉村民信奉北帝,明朝年间在村中建起一座用蚝壳作外墙的北极庙,每年三月初三就在北帝庙举行隆重的仪式进行拜祭。龙头环村的三月三拜祭巡游习俗也一样盛大而隆重,村民在村内的北极殿进行开坛建醮祈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随后举行盛大的民间艺术巡游,当晚还会在北极殿大摆筵席,宴请各界嘉宾、热心人士以及乡亲父老,如今沙溪三月三已成为维系海内外乡亲的一条重要纽带。2015年11月,沙溪三月三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19.jpeg


20.jpeg


21.jpeg


22.jpeg


省级:鹤舞


鹤舞是沙溪申明亭村民根据白鹤的形态活动创作的一种民间舞蹈,源起明代,盛于清代和民国。鹤舞一般由白鹤带出鲤鱼、蚌精、丝毛鸡及鲜花篮一起出巡,寓意如意吉祥。鹤舞民间艺术风格独特,主要动作包括鹤立、舔羽、穿梭、嬉戏等,出鹤时以敲击乐器及广东音乐等伴奏,以白鹤生活姿态和拟人动物舞蹈技艺融汇于一体,极具民间舞蹈特色。2007年6月,鹤舞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23.jpeg


24.jpeg


25.jpeg


26.jpeg


省级:黄圃麒麟舞


麒麟舞是黄圃镇历史悠久的动物舞蹈,原为先民古老的图腾崇拜演变为岁时习俗民间艺术,以其精巧伶俐、神采威武为特色。黄圃麒麟舞表现人们对欢乐祥和、幸福吉祥生活的祈求。在传统上,村中的新屋落成、结婚、新船下水、新铺开张等,以及春节等重要的岁时节令,都有麒麟舞助兴,其表现形式包括采地青、采高青。麒麟舞基本舞步大致有虚步、鹤立步、丁字步、弓步、麒麟步、托举等以表现麒麟神兽的形态。2007年6月,黄圃麒麟舞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27.jpeg


30.jpeg


28.jpeg


29.jpeg


省级:石岐赛龙舟


龙舟是石岐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出版的《香山县志》,就开始了有本邑端午节赛龙舟的记载。石岐的龙舟,以紧邻河涌的张溪、南下、基边、员峰、西厂、上基、大墩、岐头、厚兴等最为盛行。其中,石岐的龙舟以员峰牛根、员峰长龙、基边康龙、张溪祖庙、南下城南武侯庙,以及民国时期的建造的大墩北龙、上基康龙为代表,时间最长远的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石岐赛龙舟包括起龙、下海、赛龙夺锦、收龙、食龙舟饭等内容。2012年2月,赛龙舟(石岐赛龙舟)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31.jpeg


32.jpeg


33.jpeg


34.jpeg


省级:小榄赛龙艇


小榄镇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地方富庶,河涌纵横交错,村民对龙图腾有着深厚的信仰。早在明清时期,小榄镇乡民已有赛龙艇之俗,最初的小榄赛龙艇,包含着一定的辟邪迎祥的民俗心理,随着小榄赛龙艇的娱乐性与竞技性增强,到了清代乾隆年间,赛龙艇活动已成了民间娱乐的盛会。活动多在夏秋季农闲时节或神诞庙会时举办,此项习俗传承至今。2012年2月,赛龙舟(小榄赛龙艇)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35.jpeg


36.jpeg


37.jpeg


38.jpeg


省级:黄圃赛龙舟习俗


黄圃镇赛龙舟是中山市黄圃镇一带流传百年的大型民间习俗活动,每年端午节期间盛大举行。黄圃赛龙舟分为文船和武船两种,文船用于巡游表演,武船用于竞渡比赛。武船竞赛是环绕黄圃的马新联围水道一圈,全长20多公里,历时约两个小时。文船船体插满色彩艳丽的罗伞、高标、彩旗,配置大锣大鼓,八音吹奏手。时至今日,黄圃赛龙舟之习俗一直沿袭,成为维系海内外乡亲爱国爱乡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2013年11月,黄圃赛龙舟习俗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39.jpeg


40.jpeg


41.jpeg


42.jpeg


市级:圣狮凤舞


圣狮凤舞诞生于中山沙溪镇圣狮村,是当地百姓模拟本地自然界鸟类的生活形态,结合村民祈求风调雨顺、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的民间信仰而创作,栩栩如生,具有浓厚的珠江三角洲水乡民俗特色。凤舞深受当地百姓和海内外乡亲欢迎,诞生200多年来,一直得到活态传承。随着声名远播,每有喜庆,圣狮凤舞都会应邀表演,由于寓意吉祥,技艺精湛,大受欢迎。


42.jpeg


44.jpeg


市级: 鹤歌


流行于中山市沙溪镇申明亭村的一种从学堂歌谣发展成为民间歌谣的风格独特的民歌。一般与鹤舞一起进行表演。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唱法。其代表性曲目有《出鹤》《鹤舞出巡》《鹤蚌相嬉》《中秋明月》等。


45.jpeg


市级: 狮舞(黄圃醒狮)


诞生在中山市黄圃镇的一种传统舞蹈。自清代诞生以来,黄圃镇每逢重要岁时节令或喜庆场合,必有醒狮助兴。黄圃醒狮的表演套路主要分为:“采地青”和“采高青”两大类,其中“采地青”中的蜈蚣青、蛇青、蟹青、醉青、土地青等形式极具水乡特色;“采高青”技巧高、难度大,舞蹈动作有寻青、见青、探青、惊青、弄青、拆青、吃青、吐青、接青、吐福、叠罗汉圆场等。


46.jpeg



上一条记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下一条记录:中山非遗的匠心精神【大国文化 侨乡存珍③